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岱年的文化综合创新论及其普适性钱耕森.ppt
21页张岱年的张岱年的“文化综合创新论文化综合创新论” 及其普适性及其普适性 钱耕森钱耕森1张岱年(张岱年(1909--2004年)年)21987年在中年在中华孔子学会上华孔子学会上与业师张岱年与业师张岱年先生合影先生合影31985年与业师冯友兰业师合影年与业师冯友兰业师合影4 讲授提纲讲授提纲什么是什么是“文化综合创新论文化综合创新论”??“文化综合创新论文化综合创新论”的普适性的普适性5 文文 献献1、、《《哲学上一个可能的综合哲学上一个可能的综合》》 《《张岱年全集张岱年全集》》第第1 1卷(卷(19361936、、4 4、、2828))2、、《《文化的综合与创新文化的综合与创新》》 《《张岱年全集张岱年全集》》,第,第7 7卷3、、《《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论文化的综合与创新论文化的综合与创新》》 《《张岱年全集张岱年全集》》,笫,笫7 7卷(卷(19901990、、7 7、、1010))4、、《《分析与综合的统一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张岱年全集张岱年全集》》,第,第7 7卷。
卷5、张岱年、张岱年 程宜山: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1990年年7 7月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钱耕森:钱耕森:《《中华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华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评评张岱年张岱年““综合创新文化观综合创新文化观””》》 ————《《华侨报华侨报》》(澳门)(澳门)19971997年年1 1月月2020日 沈素珍沈素珍 钱耕森:钱耕森:《《““综三合一的新唯物论综三合一的新唯物论””::张岱年先生哲学体系的名称张岱年先生哲学体系的名称》》,, ————《《光明日报光明日报》》20092009年年6 6月月2323日7 中华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华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 ——评张岱年评张岱年““综合创新文化观综合创新文化观”” 第一,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的第一,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的 客观反映客观反映。
第二,是对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的第二,是对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的 经验总结经验总结 第三,是对十六世纪以来我国文化论争第三,是对十六世纪以来我国文化论争 中的各种文化观的中的各种文化观的反思与超越反思与超越 第四,具有着第四,具有着科学性与辩证性科学性与辩证性8 1、、“唯物唯物”,,即即“新唯物论新唯物论”,即,即“马克思、恩格斯的新唯物马克思、恩格斯的新唯物 论 “新唯物论是综合唯物论与对理法(辩证新唯物论是综合唯物论与对理法(辩证 法)法) 而而 成的 ————《《张岱年全集张岱年全集》》,第,第1 1卷,第卷,第262262页页 2、、“理想理想”,,即即“中国哲学中关于人生理想的精粹思想中国哲学中关于人生理想的精粹思想” ————《《张岱年全集张岱年全集》》,第,第7 7卷,第卷,第393393页页 3、、“解析解析”,,即即“穆尔(穆尔(C.E.Moore)、罗素(、罗素(B.Russell)之之解解 析法析法”以及以及 “维也纳派维也纳派”的的“句法解析句法解析”。
————《《张岱年全集张岱年全集》》第第1 1卷,第卷,第269269页页 “今后哲学之一个新路,当是将唯物、理想、今后哲学之一个新路,当是将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于一解析,综合于一 ————张岱年:张岱年:《《哲学上一个可能的综合哲学上一个可能的综合》》,, 《《张岱年全集张岱年全集》》,第,第1 1卷,第卷,第262262页9 “故新唯物论故新唯物论不但讲存在决定人的心意,而又不但讲存在决定人的心意,而又注重改造环境、变革世界:人是自然所产,而人注重改造环境、变革世界:人是自然所产,而人能克服自然;人的心意为其社会生活所决定,而能克服自然;人的心意为其社会生活所决定,而人又能变革社会新唯物论是很注重人的力量人又能变革社会新唯物论是很注重人的力量 ————《《张岱年全集张岱年全集》》,第,第1 1卷,第卷,第262262页。
页 “然而,新唯物虽颇注重理想,而对于理想之然而,新唯物虽颇注重理想,而对于理想之研究,实不为充分研究,实不为充分……中国哲学最注重生活理想中国哲学最注重生活理想之研讨的,且有卓越的贡献,我们既生于中国,之研讨的,且有卓越的贡献,我们既生于中国,对于先民此方面的贡献,实不当漠视,而应继承对于先民此方面的贡献,实不当漠视,而应继承修正而发挥之修正而发挥之 ————《《张岱年全集张岱年全集》》,第,第1 1集,第集,第263263页 10 举例:举例: 三立、三立、 修齐诒平、修齐诒平、 以天下兴为己任、以天下兴为己任、 匹夫有责、匹夫有责、 立己立人、立己立人、 达己达人、达己达人、 內圣外王、內圣外王、 杀身成仁杀身成仁 、、 捨生取义、捨生取义、 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 四个境界、四个境界、 九境说、九境说、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富而仁。
富而仁11 “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而是与中国革命不是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而是与中国革命实际密切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在政治上,马实际密切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在政治上,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文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文化方面,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文化的优秀传化方面,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相结合统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优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结合,应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传统的结合,应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1993、、12、、14)) ————《《张岱年全集张岱年全集》》,第,第7 7卷12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的三个来源: 德国的古典哲学;德国的古典哲学; 英国的古典经济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 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来源:的两个来源: 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內核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內核——唯物主义;唯物主义; 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內校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內校——辩证法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 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 (如:一国两制;市场经济等)(如:一国两制;市场经济等)举举例例 ::13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慧的结晶 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决议》》 “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共七大党章中共七大党章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含: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含:14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新阶段,是当代中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含: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含:15 孔子孔子(前(前551—前前479)的)的“仁学仁学” 。
文献:文献:诗、书、易、礼、春秋、乐;诗、书、易、礼、春秋、乐;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左传左传··昭公十二年昭公十二年》》 思想:思想:“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论语·颜渊颜渊》》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 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论语论语·为政为政》》 “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论语·季氏季氏》》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乱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乱 ——《《论语论语·颜渊颜渊》》儒学第一期:先秦儒学儒学第一期:先秦儒学16 董仲舒(前董仲舒(前197—前前104)::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勿使并进——《《天人三策天人三策》》,或称,或称《《举贤良对策举贤良对策》》 汉武帝釆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于是汉武帝釆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于是“罢黜百家,罢黜百家,独尊儒家独尊儒家”,开此后两千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开此后两千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之先学 董氏之儒虽经学化了,但他揉合了阴阴、名、董氏之儒虽经学化了,但他揉合了阴阴、名、法、黄老等诸家思想,以自然、天道比附人事,建法、黄老等诸家思想,以自然、天道比附人事,建立了以天人感应为核心、阴阳五行为骨架的哲学神立了以天人感应为核心、阴阳五行为骨架的哲学神学体系。
学体系儒学第二期:董仲舒经学儒学第二期:董仲舒经学17 宋明理学使儒学哲理化宋明理学使儒学哲理化 周敦颐(周敦颐(1017—1073)著作不多,)著作不多, 现存一图一文:现存一图一文: 《《太极图太极图》》250多字,是改造道教图录而成;多字,是改造道教图录而成; 《《通书通书》》,,2000多字 程朱与陆王的学说都吸收、综合了佛学与道学程朱与陆王的学说都吸收、综合了佛学与道学 儒学第三期:宋明理学儒学第三期:宋明理学18新儒学代表人物:新儒学代表人物:熊十力(熊十力(1885—1968)、)、 梁漱溟(梁漱溟(1893—1988)、)、冯友兰(冯友兰(1895—1990)、)、 贺麟(贺麟(1902—1992)、)、钱穆(钱穆(1895—1990)、)、 马一孚(马一孚(1885—1967)、)、张君励(张君励(1887—1969)、)、 方东美(方东美(1899—1977)、)、唐君毅(唐君毅(1909—1978)、)、 牟宗三(牟宗三(1909—1995)、)、徐复观(徐复观(1904—1982)等。
等 他们在自己学术体系中,不仅综合了儒释道,而且他们在自己学术体系中,不仅综合了儒释道,而且综合了中西文化综合了中西文化 儒学第四期:新儒学儒学第四期:新儒学19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粕,使之与当代社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胡锦涛:胡锦涛:“十七大报告十七大报告”20 “和为贵和为贵”((《《论浯论浯·学而学而》》))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论语论语·为政为政》》)) 公民道德公民道德20字纲要、八荣八耻字纲要、八荣八耻 和谐社会、和谐社会、 和谐世界、和谐世界、 精神家园、精神家园、 恢复了一些传统节庆、风俗习惯恢复了一些传统节庆、风俗习惯举例:举例: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