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愈与古文运动.ppt
29页韩愈和古文运动,一、古文和古文运动,古文就是古典散文,是与六朝以来风靡文坛的今体(骈体文)相对的一种散文文体在唐代以前,“古文”一词均泛指古代典籍,而不指文体;“古文”作为一种文体的概念,由韩愈提出骈文的弊端,一、骈体文的过度膨胀 二、骈体文的束缚越来越严重 三、骈文形式的重重束缚,又推进了程式化和好用陈词滥调的习气,削弱了文章的抒情、叙事、说理等功能古文运动 唐德宗贞元至唐宪宗元和年间,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古文家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影响广泛的散文革新活动,对散文的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诸方面都实行变革,后人称之“古文运动” 古文家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提倡质朴的秦汉式散文,企图以此来复兴儒道,恢复散文宣扬正统思想的,以挽救唐王朝的衰亡;另一方面,借助于古文来更好地表达个人意志及情感古文运动的文学史价值,也正在于后一点二、古文运动的发展脉络,唐代古文兴起于初唐,陈子昂为其先驱;发展于安史之乱前后,萧颖士、元结等作出重要努力;全盛于贞元、元和年间,韩愈、柳宗元为其领袖;衰微于晚唐,杜牧等为其余响社会原因:,1、安史之乱后的“小中兴”使中小地主知识分子颇受激励,力图恢复“盛唐气象”而另一方面,社会危机四伏,矛盾重重。
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强烈要求文学作品反映、揭露和批判、改造现实,为政治改革服务2、中唐儒学复古思潮的高涨唐代儒、释、道三教并行使儒学受到很大削弱,以韩愈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努力复兴儒学,为巩固统治服务这种儒学复古思潮正是古文运动的指导思想和推动力量文学自身原因:,古文运动是三百年来古今文体之争的一种必然结果古今文体之争从骈文鼎盛的齐梁时代开始,历陈、隋以至于唐代绵延不断刘勰、魏征、陈子昂、萧颖士、元结等人的倡导古文,反对浮华骈体文的主张都为韩、柳在理论和实践中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借鉴 此外,韩柳这两位并世而立的杰出领袖也是中唐古文运动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的卓越文学成就和理论主张成为古文运动的旗帜三、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第一,文以明道,文道统一韩柳提出了“文以明道”的主张韩愈在争臣论、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都提出了“文以明道”,反映了他们对文道关系的正确认识文以明道” 摆正了文与道之间的辩证关系他们的所谓“道”不仅指外在的伦常教化、道德规范,也兼指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和人格精神,用于文章上,则是指具体内容韩、柳从原则上解决了散文创作中的文道关系问题,奠定了古文运动的理论基础韩柳都强调作家本人的修养,即重视作家的思想、人格、气质、品德等内在精神力量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并强调作家应有严肃的创作态度。
第二,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坚持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变革,主张“师古人”的同时又强调语言的创新和风格的个性化 反对骈体,倡导散体;反对骈文的浮艳文风,提倡质朴自然的文风;主张以先秦两汉散文的单行句式为主;主张“唯陈言之务去”,“文从字顺各识职”第三,强调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创作观点,把作家的生活、思想、创作动机与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肯定了个人的内在情感在散文中表现的合理性韩柳都特别强调文章的表情功能和社会批判功能,给古文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韩柳提出的系列重要理论主张,解决了文道关系、文学的继承与革新、文学与现实等重大问题,奠定了古文运动的理论基础和创作原则,保证了古文运动健康发展,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唐的古文运动是中国散文史上第一次在明确理论指导下自觉进行的散文革新运动,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又因曾任吏部侍郞,谥为“文”,故也称“韩吏部”、“韩文公”思想的两面性,儒 追求个性,韩愈的散文创作,一、说理文 原道、原毁、师说、争臣论等等 结构严谨,重视行文的气势和逻辑 二、议论性短文 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
韩愈的散文创作,三、杂感 寓言性质:说马、说龙、获麟解. 悼文:祭十二郎文,记叙文,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等等 叙事中或加渲染,或杂谐谑,生动而传神韩愈散文创作的艺术技巧,首先,韩愈注意词汇的创新,推陈出新,提炼新词,创造出不少妙语警句,增添了文章的生气 如送穷文:面目可憎、垂头丧气,进学解中的动辄得咎、佶屈聱牙,应科目时与人书:俯首帖耳、摇尾乞怜等等其次,注重句式的设计,善于交错运用各种重复句、排比句、对仗句,来增加文章的变化与气势,发挥散文句子可长可短的优势,弥补散文缺乏音乐美和节奏感的缺陷再次,注意文章的结构布局有时以重笔陡然而起,抓住读者目光,然后再转入本题;有时则从远处迂回而来结构上也有层层推进、正反互映、通篇对比等不同类型有时则直抒衷情,不有意为文,以自然平实的结构取胜韩愈散文的总体特征,气势雄大、感情充沛,文字奇崛新颖,句式参差交错,结构开阖变化,“猖狂恣肆”,“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惶惑”韩愈的诗歌,雄奇硬险:以匪夷所思的想象和怒张怪诞的夸张变形,塑造生新雄奇的意境 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赋为诗;以非诗为诗 为“唐诗之一大变”,开创中唐诗家奥衍一派,下启宋诗议论化、散文化之风气。
柳宗元,生平:(773年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思想:以儒为主,兼收佛老诸子散文创作,五类:论说、寓言小品、传记、山水游记、骚体杂文其中,以山水游记成就最高 特点:雄浑雅健,柳宗元的诗歌,似淡实浓,清峻简洁 江雪、渔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