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高校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的对比与思考.docx
9页中美高校大班授课小班的对比与思考 张雯+唐玉海+李银环+张志成Summary:大班授课小班是解决高校扩招导致的学生数量激增与优秀师资力量短缺之间矛盾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中美高校的历史沿革,对比了同类研究型高校的学生选拔机制、课堂教學模式、成绩考评体系、助教聘任体系等之间的差异,并针对中国国情提出了大班授课小班的改革措施Key:大班授课;小班;教学改革:G642.0 文献标志码:A :1674-9324(2017)31-0090-03大学低年级的基础课程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这类课程具有学生人数众多、优秀师资力量有限的特点,因此国内外高校都普遍采用大班授课制度但由于各个大学的定位不同,且历史传承各具特色,实际大班授课的方式也存在许多差异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陆续开展了大班授课小班的试点,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和一些经验[1-4]本文以同为研究型大学的西安交通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着重对比了中美这两所高校在基础课程大班授课中的异同,并讨论如何更有效地保证大班课堂的教学质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大班授课小班的教学模式一、中美高等院校的发展历史回顾美国的高等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与英国的大学一脉相承[5]。
工业革命时期的先驱者本着“让所有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入学”的原则,相继创办了包括公立、私立在内的4000多所大专院校,类型包括四年制综合性大学、理工类院校、文科院校和两年制社区学院及其他特色学院等由于大学经费限制和学生规模的增大,在长期实践中,高校低年级本科生基础课程普遍采取大班授课模式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始于1949年[6],新中国成立后新政权取缔了教会学校并按照苏联模式对高校进行了院系调整,形成了新的高等教育体制1999年后高等院校的扩招大幅提高了高校的入学率,2016年全国各地本科计划招生达325多万人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中,高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严重不足,大班授课也自然成为了低年级本科生的大面积基础课教学采取的普遍方式二、中美高校大班授课运作模式的对比中美高校虽然在大面积基础课教学中都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但因为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等因素的不同,使大班授课具体的运作模式和教学效果上有明显的差异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其大面积基础课教学一般采取团队模式,即1-3名教授或讲师带领几个研究生助教负责教学工作,大班授课人数可以达400-500人,而课则分成若干20-30人的小班分别进行。
博士生助教需选修教学类课程并获得学分才能正式上岗对教学助教自身而言,对低年级学生的也是他们获得教学学分的一个途径,这是对博士生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一个环节教授或讲师负责整个课程的大纲、时间安排、课程授课和最终的成绩评定,同时也管理和培训研究生助教,使他们胜任答疑、小班甚至讨论课的授课工作而研究生助教则需要全程听课,协助教师收发并批改作业、参与出考试题目、上答疑和讨论课等一般按照每周上课的学时数1:1安排讨论课或课,因此一门3学分的基础课,学生每周的学习时间应在6学时以上美国的博士研究生助教,除可以全部减免博士期间学费外,学校还提供三万美金左右的生活费,这对于求学期间的学生而言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既能够从经济上保证他们顺利完成自己学业,又能提高教学方面的技能、巩固基础知识,所以博士生助教的申请都比较主动对比而言,传统的西安交通大学的大班授课基本上还是采取教授或讲师授课,一个大班通常100-200学生,教师同时承担了授课和的各项任务,3-4个班的作业批改和过程考核的任务量非常大由于不占学时,且课没有进入课程安排系统,老师虽然安排了时间,但学生的其他任务往往挤占这一时间,多流于形式,没有对大多数同学起到应有的督促和帮助学习的目的。
从助教团队的建设来看,研究生助教体系还在建立中一方面,硕博士生做教学助教的热情不高,对教学环节的学分要求没有明确;学业压力使他们的关注点主要在专业课题研究上,不能投入足够的精力做学业;而且的报酬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授课教师也担心硕博员队伍稳定性较差,反复培训会花费更多的精力,且情况若不好,还会影响学生对主讲教师的考评成绩三、其他相关因素对大班授课教学效果的影响除上述与大班授课小班直接相关的因素制约着助教制度在中国高校中的普及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相关因素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一)中美高校入学考试制度不同由于历史的渊源,美国高校高度自治,由各学校的入学评审委员会决定是否录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申请多所院校院校间也通过一定的转学制度保证成绩优秀的学生向综合性大学的流动而我国的高考是适应我国国情的人才选拔的基本制度通过竞争筛选出一部分有潜力的年轻人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以充分利用高校资源目前高考还采取选报学校和专业、服从调剂的方式学生有时候会选择进入更好的学校而放弃专业要求二)中美高校对学生培养模式不同美国高校培养方案因人而异学校只要求总体的学分和大模块选修学分的标准,不规定具体学习的课程。
而我国的培养方式目前还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按照专业体系综合系统培养明确规定某一专业必修的所有课程,同一班级内的同学所修课程内容几乎完全相同这些差异导致了大班教学课堂上学生学习态度的明显差异通常,明确自己目标的同学学习更主动,听课更加认真、对老师的问题也能积极思考和回应,而专业调剂的学生若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就很难做到上课认真听讲其次,以班级单位的排课方式往往很难照顾到个体情况,授课内容对部分同学而言很简单而对另一些同学而言又太难,都会极大影响大班授课的效果三)中美高校对上课时间的安排不同 具体到实际的课时安排,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堂课五十分钟左右,教学容量适中大班授课教师普遍经验丰富,授课更遵循思维节奏,不过分依赖PPT讲授完某一知识点之后,会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与科學道理联系起来,便于学生发散性的思维[7]同时,也会穿插一两个简单的选择题进行随堂测验,便于老师和同学们自己评估是否理解了上课的内容在物理或化学课堂中还穿插相关的演示实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对比而言,西安交通大学长期以来大班的课程都按一次两个学时安排,这么长的时间内学生往往很难集中精力,抛锚走神、课堂上睡觉或做其他功课等问题也应运而生。
此外,部分课程大纲内容安排太多,以致授课始终处于开快车的阶段,学生无法真正消化吸收所学内容四)中美高校对课程过程考核要求不同仅靠大班的大面积授课,学生只是能够系统的了解知识,而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还需经过作业或的环节在作业方面,中美两校的情况相差不大,一般几乎每周都有相关的作业,规定学生必须提交作业的期限,促使学生紧跟教学步伐,避免了因一时偷懒而影响学习进度等问题而对于过程考核,要求却仍有差距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通常一学期16周安排有3到4次过程考试,期末成绩只占总评成绩的30%左右对比而言,西安交通大学近几年的改革一直强调过程考核和教考分离,学生在学期中的学习状态有很大的改善,但期末成绩一般占总评成绩的70%左右,一些课程的过程考核还不够细化四、大班授课、小班的改革实践由以上的讨论可知,大班授课是在经费和优秀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普遍做法但由于中美国情不同,同类型高校也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尊重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班授课小班教学模式,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又能够体现学生个性的合理方法应在以下几方面着力建设:(一)建设多级助教队伍显然,要实现小班,就需要大量的助教,能胜任批改作业、答疑、组织讨论课的全能型助教少之又少,而且我国目前也很难给助教高额的奖学金,吸引他们全力投入。
对此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根据内容的不同,可将助教分为多个层次,分级付酬初级的助教只需负责批改作业、基本,可通过考核成绩聘请高一年级本课程成绩优秀的本科生来承担;上习题课、辅助阅卷需要更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可基本授课能力,可鼓励硕博研究生参与,通过支付一定奖助金和强化教学学分要求两方面共同来实现;高层次的设计性、课题式的研讨课则需要更广阔的背景知识和一定的科研能力,需要更多年轻教师的参与根据国内高校的现状,将青年教师培养与小班结合起来是必然的趋势年轻教师在刚开始入职期间科研压力大,而且不能独立地承担一门课程这个阶段可以承担实验课授课及部分大面积基础课程的工作,使他们能逐渐提高授课艺术这不但有利于授课课堂的活跃,对其青年教师的成长也是一种培养和锻炼二)完善助教的考评制度和规范的教学档案将研究生助教的选聘上升到培养人的高度,助教不仅是协助教师做简单的重复性工作,他们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接受授课艺术和专业知识的双重培训,在实践中锻炼表达、组织等多方面的能力将教学能力培养和工作结合起来,使教学双方都受益,形成良性的循环既然是人才培养的环节,就需要有一定的培养目标、培训手段和考评措施其中,完善硕博研究生助教的培训资料非常重要,这样可以做到有章可循,系统规范。
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积累规范的教学档案,对课程本身的建设也有重要意义三)加强过程化考核,凸显小班优势大班授课的内容主要体现系统性、层次性和重点性的特点但对每一个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很难面面俱到的讲解大量的基础练习和拓展学习工作交给学生课后去完成,但如果没有小班课堂的督促和过程化考核的压力,很多同学都难以通过自律达到知识的巩固过程化考核不足导致学生临考前突击,相关课程的知识学得不扎实,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加强小班便于过程化考核的实现,可以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督促他们在整个学期都认真参与学习,分散期末考试压力小班课程还便于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拓展学习,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四)互联网+结合大班授课小班近年来慕课的发展冲击着高校教学许多著名高校都开始在网络上开设相关的慕课课程一些共享资源也被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注册选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选择是在参加网络课程还是去传统课堂听课这使得大班的概念发生质的变化互联网+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形式灵活,符合当今学生兴趣,更是对高校传统大课课堂的挑战虽然有这么多的优势,但慕课在实际的教学中却没能表现出预期的强势,因为知识获取渠道的多元化虽然丰富了学生的选择,但同时也增加了筛选的难度,没有足够背景知识和时间的学生很难有效地做出恰当的选择。
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互联网资源的小班更是大势所趋教师启发性的引导可节省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最大限度的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效果[8]五、结语高校低年级基础课程授课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在敞开国门的情况下,在互联网构筑的虚拟空间中,社会对高校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每位学生和家长都有丰富的选择普通的高校教师应顺势而为,及时调整,从基础做起,摸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大班授课小班模式;学校也需从入学选拔制度、学生管理模式的调整、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等全方位进行调整在遵循教育正常发展的规律的前提下统筹规划,上下通力协作,使教育培养水平逐渐与国际接轨,才有可能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Reference:[1]陈雅清,刘淑彦,张艺芋,卢晓东.北京大学小班研讨课教学改革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3,(11):25-30.[2]朱红,马莉萍,熊煜.“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效果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1):42-47.[3]姚睿.优化“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13):184-185.[4]陈智婷,庞云龙,米泽龙,张紫微.关于高校“大班授课,小班”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