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doc
4页病理切片特点总结瘢痕组织:( 1)大量平行或交错分布的胶原纤维束( 2)纤维素往往呈均质红染的玻璃样变( 3)纤维细胞少,核细长深染,小血管稀少1. 肝水样变性:( 1)细胞体积变大,肝窦变窄( 2)胞浆透明淡染,甚至出现空 泡( 3)空泡变性,严重时气球样变性( 4)胞浆基质疏松,电子密度降低2. 肝脂肪样变性:(1)肝细胞胞浆内可见大小不一的脂肪空泡,将核挤向一边 (2)肝窦变窄3. 肉芽组织:(1)有新生毛细血管平行排列( 2)纤维母细胞分布于毛细血管之 间( 3)炎性细胞浸润4. 肾浊肿:(1)细胞内可见粉染的颗粒状物( 2)肾小管上皮细胞水样变性( 3) 近端小管细胞肿胀,腔小甚至闭塞5. 肺出血性梗死:(1),梗死灶呈凝固性坏死,肺泡轮廓保存( 2)肺泡腔、小 支气管腔、肺间质充满红细胞( 3)非梗死区呈淤血状态6. 肺弥漫性出血:(1)肺泡腔内有红细胞散在分布( 2)有炎细胞浸润( 3)间 质充血间质有大量红细胞7. 肝淤血:(1)血窦扩张,充满大量红细胞( 2)脂肪变( 3)肝细胞受压萎缩、 坏死或崩解8. 慢性肺淤血:( 1)肺泡壁增厚纤维化, 大量巨噬细胞渗出 (2)肺泡间隔扩张, 红细胞充满肺泡间质( 3)心力衰竭细胞9. 血栓机化:( 1)肉芽组织取代血栓( 2)新生毛细血管( 2)纤维母细胞( 4) 炎性细胞10. 宫颈息肉:(1)粘膜上皮、腺体和间质增生( 2)炎性水肿伴慢性炎细胞浸 润( 3)组织间毛细血管增生11. 浆细胞:(1)核染色质呈辐轮状( 2)核在一侧( 3)核周晕12. 巨噬细胞:( 1)体积大而不规则( 2)胞浆嗜酸性( 3)核偏位( 4)胞内有 吞噬的其他细胞13. 阑尾炎:( 1)病变深达肌层浆膜,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2)肌层充血出血(3)平滑肌断裂14. 嗜酸性粒细胞:(1)细胞质红染( 2)细胞核呈分叶状15. 鳞癌:(1)癌细胞呈团状分布形成癌巢( 2)癌细胞间可见细胞间桥,炎细 胞浸润( 3)癌巢中间有角化珠16. 乳头状瘤:( 1)表面形成乳头状突起( 2)乳头表面覆盖鳞状上皮( 3)基底 细胞排列整齐,基底膜完整( 4)纤维脉管束17. 乳腺纤维腺瘤:( 1)腺体及结缔组织增生( 2)腺体被纤维结缔组织挤压呈 裂隙状( 3)炎细胞浸润( 4)间质通常较疏松,玻璃样变或钙化18. 腺癌:(1)癌细胞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排列不规则的腺样结构、癌巢 (2)与正常腺体有共壁现象 * (3)癌细胞有病理性核分裂象19. 海绵状血管瘤:( 1)上皮细胞不连续( 2)由扩张的海绵状血窦构成,充满 红细胞20. 淋巴结转移癌:(1)淋巴结内有癌巢( 2)淋巴结不同程度破坏( 3)癌细胞 有病理性核分裂象21. 髓样癌:(1)低分化腺癌多位于乳腺( 2)癌巢呈片状,较多( 3)间质纤维 结缔组织相对较少( 4)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22. 硬癌:(1)癌巢少( 2)纤维组织多( 3)有病理性分裂象( 4)癌组织与正常细胞分界清楚23. 宫颈原位癌:(1)异型增生的细胞累及上皮全层但不侵及基底膜( 2)细胞 异型性明显,核大深染,排列紊乱24. 毛细血管瘤:(1)内皮增生( 2)由大量分化良好的增生毛细血管组成( 3) 血管内大量充血25. 纤维瘤:(1)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交叉紊乱( 2)瘤细胞间有胶原纤维( 3) 瘤细胞呈编织状排列26. 纤维肉瘤:(1)肉瘤细胞弥散分布与间质分界不清楚( 2)瘤细胞异型性明 显( 3)多核瘤巨细胞( 4)结缔组织少27. 风湿性心肌炎:(1)心肌间质可见梭形风湿小体 (2)中央有纤维素坏死 (3) 周围聚集风湿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28. 风湿性心内膜炎:( 1)赘生物形成( 2)血小板纤维素形成白色血栓( 3)间 质有粘液样变和纤维素坏死2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1)内膜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 2)有玻璃样变,纤 维帽深部有胆固醇结晶( 4)周边有少量泡沫细胞30. 脾中央动脉玻璃样变: (1)脾小动脉呈均质红染( 2)小动脉管腔狭窄( 3) 管壁增厚31. 大叶性肺炎:( 1)分为四期:充血水肿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溶解 消散期( 2)肺泡轮廓完整( 3)肺泡腔内有大量纤维素渗出物( 4)有大量中 性粒细胞32. 燕麦细胞癌:(1 )癌细胞小,圆形卵圆形,呈燕麦状( 2)分化程度底,恶 化程度高( 3)较多病理性核分裂象33. 硅肺:(1)有硅结节生成( 2)肺间质弥漫性纤维化( 3)结节中有内膜增厚 的血管34. 小叶性肺炎:(1)病变以支气管为中心,周围肺泡内有中性粒细胞为主的脓 性渗出物( 2)部分支气管粘膜脱落35. 肝细胞癌:( 1)癌细胞排成条索状,巢状( 2)癌巢之间有间隙( 3)癌细胞 多呈多角形,嗜酸核36. 门脉性肝硬化:(1)可见大小不等的假小叶( 2)假小叶内有中央静脉缺如、 偏位或两个以上( 3)肝细胞排列紊乱,有变性坏死增生现象37. 慢性肝炎:( 1)肝细胞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 2)门管区纤维组织增生( 3) 部分肝小叶被纤维组织分割,结构紊乱( 4)变性坏死,增生38. 胃癌:(1)癌细胞浸润平滑肌层( 2)癌细胞异形大( 3)腺体排列紊乱39. 胃溃疡:四层: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瘢痕层,周围黏膜皱襞呈轮 辐状向溃疡处集中40. 甲状腺单纯性腺瘤: (1)肿瘤呈卵圆形,包膜完整( 2)肿瘤组织大小较一 致,排列紧密( 3)内含胶质,与正常甲状腺相似的滤泡41. 胶样腺瘤:( 1)滤泡内有大量胶质( 2)包膜完整,上皮细胞成立方形( 3) 肿瘤间质少42. 滤泡状腺瘤:(1)可见不同分化程度的滤泡,有包膜和血管侵犯( 2)瘤细 胞异型性明显43.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1)肾小球纤维化( 2)肾小管萎缩消失( 3)周围 肾小球代偿性肥大 (4)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并有大量的淋巴细胞, 浆细胞浸润44. 新月体肾小球肾炎:( 1)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 早期细胞性,中期细胞纤维性,晚期纤维性( 2)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 3)炎细胞浸润45. 伤寒:(1)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伤寒小结( 2)小结内可见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46. 乙脑:(1)灶性神经组织坏死,液化形成筛网状的软化灶( 2)炎细胞围绕 血管周围间隙形成血管套袖现象( 3)卫星现象( 4)嗜神经现象47. 肠结核:(1)肠壁内有结核结节形成( 2)结节中心有干酪样坏死( 3)结节 内有朗格汉斯细胞( 4)淋巴细胞浸润,反应性组织增生48. 肝脓肿:( 1)脓肿小结与周围正常肝小叶之间界限清楚( 2)病灶部位有大 量炎细胞浸润49. 坏死后性肝硬化:(1 结节大小不等( 2)周围的纤维间隔明显增宽( 3)肝细 胞大量坏死( 4)间隔中有大量的炎细胞50. 混合血栓:(1)粉染均匀的血小板梁( 2)血小板梁之间为充满红细胞的纤 维素网和中性粒细胞51. 霍奇金淋巴瘤:( 1)病变组织背景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 2)有不等量 的 R-S 细胞及变异细胞( 3)有病理性核分裂52. 绒癌:(1)可见合体滋养层和细胞滋养层细胞( 2)癌细胞异型( 3)肿瘤内 无间质和血管53.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大量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肾小管萎缩。
54. 肝细胞肝癌:(1)癌细胞组成团块状细胞, 核染色较深 (2)癌巢呈条索样, 癌巢之间有裂隙55. 慢性肝炎:肝细胞体积增大,肝细胞气球样变,肝索断裂炎细胞浸润,灶 样坏死5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蛛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 2)蛛网膜下腔增宽, 其中可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纤维蛋白渗出57. 子宫平滑肌瘤:瘤细胞束状或漩涡状排列瘤细胞呈长梭形,与正常子宫平 滑肌细胞相似58. 子宫平滑肌肉瘤:瘤细胞密集呈梭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形状不一,多 见病理性核分裂像59. 矽肺(硅肺):硅结节的形成,硅结节由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构成,肺间质 弥漫性纤维化60. 肾梗死:梗死灶细胞浆呈均匀一致的红色,细胞核呈核固缩,核碎裂,核溶 解等坏死改变,组织结构轮廓尚保存61. 增生性淋巴结结核:大量的淋巴小结被破坏,有62. 慢性肾炎:大量的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肾小管萎缩,间质大量慢性炎 细胞浸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