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前冲刺试卷C卷.pdf
17页第 1 页 共 17 页2022 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前冲刺试卷C卷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 分钟,本卷满分为300 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姓名: _ 考号: _ 一、单项选择题(共45 小题,每题 2 分,共 90 分)1、1959 年,美国科学院召开了改进中小学自然科学教育的会议,从而掀起60 年代以加强基础学科教学、 编写新教材、 注重学科概念与体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运动,这场运动所体现的教育思潮是()A.改造主义教育B.要素主义教育C.结构主义教育D.永恒主义教育2、在概念学习中,引发认知冲突及其解决的过程实质是为了实现()A.概念转变B.概念形成C.概念同化D.概念整合3、当儿童改正了不认真做作业的行为后,家长取消了不准看动画片的禁令这种做法属于()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4、下列教育家中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研究儿童成长和发展的是()A.夸美纽斯第 2 页 共 17 页B.裴斯泰洛齐C.赫尔巴特D.拉伊5、广文馆的设立表明唐代政府()A.重视来唐留学生的教育B.加强教育的等级性C.重视科举考试D.加强博通人才的培养6、杜威所谓教育的内在目的是指()A.教育过程中的目的B.学校系统中的目的C.教育以人格发展为目的D.教育以知识掌握为目的7、义务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国家与社会有义务确保全体适龄儿童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家长有义务送适龄子女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和()A.学校有义务为适龄儿童提供公平的教育B.适龄儿童有义务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C.公共机构有对适龄儿童开放并进行教育的义务D.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不得雇用学龄儿童8、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是:()A指导教育实践B.规范教育行为C.揭示教育规律D.制定教育方针9、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中,以“团结、 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的学校是()A.陕北公学B.延安大学C.华北联合大学D.抗日军政大学10、下列关于学术论文的结论与讨论的说法错误的是()第 3 页 共 17 页A.结论就是摘要的重复B.结论是围绕正文所做的结语C.结论是对研究成果进行更高层次的精确概括D.讨论往往用于自然科学的学术论文11、张之洞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人物,以下有关他的表达,正确的是()A.最早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B.系统阐述了“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C.组织草拟了京师大学堂章程D.主持制定了“癸卯学制”12、为 18 世纪后期德国泛爱教育运动兴起提供直接的思想启蒙和理论指导的是()A.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B.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C.夸美纽斯自然主义教育理论D.裴斯泰洛齐要素教育理论13、学生在理解“力”概念的基础上,再来学习“重力”的概念。
这种学习属于()A.派生类学习B.相关类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总括学习14、在教育宗旨问题上,梁启超主张通过教育培养()A.政治家B.学术人才C.新国民D.实业人才15、在问卷调查中,相对封闭式题目,开放式题目优点是()A.问卷回收率较高B.对调查对象文化水平要求较低C.利于数据处理D.有利于研究复杂问题16、泰勒原理由两条密切相关的基本原理组成,一条是课程编制原理,另一条是()第 4 页 共 17 页A.课程实施原理B.课程设计原理C.课程评价原理D.课程组织原理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普通高中的性质发生改变,在教育任务上兼顾 ()A.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B.普通教育与基础教育C.升学预备教育与就业预备教育D.基础教育与预备教育18、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最常用的反映离散趋势的差异量数是:()A.全距B.中数和平均数C.标准差和方差D.差异系数19、1929 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大学组织法大学规程 , 规定大学的办学目标是()A.研究高深学问,培养专门人才B.教授应用科学,培养专门人才C.教授应用科学,培养技术人才D.研究高深学问,培养技术人才20、主张用“理解”和“解释”的立场与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教育学流派是()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批判教育学D.元教育学21、在职业选择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反对的是()A.选择适合儿童禀赋的职业B.选择对社会有用的职业C.选择为法国政府服务的职业D.选择有教育意义的职业2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苏联在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曾出现把智育第 5 页 共 17 页视为教育的中心任务、片面追求升学率、相对忽视劳动教育的现象。
此现象发生于()A.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B.20 年代的教育改革C.30 年代的教育改革D.卫国战争时期的教育改革23、陈鹤琴“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是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A.行动实践B.批评研讨C.更新改进D.指导提高24、研究表明, 学习成功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而学习遭受挫折的学生对学习抱消极态度能对这种态度作出合理解释的是()A.认知失调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效果律D.准备律25、学生学习时用简介的语言写出材料中主要观点、次要观点以及各观点之间关系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精加工策略B.计划策略C.调节策略D.组织策略26、古风时代雅典青少年一边继续在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学习,一边为了接受体育训练进入()A.斯多葛学校B.体操学校C.埃弗比D.体育馆27、学生必须接受“自由教育liberaleducation)”,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因为有广博的知识和理性的能力,将来也是适应力最强的、对未来作了最充分准备的优秀公民和劳动者秉第 6 页 共 17 页持这种观点的人在课程类型上倾向于()A.学科中心课程B.学生中心课程C.社会中心课程D.活动中心课程28、依据统觉原理,赫尔巴特提出教学科目设置和教学内容组织的两项基本原则是()A.“相关”与“集中”B.“平行”与“分配”C.“均衡”与“差异”D.“连续”与“顺序”29、为了研究教师的强化方式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某研究者把被试学生分成受表扬组、受训斥组、 静听组、无强化组等四种强化方式组开展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
这种研究设计违背了教育研究的()A.客观性原则B.创新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伦理原则30、 “你曾经在考试中作过弊吗?”这是某研究者在“关于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中的一个题目,这一题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过于书面化B.词义含糊C.带有暗示性D.涉及敏感性问题31、下列选项中符合陈鹤琴“活教育”课程思想的是()A.直接的知识要优于书本知识,故书本知识应予以摒弃B.打破学科组织体系,采取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C.儿童经验虽然是重要的,但学科课程体系也不可破坏D.打破知识的学科界限,按照儿童的兴趣组织课程内容32、下列研究假设中,不符合研究假设表述规范的选项是()A.灌输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第 7 页 共 17 页B.集中识字和分等识字的教学效果则是差异C.人均受教育年限越大,人生出生率越低D.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工龄和工作压力正相关33、古代斯巴达人为年轻一代所提供的教育主要是()A.文雅教育B.文体教育C.职业教育D.军体教育34、抗战时期, 国民政府实行“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政策,在中等教育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设置国立中学B.实施毕业会考C.中学西迁D.实行军训制度35、不是教育了一切人,才可以改造社会,二是改造了社会才可以有好的教育,这一主张出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A.倡导工学主义的知识分子B.倡导国家主义的知识分子C.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D.具有平民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36、下列选项中,属于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重要举措是()A.颁布壬子癸丑学制B.确立男女同校制度C.设立学部D.创设京师大学堂37、在中国近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取消大学预科始于()A.壬寅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1922 年新学制D.戊辰学制第 8 页 共 17 页38、在英国教育史上,促成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的结合,形成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教育法案是()A.福斯特教育法B.巴尔福教育法C.费舍教育法D.巴特勒教育法39、明代在城乡泛设立了一种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机构,它在招生择师, 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这种教育机构是()A.书馆B.精舍C.社学D.私塾40、下列选项中,内外效度都比较高的理想的实验设计是()A.单组前后测设计B.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C.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D.所罗门四组设计41、研究者想快速了解近年来国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研究动向,最便捷的办法是查阅()A.教育辞书B.教育年鉴C.原始性文献D.综述性文献42、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斯宾塞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其判断依据是他的()A.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B.外在教育目的论C.教育准备生活说D.教育适应生活说43、科尔伯格主张用“道德两难法”来促进学生的()A.道德认知发展第 9 页 共 17 页B.道德情感发展C.道德意志发展D.道德品格发展44、西欧中世纪主要采用家庭教育形式的是()A.基督教教育B.骑士教育C.行会教育D.城市教育45、教师在长期压力的体验下,会出现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消极应对工作。
这种问题属于()A.职业倦怠B.职业迷茫C.职业逃避D.职业道德失范二、辨析题(共3 小题,每题 15分,共 45 分)1、精细加工策略即记忆术2、孔子私学以诗 、 书 、 礼、 乐 、 易、 春秋六种典籍教授弟子,这就是“六艺”教育3、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教育即集体主义教育第 10 页 共 17 页三、简答题(共5 小题,每题 15分,共 75 分)1、简述教育实验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的含义,并举出两种影响实验效度的心理效应2、简述教育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3、简述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4、简述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5、简述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实验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四、分析论述题(共3 小题,每题 30 分,共 90 分)1、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20 世纪中期以来, 学校教育受到来自多个方面的批评、质疑和挑战, 或明或暗地主张“学校消亡”的观点不时出现例如:(1)1971 年,伊凡 ?伊里奇厅发表非学校化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伊里奇以为,学第 11 页 共 17 页习原本是个人的一种自主活动,是自律、自助、自我实现的过程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不必非得与别人的东西交换才有价值。
他批评学校“把学习从一种活动变成了一种商品把只是证书 (文凭) 变成了一种财富形式,这不但从根本上剥夺了人独立自主的学习动机和能力,而且通过文凭、学历对人的社会地位进行分层,导致更深刻的社会两极化,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学校的废除已不可避免”2)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开始, 越来越多的美国家长不再让孩子进入学校我上学,而是“在家上学 (home school) ”,主要由父母直接教育孩子进入21 世纪,全美已经有数以百万计的儿童“在家上学”家长不送子女去学校接受教育的理由很复杂,包括: 家长认为学校不能提供他们认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如宗教信仰) 家长不造成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家长认为教师的教育方式不适合自己孩子的特点,等等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从教育功能的角度,评析伊里厅的观点2)结合学校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方面的作用,评析“在家上学”现象2、请回答以下问题:(1)蔡元培所说的“教育者非以要吾人教育儿童,而吾人受教于儿童之谓也”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观点?(2)试从学校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说明蔡元培所说的教育在20 世纪 20年代前后中国教育变革中的表现?3、有观点认为春秋战国教育思想体现出平等精神,请依据实例对这种观点进行评析。
第 12 页 共 17 页第 13 页 共 17 页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45 小题,每题 2 分,共 90 分)1、B2、A3、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