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智慧灵动飞扬的课堂3900字.docx
21页让智慧灵动飞扬的课堂3900字 让智慧灵动飞扬的课堂城关镇西街学校刘站红3月10日是一个值得加上着重号的日子,当接到要去郑大参加为期3天的第三期“新课标”暨当代名家教学艺术培训会的通知,并得知与会的专家讲师团有徐长青、黄爱华,柏继明这些耳熟能详、大名鼎鼎的教育专家时,我的心中充满了兴奋,激动,期盼,渴望,同时又有些许的不安,喜的是终于能和这些在电视上才能见到的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思维碰撞,忧的是毕竟学习名额有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记忆力已不似从前,学习的责任大,任务重,我能不能把名师们精妙的教学艺术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像宝一样精彩纷呈的教学资源??都带回来和老师们进行共同分享,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以下是我这几天的见闻和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大家共享第一部华章:简约的教学,智慧飞扬的课堂关于徐长青团队的简约教学,令人震撼的是《重复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两节示范课,真是感慨良多,受益匪浅原来数学课也可以这样上! 《重复》一课,听完后感觉是一种享受!真的为徐老师那扎实的教学功底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精湛的教学技艺和灵活的教学方法而深深的折服!徐老师先是用“理发师的困惑”这一小故事引入课题,并用形象的声音“吱扭”,“吱扭”加以配音,说是两对父子来理发,开门进来的却是三个人来设疑,引出一个双重身份的人,因是祖孙三代,让学生为此产生兴趣。
接着又设计了抢椅子的游戏,由于参加的人太多,进而又出现了猜拳游戏,谁赢谁参加,这样就为以后的数学二环打下基础紧接着顺时针抢椅子游戏开始至最后决出“冠军”,这样参加抢椅子游戏的和参加猜拳游戏的同学就形成了数学二环,并且得出不可思议的结论3+4=“6”,因为这里面也就是那个冠军,既参加了抢椅子游戏又参加了猜拳游戏,有着双重身份,这里我好欣赏徐长青老师的,就是他整堂课用“既??又??”、“既不?? 又不??.”结合了语文课里的造句的形式,但是却很巧妙地引导学生清楚描述了集合里和重叠部分的意思最后用两个呼啦圈终于将冠军套在一起最精彩之处当两个呼啦圈终于将冠军套在一起的时候,这时整个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惊讶,我赞叹,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我此时已是热泪盈眶是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我们的孩子完全有能力自主学习知识,看看 1两个呼啦圈套成的“数学二环”不就是我们的集合模型吗?多么了不起的创造呀!这中间有徐老师的指导,但真正需要解决3+4怎样才会等于六时,我看到徐老师悄悄的退到讲台,直至完全背对学生,全凭学生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创新,自己的思维去解决,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我想这雷鸣般的掌声,既是送给聪明的孩子们,也是送给精心策划的了不起的徐老师,真是精彩!本以为到此就该做课堂总结了,接着又向前引申出一个社会小调查,说是要给自己的爸爸找位置,吸烟、喝酒、既吸烟又喝酒的爸爸分别在哪个圈子里,向学生引导现在的数学二环待你们长大后就叫“集合”了,像这样套在一起的又叫“交集”了,到时你们可别不认识它啊!最后的练习给爸爸找位置,也是对集合知识非常好的运用,不仅贴近学生,同时也渗透了让孩子教育爸爸“不吸烟不喝酒”养成良好习惯。
你说孩子们会忘记这一课吗?孩子们会忘记吗?长大再学集合的时候相信人人都会清楚的记得这节课完全不像一节数学课,他是游戏课,他又似一堂辩论比赛课,更像是一堂幽默的相声一个有着相声演员般口才和表情的老师,课堂上笑声不断,掌声不断,小手如林,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让我们似乎在看着相声节目般,甚至都连听课笔记都写不下是啊,我们都入迷了,无怪乎学生的兴致会如此高涨,都不愿下课记得徐老师,记得徐老师这精彩的一课!我的思考:这样的课堂一般来说很难复制,也只有像徐长清老师这样素质的人才能如此精彩这堂课确实充满笑声,并很好的渗透了知识,学生对集合重复的基本概念应该说掌握的很熟练,但是在追求效率的我校,一堂课这样上下来,学生对于文字题都没有练习过,学生可能基础的题目会做,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较难的题可能就有问题了所以这样的课我们只能说远远的欣赏啊!第二部华章:大问题教学:朴实、大气,灵动飞扬的课堂初识黄爱华老师源于他到洛阳讲授的一节名师观摩课《二十四计时法》,那次学习我为黄老师上课中体现的目标明确、大气、朴实、实用性强的教法而折服,多年来我一直在模仿和学习并经常关注黄老师的科研理论,也就是说黄老师是我的偶像,我是黄爱华老师忠实的粉丝。
这次黄老师团队带来了五节观摩课我感悟最深的是《平均数问题》、《秒的认识》和一节微格研修课在《平均数问题》的教学中,黄老师首先是课件展示:环保小队共有10名2同学,男生平均身高142厘米,女生平均身高140厘米,这个小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针对问题学生有三种猜测:①141厘米;②高于141而低于142厘米;③低于141而高于140厘米针对学生的三种猜想,黄老师组织学生分组探究黄老师说:“工作纸在你们的桌面上你们研究的时候,我就在你们身边,你们可以随时叫我学生开始研究,黄老师不停地穿梭于各个小组之间,约7分钟)学生汇报之前黄老师对学生进行动员:“同学们,汇报之前,请大家再琢磨琢磨你这个结论有没有写清楚,等一会你一说大家能不能马上就明白记住,我们最后可要评哪个小组是最厉害的哟生再一次斟酌)根据现场教师已经掌握了情况:我高兴地看到,有些小组每个人都写了结论,然后组长把它综合在了一起非常好!不过我还想问的是,在刚刚我们小组共同研究的过程当中,你在做什么?你是参与讨论了?还是参与计算了?抑或动笔去写啦?还有你们组刚才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同座位的同学聊一聊,分享一下自己小组的结论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意识是行为的先导。
要使学生有良好的合作学习行为,显然得先使他们有良好的合作学习意识黄老师的问:‘刚才你做了什么?’这既是对小组分工的一种问讯,也是对学生职责的一种提醒长此以往,学生自会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的一员,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进而将自己拉入小组合作的进程之中我认位这也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责任 首先,探究过程中黄老师没有简单地认为只要孩子们研究,就一定有最后的结论相反,正如课例中呈现的,黄老师不时提醒学生:“同学们,你们在研究的时候,我就在你们的身边,你们随时可以找我事实上,黄老师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因此在学生分组探究的环节中,黄老师是整个课堂最忙碌的人,不停地穿梭于各个小组之间,与孩子们对话、交流,对孩子们进行实在地引领事实上,正是由于有了黄老师的主动参与,所以孩子们最后得出的那许多有份量、有价值的结论才有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最后明朗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黄老师功不可没学生结论出来之后,按照一般做法,就是让学生直接汇报,可是这样一来,部分学生由于事不关己,所以高高挂起更重要的,由于对其他组的观点缺乏直观感知,因此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作出整体、全面的思考别具匠心地,黄老师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学生结论出来之后,黄老师没有让学生直接汇报,而是有意识地让他们坐在座位上,让同座位的同学相互之间琢磨猜 3测:我们这个小组得到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结论?你们猜想一下,别的小组可能得出什么结论?这两个环节费时不多,但效果却很明显,它真正地使自己与别人、自己小组与别人小组发生了联系,使班级成为了一个学习共同体。
更重要的,学生小组汇报时,学生就不会事不关己相反,我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是否有所遗漏?别的小组是否有我没想到的、新颖的观点?这些问题就会萦绕在学生心头,进而驱使学生倾听,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成果真正最大可能地为所有学生关注、欣赏关于黄老师的“大问题”教学的实践,更是展示了他不凡的教研品质他把到会的老师请到讲台上30人,让老师变身学生,以“倒数的认识”为例,探究怎么提 “大问题”这节课学习什么?这个问题怎么学习,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我的思考:教研就应该这样来,进行师生换位,方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课就应该这样上,实实在在,重视体验,由体验到自悟,注重练习,借机提高这些如果能够做到,高效的课堂教学还会离我们远吗?第三部华章:减负在行动之游戏教学柏继明老师团队的观摩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统计”和“方程的认识”,课中教学设计和教学艺术自是一流没得说,但柏校长伟大之处在于她所倡导的是真正的减负,不仅减学生,更要给老师减负,怎么办?仔细研读文本教材,整合知识单元教学,让各年级将同一个知识点串联,给知识进行易者“瘦身”,难着“强身”这些整合都要在课堂体现柏校长所在的学校从19xx年至今一直不给学生留书面家庭作业,但学生的成绩在北京昌平区一直是呱呱叫。
我想说的是能做柏继明老师的学生那将会是一个孩子童年中最幸运的时段因为柏老师那独有的亲和魅力,对问题严肃认真的态度,在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中不忘对学生进行生活经验和正确的生活习惯的渗透而那将是孩子们一生的财富在 “统计”一课中,在统计学生爱吃各种蔬菜的人,哪些多哪些少时要进行分类,整理,收集数据,填表学生要受到了不能挑食的教育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爱吃蔬菜的孩子肯定也开始吃蔬菜啦,生活中也会自觉的用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老师们,这难道不就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吗?——学知识不就是为了用知识吗?4最后,我想说的是:郑州之行不仅是一次学习名家教学艺术机会,更是一次自我反思,自我感悟的契机,智者已经在前方探路,擎起指路的明灯,难道我们还有理由不迎头赶上吗?5第二篇:灵动的课堂 智慧的学生 6600字灵动的课堂 智慧的学生——三年级作文课《草地上的故事》课堂实录及点评陈金才执教 马式先点评一、听记句子,营造童话氛围师:小朋友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童话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草地上的故事》请小朋友先跟老师一起,写一写故事的题目拿出作文本和笔,请把故事的题目写在第一排的正中间一齐读题目。
师:这个奇妙的故事就发生在一片神奇的草地上这是一片什么样的草地呢?先听记一段话树林边有一片草地草地上长着圆圆的西瓜,甜甜的玉米,红红的萝卜,黄黄的香蕉学生听记后,对照修改)师:我们一起读一遍,要求把标点符号带着一起读生:(带着标点符号,齐读)(点评:听记句子,听后比较修改句子,再带着标点读句子,一节三年级的作文课就这样拉开了帷幕这一环节看似简单,仔细揣摩,却韵味十足,既是听记能力训练,又是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的训练,还为童话故事的展开提供了一个清新的环境二、举一反三,学写人物语言师:我们这个精彩的童话故事,就发生在这一片草地上你们猜一猜,一会有一群小动物要来了,它们会是谁呢?生1:小兔子会来,因为草地上有红红的萝卜生2:还有小猴子,因为这里有香蕉,小猴子喜欢吃香蕉啦生3:还有小熊,小熊喜欢吃玉米生4:还有小猪,小猪喜欢吃西瓜生5:还有小马,因为小马喜欢吃草生6:还有大象,因为大象喜欢吃香蕉师:小朋友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啊现在请睁大眼睛看大屏幕,看看我们猜对了没有第一个出场的是谁呢?看——(投影显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猪来到西瓜前,高兴得手舞足蹈) 生:(欢呼)小猪!师:看看小猪的动作,小猪在干什么?生:小猪在大西瓜前跳舞。
师: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描述小猪的动作?生1:小猪在欢蹦乱跳生2:小猪摇头摆尾生3:小猪手舞足蹈师:再看看小猪的神情,看看小猪的嘴巴,你们有没有听到它说话?它在说些什么?生:哇,又圆又大的西瓜!我今天的运气真是太好啦!师:你能手舞足蹈地说说吗?生:(边做“手舞足蹈”状,边说)哇,又圆又大的西瓜!我今天的运气真是太好啦!师:哪位小猪再来欢蹦乱跳地说说生:(边做“欢蹦乱跳”状,边说)太好了!太好了!这里的西瓜真多呀,我要摘几个回家去,给爸爸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