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斯本舰队事件的反思与洋务运动的启示改后.doc
3页阿斯本舰队事件的启示与洋务运动的反思阿斯本舰队事件是以奕欣为首的洋务派在军事领域救亡图存的一次尝试虽然结果很让我们失望,但这是中国清朝“交学费的一次 失败的海外军购经历”,失败的结果给更多国以启示同时,更让我 们清楚的看清了英国人对华可恶的嘴脸他们以帮助中国为幌子,可 实质是希望以此为由来控制中国的海军主权,进而在中国掠取更多的 财富和利益我们可以想象当中国的海军舰队由外国人统领,并且还 只听命于一位“中国通”的英国人一一李泰虱 清政府还有何种主权 可言?阿斯本舰队事件因镇压太平天国而起,1861年,清政府决定向英国购买船炮,奕欣与当时活跃在中国的英国人赫德商定雇用少量外几清政府为何会沦落至此境地?究其原因,还是清朝统治者的腐朽 统治,导致清朝远远被时代的发展潮流所抛弃,一次次签订丧权辱国 的条约,甚至沦为洋人在中国的代言人常言道:“弱国无外交清政府后期的统治就是很好的例证也 正是因此,清政府才会屡次受到洋人的欺诈和愚弄俗语说:“人善 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一个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完全落后于世 界主流社会的国家,又怎能不被强国欺凌呢?弱肉强食更是自然界普 遍存在的法则这次事件虽然是由于中英两国的互相利用而引发的。
中国想利用它来镇压太平天国;英国却想通过此来扼制俄国势力在中国的不断增长,同时也介入中国的国防力量落后而软弱的清朝只有挨打和任人 宰割的份,有何资本去和西方列强讨价还价?到了后来,总理衙门也 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关主权呀!最终的结果是总理衙门 决定将这支舰队解散,中国政府支付一大笔的费用清末的大臣们像曾国藩.李鸿章他们也坚决反对,理由是:一个是因为他们的私心,镇压太平天国已胜利在握,不愿意再把洋人拉进来分功;另一个是熟读史书的他们也知道中国的军权操控在洋人手里,那是后患无穷的O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的坚持反对也为后来北洋水师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一次,使清政府看到了自己的落后和软弱,“长此以往,国将不O于是,一场大型的清政府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行动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清廷洋务派官员们抱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和目的,在全国展开了工业运动以李鸿章、 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学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 式,并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 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虽然他们为此做了不懈努力,但是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证明,洋 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在当时的中国,或许洋务运动的 失败是必然的原因如下: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专制的前提下, 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 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第二,洋务派 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 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 业的失败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 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 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洋务运动并不是一无是处,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 用这些都足以使当时中国的发展更进了一步近代中国史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中国人改革、创新、自强的奋斗史在列强的欺凌下,中国开始放眼看世界,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开始探索.尝试救国救民的道路这样看,西方列强的欺凌或许 是好事?其实不然,倘若清政府不闭关锁国,倘若国民的思想不被八 股文禁锢,或许历史就要改写,中国更不会由古代的“超级大国”变 为清末的“东亚病夫”。
因此我们要以史为鉴,铭记历史教训,更应 敞开国门去学习世界优秀文化与科技,立足教育改革去培养创新型人 才,还应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唯有如此,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才能 真正崛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