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质疑的路径与策略.docx
6页高中语文课堂有效质疑的路径与策略 罗燕廷由于受传统教育中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较难做到自主质疑、自觉创新对此,教师有必要“主动质疑”,引导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几种有效的课堂设疑方法一、抓课文题目进行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把握住文章的写作对象、内容、情感等信息因此,抓住课文题目进行质疑,往往能使教学化繁为简,举重若轻,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冰心:巴金这个人……》时,为了使学生能迅速地从较为松散的材料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提炼出文章的主题,我这样引导学生展开质疑:“题目写了哪两个人?”学生很容易就看出来是冰心和巴金我继续发问:“重点是写哪个人呢?依据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之后,有的说是冰心,有的说是巴金于是,我让他们分别说出自己的理由来认为重点写冰心的同学说,“冰心”放在了题目的开头;认为重点写巴金的同学说,“冰心”虽然放在了前面,但它后面紧跟了一个冒号,有提示的意思我追问:“提示了什么呢?”“提示了寫作的角度,文章是写冰心眼中的巴金我对这两种说法都作了肯定,同时也抛出自己的看法:“我个人认为两个人是同样重要的,因为文章内容就是写他们的真挚友情,他们互相理解,互相欣赏,互相帮助,彼此之间的交往这条主线贯穿了全篇。
接下来,我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他们“互相理解,互相欣赏,互相帮助”的事例,并进行赏析这样,整节课的教学就显得有条不紊了又如,在教学《“布衣总统”孙中山》时,我是这样设疑引导的:“题目提到了一个人和两种身份,大家说说看,具体是什么?”“孙中山,总统、布衣我继续追问:“总统和布衣都是指孙中山,那么,这两种身份各有什么特点?”“总统位高权重,布衣身份卑微孙中山做布衣时和做总统时各有何特点?”通过阅读思考,学生归纳出“做布衣时有傲王侯之志,做总统时有平民的情怀”课堂到这里,教师只需再抛出一个问题:“那么,孙中山这种‘傲王侯之志和‘平民的情怀具体表现在哪里呢?”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条理清晰地把握住整篇文章的思想内容了二、抓关键语句进行质疑语文教育家陈钟樑先生说过,语文课的最高境界是“上成语文课”而所谓“语文”,就是要在“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四个层面下功夫其中,文字是前提和依据,是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文学的精湛巧妙,感悟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基础抓住文中的重点字词、关键语句展开质疑,往往能使教学举重若轻地突出重点,化难为易地突破难点,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例如,在教学《项脊轩志》时,在读懂课文的大意之后,重点应落在使学生理解作者与母亲、祖母、妻子的真挚而深沉的感情上。
以“理解作者和妻子的深情”为例,不少教师把文中妻子“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这一细节只理解成“寥寥数笔,语言精练得不能再精练,却生动地再现夫妻之间琴瑟和谐,夫妻情深”,这是浅尝辄止的在课堂教学中,我先提问:“你认为作者的妻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有的学生说是一个漂亮的妇人,有的说是一个好人,还有的说是一个勤快的人,等等对他们的回答,我没有马上作出评价,而是提醒他们不能凭空想象,要从文章(语句)中找出根据来通过一番“埋头苦找”,有学生说出了“妻子是一个好学之人”的观点,并找出了上述细节作依据我对此大加赞赏并趁势进行深化点拨:“宋朝之后女子都不准读书了明代妇女的地位与前代相比,尤为低下,甚至严禁与外界接触而作者的妻子却还能经常来轩中和我一起学习写字,实在是难能可贵啊她不只是一个好学之人,还是一个冲破了传统约束之人学生一听马上来劲了,深深地被我的话吸引住了我于是趁热打铁:“‘我为什么允许妻子经常来‘骚扰‘我呢?”同学们在一阵笑声之后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这表明‘我很爱妻子有的说:“可以看出作者与妻子亦亲亦友亲密无间的关系我对他们的观点作了充分的肯定,然后总结:“妻子时常来书屋里找‘我,是因为妻子很想和‘我呆在一起,又问古事又学写字,可爱之至。
如此乖巧可爱的女子,怎能不让人疼爱呢?而做丈夫的能如此诚恳地教妻子学书,开明之至有夫如此,妇复何求?可见夫妻间感情之真挚深沉通过这样的质疑赏析,兴趣增强了,思维激活了,重点挖深了,难点突破了,课堂教学更加高效要注意的是,抓关键语句进行质疑,必须紧扣课文,缘文而发,而不能为疑而疑,追求形式,脱离重点,不切实际地“疑神疑鬼”例如,教学《孔雀东南飞》,有教师曾组织学生围绕“焦仲卿到底值不值得去死”进行质疑讨论,结果持值得观点者说的理由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若为爱情死,什么都可以”;持不值得观点者说的理由是“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兰(刘兰芝)”“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这样的质疑讨论,只会让课堂陷入无聊的嬉笑之中三、抓作者情感进行质疑我们知道,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是极其丰富的,表面看似乎已有定论的东西,稍加质疑往往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况抓住作者的情感展开质疑,能有效地深化课堂教学王维《辛夷坞》一诗,《教师教学用书》把作者的情感归结为:辛夷花在春寒料峭时开放,展示它的生机和希望,但一树芳华面对的却是“涧户寂无人”,这是多么孤独而又冷落的令人难堪的境地。
这里说的表现作者“孤独而又冷落”的情感是值得质疑的我让学生从搜集诗人资料入手,目的是做到“知人论世”然后让他们结合写作背景和所搜集到的资料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结果有相当多的学生都能对“表现作者孤独而又冷落的情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并且有理有据:晚年的王维深受佛家禅宗思想的影响,而禅宗思想的精髓是“四大皆空,宁静淡泊,超然脱俗”王维是一个脱俗之人,面对花开花落,只会有对时光流逝的感伤,不会有“孤独而又冷落”之感,其见解深刻而独到四、 抓人物形象进行质疑我们经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不是单一化、脸谱化的,不同的读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就会对人物形象有不同的评价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质疑,能使学生把握住作品的多元化特点,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题例如,对《项链》中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形象,我们一般理解为“她是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腐蚀而导致丧失青春的悲剧形象”教师在教学中也极少有不同的声音其实,主人公的形象是极为丰富的,教师可以就此让学生展开质疑讨论我在教学中多抛出了一个问题:“你同意玛蒂尔德是一个被虚荣心腐蚀而导致丧失青春的悲剧形象吗?说说你的理由面对质疑,学生会更为深入地关注课文。
尔后,他们提出的观点更为精彩:“不同意,因为对现状的不满而渴求改变恰恰反映了人类的进步意识她是一个善良、诚实、质朴的妇女,这种品行表现在她想得到置办服装的一笔钱和丢失项链后流露出来的张皇失措上天下的女子都是爱美的,这是本性使然,而不是什么虚荣针对学生们的发言,我再次提醒:“其实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不是单一的,而是立体的、丰富的,正是这种性格的丰富性使得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活泼生动接下来,我和学生一起归纳出玛蒂尔德的形象特征:“既有爱慕虚荣的一面,又有质朴善良的一面,更有坚韧、忍耐和吃苦的一面引导学生对形象作如此深入的质疑赏析,能让学生对课文的主题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这样,既能增长知识,又能训练思维,能够更好地达到新课标对学生“提高鉴赏能力”的要求可供质疑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抓写法进行质疑,抓标点进行质疑,等等只要师生用心去发现、去挖掘,教师能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自觉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并在方法上给予正确的指导,就能让课堂平添亮点,频频出彩责任编辑 黄铭钊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