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从分化到整合的空间经济学分析(上).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08256121
  • 上传时间:2022-06-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6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从分化到整合的空间经济学分析(上) 陈飞 摘 要:二战后,就经济增长模式来说,从空间角度看,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出现两极分化:均衡增长理论和非均衡增长理论两大类在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或递减)的假定下,在新古典框架中,区域或空间因素只不过是额外引入的一个变量而已,这两种增长理论很难进行垫合20世纪末以来,在垄断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的框架下,西方学者对均衡与非均衡的增长模式进行了有效整合,就区域经济增长提出了一些全新的理论解释和政策含义关键词:区域经济,分化,整合,空间经济学 本文在疏理具有代表性的均衡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均衡增长理论的基本逻辑;继而运用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的代表性学说,分析探讨非均衡增长理论背后的逻辑;最后对空间经济学视角下的对区域经济增长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一、均衡增长理论1.罗森斯坦一罗丹的大推进理论1943年,罗森斯坦一罗丹发表了《东欧和东南欧国家的工业化问题》他指出,解决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贫穷和落后问题,关键在于促使其实现工业化,而实现工业化的主要障碍是资本形成不足针对这一情况,他提出了大推进理论,其核心是外部经济效应他指出,通过对互补行业或部门的同步投资,一方面可以相互创造市场,解决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提高储蓄率,进一步扩大投资。

      该理论的论据和基础是投资、需求和储蓄供给这三方面的不可分性投资方面,他特别强调了具有公用性质的基础设施的投资特点,即投资过程的不可分性、投资时序的不可逆性和投资组合必须突破的最小规模性需求方面,由于关联产业间的互补效应,彼此为对方扩大投入要素的供给能力和产品的市场容量,从而降低产品的市场风险储蓄供给方面,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国民收入非常低,即使是最小的投资规模也存在很大的“储蓄缺口”,解决这一困境的办法是,在增加投资以提高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使边际储蓄率高于平均储蓄率概括起来,该理论的基本的逻辑就是:在资本的形成过程中,由于资本供给、储蓄和市场需求具有不可分性,小规模的、个别部门或产业的投资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必须对所有的产业部门同时按相同比率进行大规模投资,实行“大推进”式的发展战略,才能保证产品的生产和需求达到均衡,实现工业化目标同时,在工业化过程中,为避免某些产业部门的产品过剩和过度增长,也必须在投资时按照相同的投资率对各工业部门进行投资,才能保证各部门之间按相同的速度均衡增长,实现工业化2.纳克斯的平衡增长理论纳克斯在《欠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了贫困恶性循环论。

      他认为,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存在着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恶性循环从资本的供给方面看,由于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实际收入水平低,因此,储蓄能力弱、资本稀缺,阻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进一步导致了收入水平的低下,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收入水平低一储蓄能力弱一资本稀缺一生产率低下一收入水平低”的恶性循环从资本的需求方面看,由于收入水平低,因此市场的购买力有限,导致投资引诱不足、资本形成困难,因而生产率水平低下,进一步导致收入水平的低下,从而形成了一个“收入水平低一购买力有限一资本形成困难一生产率低下一收入水平低”的恶性循环这两方面的恶性循环相互交织,使欠发达国家或地区难以摆脱贫困陷阱纳克斯指出,要突破上述困境,只有对经济系统各部门进行大量投资,使经济增长率迅速上升到一定高度、人均收入突破一定限度,才能形成广阔而充足的市场,产生足够的投资刺激,为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大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创造条件他特别强调了市场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提出只有全面地在消费品生产、资本品生产和基础设施等各部门进行投资,使得各行业间能够相互支持,才能大幅度扩大市场规模,产生强大的投资刺激,从而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快速增长、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

      纳克斯不主张各部门之间按照相同的比率发展,而是主张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各产业按不同的比率进行投资和发展,各产业投资比率由各部门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大小来确定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大的部门,意味着该部门的发展不足,是经济发展中的瓶颈,这种部门生产扩张的潜力大,投资回报率高,发展速度快,更重要的是,一旦消除经济发展的瓶颈,就能使经济实现协调发展,因此,应该对这些部门进行多投资3.理查森构建的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模型这一理论假定市场完全竞争、规模收益不变,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源于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这三种生产要素的区内供给和区际流动,这一理论模型完全从生产(或者说供给)的角度考虑在此基础上,理查森把产品需求、规模收益递减、集聚经济和区域空间结构等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考虑进来,构建了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其基本公式为:    Y=[aK+(1-a)L]a+T    (1)其中,Y表示产出增长率;a表示资本对收入的弹性系数;K表示资本增长率;L表示劳动供给增长率;α表示规模收益变动系数;T表示技术进步率理查森等学者提出的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尽管没有明确提出均衡增长的理论主张,但是,新古典理论告诉我们,在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减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和产品在各地区各部门之间完全自由流动,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是从低收益率地区流向高收益率地区,劳动、资本的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了工资、利润自动趋于均衡。

      这就意味着劳动力会从低工资区域流向高工资区域,资本则是从高工资地区流向低工资地区,这两个作用力相反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就是实现资源在区域间的合理配置和区域经济均衡增长和目标另外,莱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理论、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斯特里顿的完善平衡增长理论等也属于经济均衡增长理论,这些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政策含义差异不大二、非均衡增长理论1.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1958)一书中,指出了平衡增长战略的不可行性,系统论述了区域发展不平衡增长理论和战略他认为,经济进步不可能在任何地方同时出现,某些强有力的因素必然使经济增长集中在起点附近发生;增长在国际或区际间的不平衡是增长的伴生物和前提条件通过对经济活动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经济增长的极化效应和溢出效应、通货膨胀的瓶颈以及投资的有效顺序等的分析,他论证了不平衡增长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建议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应当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优先发展一部分产业,然后利用优先发展的产业所创造的资本推动其他产业的投资,从而推动所有产业的发展他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选择投资发展项目时,应该利用“关联效应”,优先发展那些能产生最大引致投资的产业,即选择那些具有显著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效应的产业;通过这种产业的优先增长来带动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

      关联效应最大的产业就是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最大的产业赫希曼根据极化效应和溢出效应,分析区域间的不平衡增长他把一个国家分为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两部分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对落后地区具有极化和溢出两种效应极化效应是指由于发达地区具有工资收入高、投资收益率高、生产条件完善、投资环境较好等优势,从而不断吸引落后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使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日益衰落,这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是不利的溢出效应则是指,由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购买投入品、进行投资以及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移民,从而提高落后地区的劳动边际生产率和人均消费水平,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这种效应有助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2.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在《经济发展与不发达地区》(1957)中首次提出了循环累积因果理论他利用“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阐述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分析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优先发展对落后地区所具有的促进作用和消极影响缪尔达尔指出,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具有两种效应: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从总体上看,两种效应的作用是不均衡的,回流效应的作用要大于“扩散”效应缪尔达尔认为,在一个动态的社会经济系统中,各种因素之间以一种累积循环的方式运动,而不是简单的守恒或趋于均衡。

      某个经济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另外一个因素的变化,后一个因素的变化反过来又会强化前一个因素的变化,并导致社会经济过程沿着初始因素变化的方向发展,形成累积性的循环发展趋势具有初始优势的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大于平均的发展速度,能够不断地为自身积累有利于发展的因素,形成累积性的竞争优势,而这种优势的自我加强会形成越来越大的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这样,发达地区表现为上升的正反馈运动,经济发展速度会越来越快;而落后地区则表现为下降的负反馈运动,发展速度会越来越慢如果经济活动偏离初始的均衡状态,市场力量的自身作用不但不会使其回到均衡状态,反而强化这种非均衡状态,形成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造成越发达的地区越发达、越落后的地区越落后的“马太效应”3.增长极理论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对地域工业发展进行研究时发现,经济增长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而是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经济空间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围绕极核进行的,只要经济客体之间存在抽象的联系结构,就存在经济空间佩鲁所提出的经济空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地理空间,而是经济要素之间的经济联系极化空间中存在富有活力的经济单元,其增长速度高于该空间中的其他经济部门,可以创造自己的决策和操作空间,形成具有推进效应的极化中心,带动整个经济的多维发展,佩鲁称之为推进型单元。

      推进型单元的产出或需求的增加,能够增加被推进型单元的购买能力和产出水平,从而使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的增长总量远远超过该单元自身产出的增长量推进型产业和被推进型产业形成非竞争性的经济联合体,推进型产业的发展、创新或制度变革等经济扰动通过前后向关联效应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这种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效应上:一是支配效应,即处于支配地位的经济主体对处于被支配地位的经济主体所施加的不可逆转或部分不可逆转的影响二是乘数效应生产规模不等、技术水平不等、生产阶段不同的一大批产业部门形成经济联系的通道,产生乘数效应三是极化和扩散效应极化效应是指迅速增长的推进型产业吸引和拉动其他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的过程扩散效应是指增长极的推动力通过一系列联动机制而不断向周围发散的过程,其结果是以收入增加的形式对周围地区产生较大的区域乘数作用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往往同时存在,都随距离增长极的远近而变化,距离越近,这两种效应越强对一个特定的地区来说,如果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则不利于增长极腹地的发展增长极的支配性聚集一扩散效应表现在技术的创新和扩散、资本的集中与输出、规模经济效益以及聚集经济效果上布代维尔把增长极的概念从佩鲁抽象的经济空间发展到现实的经济地理空间,提出了区域增长极的概念。

      他把区域增长极定义为配置在城市地区并引导其影响范围内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的一组扩张性产业区域扩张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现存厂商的成本减少或现存产业的厂商数量增加所致,而是由于极点上关键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关键产业就是“推进型”产业,构成增长极的核心 来源:《区域与城市经济》2009年第8期责任编辑:奇奇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