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展考察报告格式.doc
28页会展考察报告格式 宁波理工学院 ﻫ 公共经济学社会调研报告 题目XX市会展业市场调研报告 ﻫ 组长姓名 组员姓名 专业班级金融102班 ﻫ 分院经济与贸易分院 ﻫ 完成日期202X年1月23日 目录 摘要"""""""""""""""""""""""""""i1.引言 ﻫ 12.XX市会展业发展状况 22.1.XX市会展业发展历程22.1.1工作起步阶段 22.1.2快速发展阶段 22.1.3发展提高并重阶段 32.2XX市会展业发展现实基础 ﻫ 32.3XX市会展业发展优势与劣势43.中国(宁波)光电、电子工业展览会调查研究73.1研究方法设计73.2调研过程73.3调查结果83.3.1对参展客户的调研结果83.3.2对参展商的调研结果94.结论及建议10参考文献12致谢14摘要 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XX省经济中心,拥有会展产业发展的特殊优势,却没有占到应有的市场份额,宁波会展业有待进一步发展在已有文献研究基础上,以观众和参展商为调研对象,全面了解宁波会展现状,并调查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针对XX市会展业现状,找到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为宁波会展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ﻫ 关键词:XX市;会展经济;参展商;参展观众1.引言 会展经济是以会展业为支撑点,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会、会议和大型节事活动,形成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人流,创造商机,并利用会展产业连带效应带动若干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经济现象会展活动不仅可以为会展组织者、会展场馆经营者、会展服务商带来经济效益,而且也给运输、电信、广告、印刷、餐饮、旅游、咨询、礼仪服务等会展相关行业带来直接的、现时的商业机会会展有利于招商引资,可促成经贸交易和经济技术合作活动,为会展举办地经济的未来发展增添潜力;会展可促进举办地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地方经济运行环境和产业结构;会展可以提升举办地知名度 会展业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历程国际上,会展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便为9这也成了目前不少地区提出若干年后要把本地办成“中国会展中心城市”、“中国会展名城”、“中国区域会展中心”以试图将本地整体经济带动起来的“理论依据”。
我国会展业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1978年,境内国际展仅6个,出国参展办展21个目前,会展业已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从机械、电子、汽车、建筑,到纺织、花卉、食品、家具,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国际专业展二十多年来,会展业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行业经济效益逐年攀升,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ﻫ 2.XX市会展业发展现状2.1宁波会展业发展历程 ﻫ 自1997年以来,XX市会展业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ﻫ 2.1.1工作起步阶段(1997年10月——202X年10月)1997年10月,XX市举办了首届宁波国际服装节,迈出了宁波会展业发展的序幕1999年,XX市又举办了首届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为XX市会展业规模和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推进作用1999年10月,市政府正式批准立项建设宁波国际会展中心;标明XX市已重视会展硬件建设;202X年10月,XX市新上海物业公司与上海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上海国际展览中心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宁波国际会展中心管理公司,标志着XX市会展业区域合作开始起步 2.1.2快速发展阶段(202X年11月——202X年)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装备制造业平稳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化水平,推动产业升级,特编制本规划,作为装备制造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规划期为202X-202X年 ﻫ 一、装备制造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2X〕8号)实施以来,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我国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但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困难等问题依然突出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2X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市场装备需求急剧萎缩,我国装备制造业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势头明显趋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滑,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应该看到,我国目前正处于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先进装备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金融危机加快了世界产业格局的调整,为我国提供了参与产业再分工的机遇,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抓住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强技术创新,促进装备制造业持续稳定发展,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贡献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大规模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通过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努力推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ﻫ (二)基本原则 坚持装备自主化与重点建设工程相结合加强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充分利用实施重点建设工程和调整振兴重点产业形成的市场需求,加快推进装备自主化,保障工程需要,带动产业发展 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支持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鼓励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导企业逐步由依赖引进技术向自主创新转变,大力推进技术产业化 ﻫ 坚持发展整机与提高基础配套水平相结合努力实现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带动基础配套产品发展提高基础件技术水平,开发特种原材料,扭转基础配套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
ﻫ 坚持发展企业集团与扶持专业化企业相结合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鼓励主机生产企业由单机制造为主向系统集成为主转变,引导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ﻫ (三)规划目标 ﻫ 1.产业实现平稳增长保持装备制造业生产经营稳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步上升,为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保障 2.市场份额逐步扩大提高国产装备质量水平,扩大国内市场,国产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稳定在70%左右,巩固出口产品竞争优势,稳定出口市场 ﻫ 3.重大装备研制取得突破全面提高重大装备技术水平,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重点产业调整振兴需要,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新能源发电设备、高速动车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一批重大装备实现自主化 4.基础配套水平提高基础件制造水平得到提高,通用零部件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关键自动化测控部件填补国内空白,特种原材料实现重点突破 5.组织结构优化升级形成若干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工贸一体化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一批参与国际分工的“专、精、特”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
6.增长方式明显转变生产组织方式和重要生产工艺得到改进,现代制造服务业得到发展,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显著降低,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大型企业集团的现代制造服务收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0%以上 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 (一)依托十大领域重点工程,振兴装备制造业 1.高效清洁发电以辽宁红沿河、福建宁德和福清、广东阳江、浙江方家山和三门、山东海阳以及后续核电站建设工程为依托,推进二代改进型、ap1000核电设备自主化,重点实现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控制棒驱动机构、核级泵阀、应急柴油机等主要设备的国内制造以东北、西北、华北北部和沿海地区大型风电场工程为依托,推进风电设备自主化,重点实现变频控制系统、风电轴承、碳纤维叶片等产品的国内制造进一步提高70万千瓦以上水电设备、大型抽水蓄能机组、百万千瓦级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设备、大型燃气机组、垃圾焚烧发电设备等技术装备的性能质量开发太阳能发电设备发展大型火电、核电站辅机 ﻫ 2.特高压输变电以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为依托,以交流变压器、直流换流变压器、电抗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全封闭组合电器等为重点,推进750千伏、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输变电设备自主化。
ﻫ 3.煤矿与金属矿采掘以平朔东、胜利东二号、白音华、朝阳等十个千万吨级大型露天煤矿,酸刺沟等十个深井煤矿,以及大型金属矿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新型采掘、提升、洗选设备,重点实现电牵引采煤机、液压支架、大型矿用电动轮自卸车、大型露天矿用挖掘机等设备的国内制造 4.天然气管道输送和液化储运以西气东输二线、陕京三线等天然气管道输送工程为依托,发展长距离输送管道燃压机组、大型管线球阀和控制系统等装备;以浙江、江苏、珠海、青岛等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为依托,发展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及接收站等设备 ﻫ 5.高速铁路以在建的京沪、京广、京沈、沪昆等约1万公里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以及西部干线铁路、煤运通道建设项目为依托,组织实施铁路交通设备自主化,实现高速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内燃机车、重载货车、大型养护机械等装备的国内制造 ﻫ 6.城市轨道交通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7个城市近70条线路工程项目为依托,重点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信号系统、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制动系统、主辅逆变器等机电设备自主化 ﻫ 7.农业和农村以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为依托,大力发展大功率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节能环保中型拖拉机等耕作机械,通用型谷物联合收割机、新型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高效玉米联合收割机、自走式采棉机等收获机械,免耕播种机,节水型喷灌设备等。
适应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需要,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成套设备、灌溉和排涝设备、沼气除料设备、农村安全饮水净化设备等 ﻫ 8.基础设施适应交通、能源、水利、房地产等行业发展需要,以大型隧道全断面掘进机、大型履带吊和全路面起重机、架桥机、沥青混凝土搅拌和再生成套设备等为重点,发展大型、新型施工机械;以空管设备和空管自动化系统、行李和货物高速分拣系统、安检设备与智能化监测系统、航显综合系统及设备、机场信息集成系统及设备等为重点,发展机场专用装备;以大型斗轮堆取料机、翻车机、装卸船机等为重点,发展港口机械 ﻫ 9.生态环境和民生适应环境保护和社会民生需要,大力发展污水污泥处理设备、脱硝脱硫设备、余热余气循环再利用设备、环境监测仪器仪表,食品、药品、煤矿瓦斯等安全检测设备,重大事故应急救援设备,数字化医疗设备等 10.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高速精密复合数控金切机床、重型数控金切机床、数控特种加工机床、大型数控成形冲压设备、重型锻压设备、清洁高效铸造设备、新型焊接设备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