
《诗经》全文鉴赏大辞典-正文(精美排版)=题解 注释 译文84142..docx
4页《诗经》全文鉴赏大辞典-正文(精美排版)=题解 注释 译文84142. 《诗经》全文鉴赏大辞—正文目录:介绍 国风周南 关雎葛覃卷耳樛木 螽斯 桃夭 兔罝 芣苢 汉广 汝坟 麟之趾国风·召南 鹊巢采蘩草虫采蘋甘棠行露 羔羊 殷其雷 摽有梅 小星 江有汜 野有死麕 何彼襛矣 驺虞 国风·邶风 (精美排版)=题解+注释+译文原编者和补充译注者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称为《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一,方称《诗经》因其书为毛公所传,又称《毛诗》其创作年代,距今约二千五百年左右,大体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它是奴隶制时代的诗歌,为我国诗 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对我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共三百零五首,简称“诗三百”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类风”乃风土之曲,即民间歌谣,共一百六十篇,总称为十五国风雅”乃朝廷之乐,多为京都一带朝廷官吏的作品,共一百零五篇,分为《大雅》和《小雅》。
颂”乃庙堂之音,是王侯举行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专用的乐歌,共四十篇,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 对于《诗经》的解释,两千多年来众说纷纭,有的很难达成共识,甚至古今名家也“不知所谓”为了文学爱好者阅读方便,这里只是博采众长,作一般性的简释和介绍对于生僻和古今异读的字,由于种种限制,不能详细诠释,但尽可能地注音 愚之见,《诗经》不宜翻译,任何译文都不如原文;同样,也不宜对其进行评说,任何评说都难免主观色彩对于《诗经》的理解,因人因时因环境之不同而迥然有异,这正是《诗经》的妙处如果仅从字面理解,一览无余,那就没有什么味道了读《诗经》,重在读、贵在读、趣在读在注音注释的帮助下,流畅地熟读,在诵读的同时去理解、去感悟,这是学习《诗经》最好、最聪明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悟与人交流,或者本着“百家争鸣”的科学态度进行学术上的探讨,都是必要的和有益的,但是绝不能以己之见为终结性的对于《诗经》,是不会有终结性的理解的 做这个注释,旨在为喜欢读《诗经》的朋友们提供帮助,也是自己的一次再学习由于编辑、打字等工作量很大,故只能隔一天续一次(有时候或许会耽搁几日),每次四篇(偶尔三篇)。
但是不论怎样,一定会全部完成,不至于半途而废 其间,难免会有错误疏漏之处,恳请各位不吝赐教,予以指正,以便及时更正,以免缪传误人 但愿这件事能对朋友们有所益处,至少,可以为大家省去查阅辞典和打字的时间吧这样,我所耗费的时间就显得很有价值了 -、-、-分别表示风、雅、颂的篇目余冠英注释的《诗经选》106首穿插其中,为了区分,在篇目后面标有(必读)字样,例如:关雎(必读) 国风周南 国风:也单称风,是采自各地的民间歌谣朱熹《诗集传》:“国者,诸侯所封之域;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共计一百六十篇大部分是东周的诗,小部分是西周后期的诗 周南:西周初期,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誓shì)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周公旦居东都洛邑,统治东方诸侯《周南》当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的民歌,范围包括洛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意为南国之诗,或以为用南国乐调写的诗共计十一篇《周南》、《召南》合称二南 关雎(必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