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心意拳_心意拳源流终结考.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x****3
  • 文档编号:317707417
  • 上传时间:2022-06-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心意拳_心意拳源流终结考   心愿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初创于宋朝岳飞,见世于明代中叶,荟萃、升华、定型于清朝乾嘉年间,创编者就是山西省祁县小韩村的戴隆邦〔1713一1802〕心愿拳富含哲学、力学、数学、医学和心理学,是综合性科学艺术,是深受民众爱戴的民族珍宝从戴隆邦立拳至今,已经衍传了近300年光景斯拳不仅盛传于中华大地,近年已漂洋过海传到了欧亚和大洋,这是中国的傲慢,民族的傲慢,武林界的傲慢然而对于心愿拳的源流却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有的说“心愿拳是姬隆丰所创”明显这是以偏盖全,以侧代正,犹如锯掉主杆留侧枝;有的却说“心愿拳由红拳衍化而成”,此说犹如杨柳树上接苹果,无稽之谈;至于说“心愿拳是佛家少林拳的外家拳”,简直是导佛不明,界域不清,误将鹿皮贴到羊身上那么心愿拳的源流究竟何在?      起源于明朝嘉靖至万历时代,缘由是惺惺惜惺惺,情意似海深      戴家拳古拳谱记载“明朝戴芝,字伯苗,幼年嗜好武术,贸易东京,与牛庆为友承学意拳……”   戴芝〔1527一1625〕,戴家八世后裔,享寿一百零一零一岁,为明朝嘉靖至万历时代人。

      伯苗、牛庆结谊于古都开封,其时伯苗正在空地晨练枪法,牛庆站在旁边静默观看只见操枪者阴把握枪,尖把并用,横拦直捆,枪刺匆忙牛庆看得纷繁芜杂,很是佩服待等伯苗仗势收枪,牛庆赞叹不已近前询问,这才得悉伯苗练的是誉满神州的杨家枪牛庆是牛皋的后代,戴芝是杨家枪的传人,于是惺惶惜惶惶,英雄惜英雄,牛庆念起了先祖牛皋的师兄岳武穆,于是脱掉长袍练起了脆猛凶恶、劲刚势勇、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的岳氏意拳,以示对武友的真情回报杨家枪、岳家拳,可谓名拳遇名拳,行家对行家,闲谈之中大有相见恨晚之慨,于是伯苗领牛庆回家〔实际是粮店〕盛情款待牛庆过意不去赶快叫来焦鹏,一面同学杨家枪,一面同授岳家拳这就是拳谱中说的“后经牛庆介绍于焦鹏,拜焦鹏为师学习意拳”挚友沟通,功夫大成,为验证意拳功力,牛庆引来一友欲比高低凳子上垒了三条装满粮食的口袋,让武友将粮袋推上粮堆武友自恃臂力过人,一袋一袋猛推而出,莫想到上面的两袋上了大堆,下面的一袋却推在了地下,声称凳子太低,无法下势,有力用不上伯苗一边点头认可,一边又垒起三袋,然后扎步沉势,合力推去,结果两袋上了大维,最终一袋竟然高抛五尺上了堆顶武友大惑不解,伯苗说“不怕推不高,就怕势子压不低”。

      一语点醒了梦中人,武友既佩服伯苗武功好,更赞美意拳拳法妙   伯苗与武结缘情未了,采办稻米顺路来到江西浔江楼,晨练杨家枪又诱来唐荆川唐公是戚继光的挚友,于是引来戚将军与伯苗相见, 在浔江楼结为盟友戚继光〔1528一1587〕肩负重任,不便亲授枪法,只能托于唐公授之古拳谱云“浔江楼饮酒与唐公荆川会面,二人一见如故,继光介绍与唐公学枪,在浔江住三载才回晋”两段情缘盘得了岳家拳和戚家枪,实可谓“惶惶惜惺惺,情意似海深,缘份引拳源,名拳铸故人      传承于戴氏宗族五代人, 可谓家传不断代 拳法不出门      戴芝经商于开封,堂弟戴光启〔1539一1613〕时任河南布政使,相聚时不免谈及意拳和枪法光启公务缠身难以习练,只懂得些许皮毛拳法,于是托付堂兄教习次子戴运昌祁县有个乡俗,老人66岁起先祝寿,意指六六大顺,安康长寿斯年,伯苗回祁领贺,光启相随回来并当寿诞司仪,仪式将毕,突然增加一项收徒,唱曰“收徒叩头,传艺增寿,犬子戴运昌出列叩拜师父时年刚刚十五虚岁的戴运昌〔1579一1663〕对其突然喝令不仅不惊不慌,反而乐乐哈哈,恭尊敬敬地叩头拜师,从今伯苗收下了意拳开门大弟子运昌天资聪颖,刻苦练功,再加爹爹经常来信询问他的文课武功,文武进步甚快,不到二十岁已经是出类拔萃的文武栋梁才,崇帧年间及第进士,受命荣任河南尉氏知县,后因“有德政”而调任户部元外郎。

      运昌重任在肩,为怕荒废祖传意拳,意欲培育后裔承传拳法戴家传拳有规则,文径武道,同修兼习,重武轻文者止武,文武双全者掌门十几名后裔兼修五年,仅有儿子戴廷木式〔1618一1692〕既能举文冠,又可标武魁,二十几岁就荣膺进士,论武功还是著名遐迩的“神拳大侠”〔几十年后是享誉晋南的河东大侠〕,时已至此,运昌才给儿子举办拜师仪成为第三代掌门人廷木式不负众望,而立之年艺传族侄戴方、戴玖,方玖兄弟艺成之时,正逢康熙初年反清复明,兄弟俩在反清营垒“丹枫阁”肩负重任,磨砺着他们的坚毅斗志和凌厉拳法反清失败之后,方玖兄弟合传戴家子弟,惟堂侄戴廷选最合门规廷选,字玉漳,反清之后,处心积虑造就有志武士,他不多言少交际,作养农田之余,全身心教子侄们习武练拳,因家规刻定“不做清朝官,不办清朝事”,廷选不再强求弟子们从文读书,只求练好武功卷土重来,故此戴家人走向了人生的极端廷选为多生子多育才,一生娶妻四房,谁知色武相敌,长了武功滞了生育功能,一生仅得隆邦一子戴隆邦〔1713一1802〕,浓眉大眼,圆脸微黑,中等个头,臂力过人为人谦和忍为高,处事待物仁者先,但练起武来却变作金刚罗汉廷选教授着十几个门人徒弟,充其量只能视为“爱好者”,有的半途而废,有的武功平平,只有独生子戴隆邦鹤立鸡群,出类拔萃。

      既通文,又精武,更钟情于易经导学,凡事都有独到见解,过人胆识,廷选只好让儿子拜师“掌门”从先祖伯苗学意拳,到隆邦承接掌拳门,不知不觉持续了明清两朝,血缘五代,一百零一零一八十个年头回首历史,实可谓“家传不断代,拳法不出门,一杰定乾坤,雄才掌其门”      情结于丹枫阁和赊家店,期间荟萃七门拳 技艺集大成      意拳衍传到戴隆邦之辈,拳艺不仅仅是“意拳”一门,至少有六种拳法引进了戴家,形成了七拳大荟萃    南拳顾炎武,江苏昆山人出身江南大族,是影响较大的民族主义者祟帧年间,他与戴运昌同在户部任官,志同道合,同仇敌忾清兵南下时,他曾举兵反抗,失败后遍游诸省,考察山川地势,图谋卷土重来匡扶明室1660年,戴运昌、戴廷木式父子联袂创立“丹枫阁”反清复明,顾炎武慕名入阁,赞画军务,实现他的实战思想为网络天下志士,亲自创办“炎枫镖局”,以走镖为由招募武林高手,期间他曾传授南拳南拳的威猛雄壮,磅礴气场深得学者青睐,不少人说“喝声如雷风云变色,开拳硬朗山崩地裂”可见南拳风格独特,非同一般   傅拳傅山,太原阳曲人,字青主,号侨黄,与戴廷木式为太原三立书院同窗好友,明亡之后他自称“红衣道士”,游历名刹大山,游至祁县大受感慨,视丹枫阁为归宿,亲笔书写匾额“丹枫阁”。

      名人名笔,苍劲雄健,给建筑物大增光荣,很快招来几十名天下秀士傅山不但是出名的学者、医圣、书法家,而且是傅拳的创始人,他在《读史》一诗中写到“天地有肤疾,奴物生其中,神医须武圣,扫荡奏奇功明显地表达了他从文演武之志向傅山钟情于打坐,动功那么以五禽戏为主,经多年实践磨砺,明末清初创编了“傅拳”,动作虽只十几个势式,演练起来却潇洒飘逸,缠绕灵捷,以静制动,事半功倍化彼于无知,发人于不测,很受反清志士宠爱,特殊是丹枫阁的文人秀士,大局部都会演练运用傅拳,曾被灵石县两渡镇的何世基聘去讲学传武   际可拳姬隆丰〔1602一1680〕,字际可,1670年前后相随明末总兵郑万元〔1614一1691〕隐私投奔丹枫阁参加反清活动,以其超群武功操练志士,但拳法那么与意拳相近,风格也是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猛烈毒狠,富于实践提起拳名却是“际可拳”,究其拳源,言明是“兵里”所传,祖师爷是武穆王岳飞其实际可拳就是意拳,与戴家衍传的意拳是同源异支兄弟拳,只是戴芝在前际可在后,时差七十多年,但都是心愿六合拳的前身   以上三种拳法是十七世纪七十年头,“丹枫阁”引进的武术珍宝十八世纪中叶,晋商崛起,以祁县乔家、渠家为首的巨商大贾行商于江南至蒙古东欧之间,戴隆邦值此机遇在赊家店〔今社旗县〕创办“广盛镖局”,执镖在晋冀豫鄂腹心地带,隆邦虽只是一名镖头,然而天资聪颖,行侠仗义,寓文于武,奋武揆文。

      他把“以镖护商,以商养武,以武交友,结友壮镖”立为宗旨,于是逢友就切磋,遇擂便登台,名手必结谊,妙艺总承学,实可谓虚怀假设谷,厚德载物在走镖期间,先后结识了螳螂拳高手金世魁,超轻内功意拳名家牛希贤,使戴家拳法增加了轻灵迅捷、改变莫测的牛氏意拳,狠闸猛排强攻直进的螳螂拳法就连年龄小二闾三十多岁的李贞〔马学礼的徒孙〕也很重看,将他的鸡步汲取进鸡形拳法中假如说七十年前是三章荟萃丹枫阁,到今日又是三拳聚汇赊家店,可谓虚怀假设谷融百艺,厚德载物集大成,武术珍宝系一体,百花争艳戴家门       定型于晋商崛起的乾嘉年头,堪称导学铸拳魂 拳艺达极境      七拳荟萃,技艺大精,有此七拳奠基,一般人尽可有闯不完的江湖,收不够的徒弟,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是戴隆邦高瞻远瞩,胸怀大志,真诚地告诫人们:“习艺戒自满,刀枪拳棍本无尽境,习一艺更有一艺相迫,得一着更有一着相乘,侈然自满那么半途而未尽之弊也他不求拳艺的量多,只钻艺术的精粹,他要踏出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新路子金世魁的螳螂拳无处不含砸、凿、扎,隆邦将其力砸衍化为劲“闸”,以闸关门,以闸破招,连闸带发,闸中取胜,进而编创了“五趟闸势”牛希贤的意拳重“轻”钟“灵”,隆邦受其意悟,将功法流程标准为重动――轻动――灵动三大步骤,使功境按部就班,从势必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

      在融汇升华各门拳法的同时,隆邦还对南拳进展意境消融,在指导思想上声称“快了快了还嫌慢,猛了猛了还嫌良”,以此理念增加疾如闪电,猛似虎狮的拳法意识同时探究傅拳缠绕灵变的独特风格,在拳法上素养“顺势而走,借势而发”的“切入”意识,以求省力捷径,事半功倍戴隆邦学识渊博,热爱易学,“净化”拳法之后,着力探究拳法之根他认为人之生命在气血,拳之灵魂在劲捷,劲力越丰富,拳法越有生命力,劲力越艺术,生命力就越强盛如何育其劲,培其魂,惟有易理是指南,导学是迳道欲修其功,那么以动静为本,阴阳为根,虚实并举,束展为势,犹如导家那样粹练精气神,培元求丹境束展要以吞吐斜正横顺起落为要领,旨在培育丹田功能,也叫修练内功内功主于练气,意在以意领气,以气催劲,劲达四梢外功主于练形,形为束展,起落开合,阴起阳盖,连绵起伏,运用意气力粹练精气神,熔入丹田滋养刚柔劲,期达上乘丹境束为蓄劲,展为抒发,丹田之劲那么可贯穿全身经脉,气循周身运转,实是技击之所求戴隆邦将其“束展”命为“浑元桩”,桩为拳之根,劲为拳之魂,以此“猴形”浑元桩定为拳法的身法,演练起来有束有展,有吞有吐,有斜有正,有横有顺,行拳有了起伏势,拳法见了弧形态,实战对打不再是直来直去,而是在束展中进退闪展,束展中爆发劲力,一切动作赖依丹田的牵动。

      拳法的改变,深化了大脑的思维隆邦觉得体练变为“心”练,法变衍为“意”变,先天之“心”立在了拳法中,后天之“意”融进了改变中心为阴意为阳,阴阳相合天地宽,心愿充满了宇宙,心愿主宰了乾坤,心愿统领了拳法,既然“立于心,精于意”,意拳顺理成章改名为“心愿拳”   心愿拳丹田为根,意识为本,爆发劲力不再是肢体的全方位大动,只在丹田的瞬间滚动之中就此一变,心愿拳发生了历史性的质变,它变得寓意深厚,它变得底蕴厚实,变成了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成为了划时代的武术文化,升华到了武术领域的最高境界,成为了民族珍宝      弘扬于嘉道至民国战乱年头, 然而桃李争春晖,到处有精英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晋商进入鼎盛时期,南货北运,银镖四出,为了保证商货不失,行商平安,戴隆邦创办的广盛镖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那时,镖局活动南抵湖广、北达晋蒙、西行川贵,东去江浙,忙得不行开交沧州是通往津门的必经之路,但名手如云很难受关,戴二闾〔1769一1871〕为既不失镖又不结怨,在沧州采纳了艺中见义阵中结谊的战术,以高深莫测的“美人挂画”义服了沧洲镖头尹玉文,解开了无人不发愁的“死穴”,打通了镖路上的要塞,戴二闾也成为了誉满华夏的“心愿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