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及预防.docx
5页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及预防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门诊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对不同采血方式、不同送检时间的检测结果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采血后2h送检结果与采血即可送检结果无差异(P>0.05),但采血后6h送检结果与采血即可送检结果相比,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末梢血PLT值低于静脉血(P<0.05),其WBC、RBC、Hb则高于静脉血(P<0.05)结论:明确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常见影响因素,做好检查前的质量监管和控制,尽可能避免外界因素影响检测结果,切实提高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关键词:血常规检验;常见因素;预防措施Commonfactorsaffectingbloodroutinetestresultsandpreventivemeasures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factorsaffectingbloodroutinetestresultsandtoexplorepreventivemeasures.METHODS:Atotalof50healthysubjectsfrom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7toJanuary2018wereselectedasobservationsubjects.Allsubjectsunderwentroutinebloodtestusingautomaticbloodcellcountersfordifferentbloodcollectionmethodsanddifferentdeliverytime.Thedifferenceintestresultswasanalyzed.RESULTS:Therewasnodifferencebetweentheresultsofthetestat2hafterbloodcollectionandtheresultsofbloodcollection(P>0.05).However,therewasa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resultsof6hafterbloodcollectionandtheresultsofbloodcollection(P<0.05).TheperipheralbloodPLTwaslowerthanvenousblood(P<0.05),anditsWBC,RBCandHbwerehigherthanvenousblood(P<0.05).Conclusion:Identifythecommoninfluencingfactorsofbloodroutinetestresults,doagoodjobofqualitysupervisionandcontrolbeforethetest,trytoavoidexternalfactorsaffectingthetestresults,andimprovetheaccuracyofbloodroutinetestresults.Keywords:bloodroutinetest;commonfactors;preventivemeasures血常规在临床中是最常用的检测项目,用于对疾病诊断、观察和用药指导。
该项目主要检测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等指标[1]其优点在于简便、快捷,及时地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且不考虑饮食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在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而产生误差本研究展开实际研究,针对血常规检验中常见的误差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预防措施,现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门诊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24-45岁,平均年龄(32.7±3.7)岁1.2方法选择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及与之配套的稀释液、EDTA-K2抗凝真空专用采血管,按照真空采血法为所有受检人员采血,从肘静脉采集4mL静脉血,将其分别放置在两支试管中,进行轻柔摇匀颠倒处理,防止出现溶血;从左手食指或无名指内侧面才几个末梢血,进行充分混匀后待检测[2]由专人负责操作,所有操作程序按照血球计数仪操作程序进行即可,开始测定前由同一质控物对仪器进行校正,为确保得到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必须由2人分别负责进行采血和操作计数仪器,以更好的完成实验[3]2.结果采血后2h送检结果与采血即可送检结果无差异(P>0.05),但采血后6h送检结果与采血即可送检结果相比,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
末梢血PLT值低于静脉血(P<0.05),其WBC、RBC、Hb则高于静脉血(P<0.05)3.讨论血常规检验是临床诊断中最为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用于检测血液标本,对血液标本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通过对血液细胞的情况进行分析,能够对受检者的机体情况进行判断血常规检验通常可对诊断结果造成直接的影响,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可能会对治疗方法的选择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对血常规检验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为减少临床血常规检验的误差提供可供参考的指导意见受检者自身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有11份血液误差标本是由于受检者自身原因导致的,所占比例为22.00%这主要是因为受检者在血常规检验前摄入食物,可能会对血液中的化学成分造成影响,从而使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出现误差通常情况下,人体在剧烈运动后或身体状态紧绷时,机体血液状态会发生改变,此时进行血常规检验,容易出现误差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药物对血液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药物在人体内发生作用,会对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造成影响;部分药物还可能会和血液中的某些物质发生反应,对血常规检验结果造成不利影响,导致血常规检验结果出现误差,进而对医师的临床疾病诊断产生干扰,不利于受检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检验人员因素:检验人员因素主要体现在血液采集、保存、送检等3个方面,即血液标本采集时间不合理、血液标本保存不当、血液标本送检时间过长由于采集时间的不合理,受检者的身体机能在不同阶段,其代谢活跃度不同,血液中白细胞、血小板的波动不同;血液标本的保存温度不当也会对血常规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有临床研究对4℃和室温下保存的血液标本进行检验,发现两种温度下保存的血液标本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均出现明显的差异;送检时间过长,可能会使血液中的成分发生变化,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抗凝剂因素:有临床研究使用不同浓度(1.6mg/mL、2.8mg/mL)的抗凝剂进行血常规检验,发现两种浓度抗凝剂检验结果中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均出现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应加强受检者的血常规检验意识,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应制定血液标本保存温度、送检时间以及抗凝剂浓度的统一标准,有利于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减少血常规检验误差参考文献:[1]赵风雪,张春,王耿新,等.血常规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4,27(4):11-13.[2]唐权,唐世萍,臧飞飞,等.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14,57(7):74-74.[3]文家远.临床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初探[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3):150-151.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