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oc
3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说教材、说学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的一首歌 行体古诗,诗人借事感怀,以茅屋为题,记叙了世上疮痍、 百姓疾苦的社会现实 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爱及天下的博大胸襟该诗情感炽烈,内涵深刻,倍受后 人的推崇 《课程标准》中提出“诵读古代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 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 “提高思 想道德修养”学习本文正是落实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的良好契机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诗词,具备一定的领悟能力和理解能力, 之前已经学过杜甫的《春望》,对这位现实主义诗人,学生们已有了解,对诗人 的情怀很容易产生共鸣根据以上分析和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在诵读中理解诗中所写的内容2、提高学生对古诗鉴赏能力3、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舍己为人的崇高情怀初中古诗文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本诗语言通俗,淡中见 奇,意蕴深厚,所以把 “熟读”解“读”本诗作为重点 把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 感作为教学的难点三、说教法和学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了突破重点 与难点,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我从学情出发,采取以下方法。
1、情境教学法:从情境教学中引发情感体验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朗读体悟法:“语文乃口耳之学”,南宋伟大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指出: “读书须成诵” “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朗读是一把打开语 言世界情感的钥匙3、自主合作探究法:充分表现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地发现学生的潜能,从而全 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四、说教学过程古语云:“学无趣无所谓学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是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从教学的需要出发 我创设了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内容的情境,已引起学生的共鸣 ,加深对所学知 识的理解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一)由杜甫草堂的图片导入, 引出作者杜甫, 进而对诗人的生平及本文的写 作背景进行介绍,引出本文题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初读课文,纠正读音错误,解释重点字词的意思(三)再读课文,播放音频,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给每一个自然段拟一个小标题并归类经过讨论明确这四个小标题分别为: 秋风卷茅、群童抱茅、 屋漏难眠、 广厦庇寒其中前三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实状况,是一个凄惨悲苦的现状, 可以通过一些词语或句子表现出来, 如:唇焦口燥、 依仗、叹息、冷似铁、 少睡眠等,通过分析使学生感受到当时社会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
2,面对这样的现实作者想到了什么?从而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精神品质?通过与我们现在的生活对比, 使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从而 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板书设计:秋风卷茅 凄自己现实群童抱茅 惨推关心悲己民生屋漏难眠 苦及忧国人忧民不是自己而是人民大众, 从而引出作者忧国忧民的高洁人格, ,最后理想广厦庇寒寒士六、布置作业给杜甫写一封信,向他描绘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注意书信的格式) 暴树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