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学生学习历史的经验之谈.doc
3页一位学生学习历史的经验之谈一位学生学习历史的经验之谈对于历史,我想说的是:关键在平时,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平时的基础是 决定胜败的关键我自己就曾经吃过这样的亏教我历史的魏献策老师是一位非常 尽职尽责的好老师,他总能引导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去思考它们背后的联 系与实质这是学习历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导下,高一时我的历史学得很 顺利也许是让胜利冲昏了头脑,高二时我开始偷懒了,不再注重基础知识的及时 掌握只是到了考试前才临时背一背到高三下学期总复习时,我才发现自己是多 么愚蠢高一的知识由于有扎实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费多少力就能轻松地回忆起全 部内容而高二的课文我即使读了好几遍还是有忘的可能我这才知道为什么老师 总让我们“抓基础、重平时” 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高中历 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复习时关 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书才是最根本的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 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 向纵向的比较。
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分析异同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 固定的版块去想有的书上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 , 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 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 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 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 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其次,做题当然也很重要做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再回顾再思考的过程现在 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 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 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 、 “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 是正确的再如“直接”与“间接”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其实也很简单答 “直接”时,你就让头脑变简单些,一开始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完全不必拐什么弯。
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归入“间接”那部分去了 至于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题目是你曾经 见过的,更不必费心去背某道题,只要掌握了方法,问答题也是很好解决的首先 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 题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 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 ,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 其次是表达最好是分条阐述,一点写一两行,不必太嗦,关键是把要点写出, 因为评卷时也是按点给分的,写得太多,一个要点绕了好几个弯才讲完,不仅会喧 宾夺主,使老师因找不到要点而扣分,还会浪费许多时间,以致来不及做完考卷 在分条时也有一个技巧,即根据所给的分数决定要分几条一般一个要点是两到三 分,如果一道题是八分,那么很可能它的要点就有四个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 少漏答的可能,即使你实在想不出还要答些什么,也要尽可能写满那个推算出的条 数同时,还要注意序列号的安排大点小点用不同的序列号标出,就会显得层次 分明,逻辑性强,这样也就不容易丢分最后,字迹一定要工整想想看,一个老 师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改完那么多的试卷,如果字迹潦草,有哪个阅卷老师会有好 心情给你高分呢? 最后,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对学习历史也很有帮助。
一个人无论怎样细心都会有 疏忽的地方,通过与同学交流笔记、与老师探讨习题,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 获也可读一读像《历史学习》这样的杂志,了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提高自 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解题很有帮助到高三下学期的时候,要争取每天都花一 至两个小时在历史上因为历史有一个特点,容易忘今天记得滚瓜烂熟的东西很 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复习历史更要注意计划性除了跟上老师的复 习进度外,自己还应有自己的计划,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表,哪段时间复习哪段内容, 注意科学合理,确保能够按时完成可以双条线同时进行一条是老师的,一条是 你自己的例如老师在复习世界史,你掌握好世界史的同时,还可再看看中国史 不仅记住了更多的内容,还有利于进行中外比较,使自己对高中三年的历史知识有 一个总体上的把握,效果要比单独复习世界史好上几倍另外,专题复习也很重要 可以帮助你掌握好历史线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历史规律之类的东西,增加自己 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其实,历史是一门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担心学不好它,只要 肯用心,掌握方法之后,历史会变得很简单了 还有: 学习要讲求方法,提高效益具体要求是打实基础,突出重点;独立思考,善 于质疑;及时总结,触类旁通;循序渐进,效率第一。
学习历史要掌握三种知识:章节知识结构、专题知识结构和整体知识结构,其 中,章节知识是基础具体学习的方法: 1、课文大、小字,是教材的主体内容,其中大字是学习的重中之重 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无疑是正确的,但理解不能代替记忆理解知识, 一是掌握历史事件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区分历史事物的表层现象和内涵本质 如魏源的“师夷制夷”思想,字面表意是学习西方和抵御侵略,隐含的目的是“强 国” ;二是不同概念之间的隐性联系,洋务派继承了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 并扩大了学习西方的内容,但两派都不懂得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落 后的封建制度,更不懂得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这一制度,这要挖掘的 隐性联系小字是对大字的延伸和补充,它更具体、详实,可视情况掌握:知识性记述, 浓缩成要点;情节性描述,转化为理性认识;观点结论性分析,与大字同等掌握 2、表格、地图和文献资料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地图掌握注意两点,一是与重 大历史事件、现象相联系,能够反映时代特征和历史演变趋势的地图;二是对图中 内容,首先掌握教材述及的内容文献资料是复习时易忽略的内容对教材文献资 料,一要读懂,二要分析与正文的关系,三要能说明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
3、注释不是章节知识学习的重点,可作浏览式掌握, 总之,上述几种教材知识,学习时即要有轻重缓急次序,又要注意各自特点, 不可偏废 总之,要记住基本史实,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扩大阅读面,注意将理论与史 实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