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歌鉴赏备战高考语文备考之诗歌鉴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含答案解析.doc

61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332454786
  • 上传时间:2022-08-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8.54KB
  • / 6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诗歌鉴赏备战高考语文备考之诗歌鉴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含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徐昌图①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注释】①徐昌图:五代著名词人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二两句直写别离,“恨”字直抒胸臆,点明本词的主题,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及羁旅之恨长恨”道出“饮散”“西去”并非第一次,一个“长”字,使恨的情感深化了B. 第三句写出词人频频回首之态,既写出离愁的层层加深,也写出了离愁的“有形”情态,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C. 四、五两句融情于景,“淡云”“孤雁”“寒日”描绘出作者眼中的惨淡画面,写出浪迹飘零之苦暮天红”为本词增添一抹亮色,蕴含作者对前景心怀希望之意D. 词人生活在唐宋之交的五代,这首词,可能就是徐昌图由闽入宋前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词人凄清的身世,也包容了唐末宋初社会离乱的影子2)有人说这首词的下阕妙在“虚境实写,化虚为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说明 答案:C解析: (1)C(2)同意。

      别后的境况为作者的想象,本为虚境,但在下阕中,淮畔夜泊,酒消人醒之后,残灯明灭,孤枕难眠,五更风起,暗浪拍船,这些虚幻的羁旅情形被作者描绘得真切感人下阕写词人途中的孤寂心情,融情于景,以景写情,不言愁而愁自现,确是“虚境实写,化虚为实”的妙笔 【解析】【分析】(1)C项,“‘暮天红’为本词增添一抹亮色,蕴含作者对前景心怀希望之意”表述错误,“暮天红”虽是美景,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充满了伤感 (2)本题中,下阕以设问“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领起,设想一路行船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境,饱含孤独愁苦之感,此为虚写而“潮平淮月朦胧”、“轻浪五更风”等情景又如此的真切感人,诗人把这种孤寂之情融于景中,“虚境实写,化虚为实” 故答案为:⑴C; ⑵同意别后的境况为作者的想象,本为虚境,但在下阕中,淮畔夜泊,酒消人醒之后,残灯明灭,孤枕难眠,五更风起,暗浪拍船,这些虚幻的羁旅情形被作者描绘得真切感人下阕写词人途中的孤寂心情,融情于景,以景写情,不言愁而愁自现,确是“虚境实写,化虚为实”的妙笔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的能力此类题目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必须以文本为依据,即不论从何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诗歌的准确理解,从诗歌中提炼观点,切不可空发议论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京口(唐)陆龟蒙江边古渡伤离情,断山零落春潮平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可怜宋帝①筹帷处,苍翠无烟草自生注)①宋帝,指南朝宋武帝刘裕,发迹于京口1)颈联采用________手法写古渡口________的特点 (2)“苍翠无烟草自生”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句话 解析: (1)对比;冷清(2)“自”字这一句运用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手法;以野草兀自茂盛生长来反衬 古渡口的空寂荒凉,寄托了作者对历史兴衰朝代更迭的深切惋惜和无奈之情 【解析】【分析】(1)颈联“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中,“昔”与“今”、“千骑”“一翁”古今对比,突出了渡口现今的冷清、萧条 (2) “草自生”以野草兀自茂盛生长来反衬古渡口的空寂荒凉,颈联“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中,“昔”与“今”、“千骑”“一翁”古今对比,也突出了渡口现今的冷清、萧条,全诗寄托了作者对历史兴衰朝代更迭的深切惋惜和无奈之情。

      故答案为:⑴对比  冷清 ⑵“自”字这一句运用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手法;以野草兀自茂盛生长来反衬 古渡口的空寂荒凉,寄托了作者对历史兴衰朝代更迭的深切惋惜和无奈之情点评】⑴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⑵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元九侍御赠壁竹鞭长句(注)刘禹锡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注释】元和五年,元稹承召回京,因与宦官刘士元在驿站为争厅房大打出手,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刘禹锡为了褒奖元稹不屈服于阉竖淫威的坚强意志,特意赠给他一只文石枕,元稹亦回赠其壁州竹鞭1)    诗歌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2)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解析: (1)①运用拟人手法,把竹鞭人格化,赞美了竹鞭具有正直和经历寒冬却不屈服的品性②借物喻人,用竹鞭喻人、喻己,借竹鞭的意志品格,来赞美元稹的正直不阿、坚贞不屈的品性,也表明自己的人格节操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制鞭之竹恶劣生长环境的描写,引起下文希望结束贬谪生活,共同回到京城长安的心愿;使诗歌脉络清晰,结构严谨2)想象,诗人提出疑问,不知何时才能同友人元稹策马归去;重逢后,望着枝叶繁茂的关树,轻敲金镫,吟唱诗作表达了诗人希望同友人尽早结束贬谪生活的愿望照应标题;收束全诗,以明心志 【解析】【分析】(1)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鞭上节,节节怀着端直性,遍体露青犹有岁寒后凋心①运用拟人手法,赞美了竹鞭具有正直和经历寒冬却不屈服的品性②以竹喻人,这幅“翠竹傲寒图”恰是元稹傲对阉竖,宁折不弯的形象写照翠竹不惧巴山的深深冰雪,元稹不畏权宦的赫赫淫威,都是宝贵的诗人对壁州鞭浑身是节,遍体露青赞不绝口,称赞它节节都标志着正直不阿的品格,处处都显示了岁寒不凋的意志诗人巧妙地运用“竹节”之“节”与“节操”之“节”同字同声,把鞭与人自然和谐地联系在一起,进一步赞扬了元稹的贞操亮节和不畏强暴的品格。

      ③承上启下上联写目睹竹鞭而展开联想,写出了制鞭之竹在“巴山冰雪”中傲然挺立的景象末尾“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诗人表示愿和元稹一同归去,望着扶疏的关树,轻敲金镫,朗吟新什这表达了他们希望结束贬谪生活的共同心愿 (2)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我们何时才能策马同归去,在扶疏的关树下敲镫高吟?运用想象手法,是针对元稹诗中所说“张骞却上知何日,随会归朝在此年”而写的刘禹锡对元稹“归朝在此年”的提法表示怀疑,提出了“何时策马同归去”的疑问诗人表示愿和元稹一同归去,望着扶疏的关树,轻敲金镫,朗吟新什这表达了他们希望结束贬谪生活的共同心愿照应标题《酬元九侍御赠壁竹鞭长句》;收束全诗 故答案为:⑴①运用拟人手法,把竹鞭人格化,赞美了竹鞭具有正直和经历寒冬却不屈服的品性②借物喻人,用竹鞭喻人、喻己,借竹鞭的意志品格,来赞美元稹的正直不阿、坚贞不屈的品性,也表明自己的人格节操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制鞭之竹恶劣生长环境的描写,引起下文希望结束贬谪生活,共同回到京城长安的心愿;使诗歌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⑵想象,诗人提出疑问,不知何时才能同友人元稹策马归去;重逢后,望着枝叶繁茂的关树,轻敲金镫,吟唱诗作。

      表达了诗人希望同友人尽早结束贬谪生活的愿望照应标题;收束全诗,以明心志点评】⑴此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我们可以从修辞、炼字、语言风格、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诗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也可以分析诗句中哪些字用得比较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还可以整体分析诗句的语言特色​ ⑵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炼句的能力赏析诗句的一般的答题思路是,指出所给诗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加以解说,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读山海经(其一)陶渊明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句写初夏时节,草木繁茂的景象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清幽美丽的环境B. “众鸟”一句,“欣”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诗人用飞鸟之乐比自己之乐,相互映衬C. “穷巷”一句,写诗人所处环境的偏僻,交通不便,目的是反映诗人窘迫境遇与心境。

      D. 诗人沉浸在神仙传说等丰富多彩的故事之中,虽身居茅屋,却能在顷刻之间游遍宇宙2)有人评价此诗“尾句一‘乐’字,总破全诗主旨”,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隐居之“乐”的具体内容 答案:C解析: (1)C(2)①首句及“微雨”两句,写环境清新可爱,是诗人隐居一乐②“众鸟”及“穷巷”两句,写自己与世隔绝无杂事烦扰,有理想寄托之所,是诗人隐居二乐③“酌酒摘蔬”及读书,写诗人回归田园自食其力,身处茅屋但神思驰骋,是诗人隐居三乐 【解析】【分析】(1)C项,“反映诗人窘迫境遇与心境”,理解错误;“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是说诗人居住在幽深僻远的村巷,与外界不相往来,即使是前来探访的老朋友,也只好驾车掉转而去,没有了人世间的喧闹和干扰,表现出诗人的心灵宁静之乐 (2)这首诗的大致内容是:孟夏的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众鸟快乐地好像有所寄托,我也喜爱我的茅庐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居住在僻静的村巷中远离喧嚣,即使是老朋友驾车探望也掉头回去我)欢快地饮酌春酒,采摘园中的蔬菜 细雨从东方而来,夹杂着清爽的风泛读着《周王传》,浏览着《山海经图》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呢?从整首诗歌来看,表达了作者的隐居之“乐”,隐居之乐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乐是诗人生活环境之乐,诗人生活在草木繁盛,环境清幽之地;第二乐是说诗人隐居田园,无尘世纷扰;第三乐指诗人躬亲耕作,自食其力,纵情想象,沉醉书卷。

      据此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C; ⑵①首句及“微雨”两句,写环境清新可爱,是诗人隐居一乐②“众鸟”及“穷巷”两句,写自己与世隔绝无杂事烦扰,有理想寄托之所,是诗人隐居二乐③“酌酒摘蔬”及读书,写诗人回归田园自食其力,身处茅屋但神思驰骋,是诗人隐居三乐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鉴赏能力,解答时可逐句分析句意 【译文】     孟夏的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众鸟快乐地好像有所寄托,我也喜爱我的茅庐 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居住在僻静的村巷中远离喧嚣,即使是老朋友驾车探望也掉头回去我)欢快地饮酌春酒,采摘园中的蔬菜 细雨从东方而来,夹杂着清爽的风 泛读着《周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吉林省松原市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时训练26 诗词五首(含答案).docx 吉林省松原市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 吉林省松原市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九年级化学(含答案).docx 吉林市2024-2025学年度初中毕业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 道德与法治.历史合卷(含答题卡、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含答题卡、答案)(1).docx 吉林省松原市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题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含答题卡、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测试 化学(含答案).docx 吉林省松原市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时训练17散文两篇(含答案).docx 第四章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4.1整式1 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课时练(含答案).docx 第六章几何图形初步第八课时6.3.2角的比较与运算1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课时练(含答案).docx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九年级化学(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九年级数学(含答案).docx 第四章整式的加减第四课时4.2整式的加法与减法2 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课时练(含答案).docx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十一课时5.3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3 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课时练(含答案).docx 吉林省松原市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九年级英语(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英语(含答题卡、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