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技术指南编制说明.doc
11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标准湖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湖南省林业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二二一年八月目录1 目录背景工作简况11.1 任务来源12 工作过程1编制原则2主要内容2主要问题说明22.1 制定目的22.2 主要依据22.3 基本原则52.4 交叉重叠的自然保护地整合技术要求6自然保护地同质性、联系紧密度评价7附图技术路线图91 背景自然保护地是我国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2019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明确2025年前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工作,重点解决重叠设置、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目前,国内关于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技术标准尚属空白,组织编写《湖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技术指南》(以下或简称《指南》)意义重大,以期为当下省级层面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1.1 工作简况任务来源为规范湖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加快推进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湖南省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湖南省林业局提出编制《湖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技术指南》计划,委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承担该指南的研究及编制工作1.2 工作过程本《指南》的研究及编制期限为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分为资料收集、编写、征求意见、报批和地方标准编制5个阶段1)资料收集阶段:2019年12月,编制单位组建《指南》起草小组,收集有关编制的参考、引用资料,进行归纳整理2)编写阶段:2020年1月〜2月,在对《指南》编制目标、主要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技术标准,吸收自然保护地及其主管部门意见和建议,编写《指南》草案和征求意见稿3)征求意见阶段:2020年2〜3月,湖南省林业局组织湖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技术支撑小组专家对《指南》草案和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多次审查编制小组在逐条分析意见和建议基础上,充分采纳专家意见,形成《指南》(评审稿)(4) 报批稿编制阶段:2020年3月〜4月,湖南省林业局主持由“湖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技术支撑小组”成员组成的专家组对《指南》进行了函审,按照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形成了《指南》报批稿。
5) 地方标准编制阶段:2020年8月〜2021年8月,《指南》地方标准编制获批后,结合最新国家对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政策和地方标准编制要求,认真进行编制,经多次反复修改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2 编制原则(1)科学性原则: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地现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技术规范与标准、政策文件、专题文献与著作和自然保护地现状等资料,尤其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和《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提出的相关意见,作为科学编制《指南》原则与主要内容、确定技术线路等的重要依据积极与各级相关主管部门沟通,掌握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最新动态,为科学编制指南提供强力的支撑2) 明确性原则:严格按照GB/T20001.7-2017《标准编写规则第7部分:指南标准》的要求编制,技术内容构成明确的指导方向3)可操作性原则:指南内容利于实施,具可操作性,能切实指导湖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的开展3 主要内容本指南规定了全省各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石漠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空间和管理机构整合优化的方法与技术要求。
3.1 主要问题说明制定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和《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规范湖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加快推进构建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制定本技术指南3.1.1 主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年修订版);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21年修订);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订版);4.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8修订版);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修订);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修订);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发布);8.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09年修正版);9.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18年修正版);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年修订版);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2017年修正);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2016年修订版);13. 《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2011年4月国家林业局令第27号);14.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林湿发〔2017〕150号);15. 《国家沙漠公园管理办法》(林沙发〔2017〕104号);16.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1995年地质矿产部第21号令);17.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16〕83号);18. 《风景名胜区条例》(2016年2月国务院令第666号修改);19.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017年国家林业局令第48号修改);20.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农业部令〔2011〕第1号);21. 《湖南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17年11月30日通过);22. 《国家级森林公园设立、撤销、合并、改变经营范围或者变更隶属关系审批管理办法》(2005年6月国家林业局令第16号);23.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国函〔2013〕129号)。
3.1.2 相关政策文件《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中办发〔2019〕42号);1.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2.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15〕25号);3. 《关于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方案的通知》(厅字〔2017〕10号);4.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中办发〔2017〕55号);5. 《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厅字〔2019〕48号);6.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7. 《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自然资函〔2020〕71号);8.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有关空间矛盾冲突处理规则的补充通知》(自然资函〔2021〕458号);9. 《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内矿业权差别化管理的通知》(自然资函〔2020〕861号);10.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有关事项的通知》(保区字〔2020〕70号)。
3.1.3 技术规范、标准、指南类1.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标准》(环发〔1999〕67号);2. 《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质量评价技术规程》(LY/T1813-2009);3.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范》(GB/T20399—2006);4.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规范》(LY/T1814—2009);5.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93);6.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GBT50298-2018);7. 《风景名胜资源分类表》(CJJ/T121-2008);8.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审查评分标准》(建城〔2004〕9号);9. 《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0303-2017);10.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16〕83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告2019年第1号修订);11. 《国家地质公园验收标准》(国土资规〔2015〕8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告2019年第1号修订);12.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13.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2005—2012);14.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LY/T1755—2008);15. 《国家湿地公园评估评分标准》(林湿发〔2017〕150号);16.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林湿综字〔2018〕1号);17. 《国家沙漠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导则》(LY/T2574—2016);18. 《国家沙漠公园建设导则》(LY/T2575—2016)。
3.1.4 其他1. 《湖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技术指南》;2. 《湖南省自然保护地摸底调查技术规范》;3. 《湖南省自然保护地评估技术规范》;4. 《湖南省自然保护地保护空缺分析技术指南》;5. 其他相关资料5.3基本原则(1)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的原则充分认识自然保护地的主体功能定位,加强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顶层设计,重要生态空间发展必须为保护让路,最大限度地划建自然保护地,做到应保尽保、能保可保,全面完善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2)坚持空间合理、系统完整的原则按照自然地理特征、山系河流走向、自然生态过程等,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对重叠相邻、相连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对保护空缺区域补充完善,疏通人为阻隔,确保生态系统完整3)坚持理顺体制、一地一牌的原则明确每个自然保护地的唯一类型和功能定位,理清自然保护地管理目标,建立统一规范的管理机构,推动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与管人管事管资源相适应,全面提高自然保护地治理能力4)坚持科学统筹、总体控制的原则省级统筹平衡自然保护地规模、结构与布局,对保护对象、范围、功能发生重大变化的自然保护地定类定界应充分论证,严防借整合优化之名突击调整区划和范围,确保自然保护地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
5)坚持多规合一、科学落界的原则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和“三区三线”划定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衔接湖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勘定自然保护地边界,分级纳入国土空间规划6)坚持尊重历史、问题导向的原则根据历史沿革、自然资源禀赋和保护管理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评估自然保护地的各类矛盾冲突情况,分类有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5.4 交叉重叠的自然保护地整合技术要求基于同级别保护强度优先、不同级别低级别服从高级别的原则,结合湖南省自然保护地现状,将交叉重叠的自然保护地整合分为一般标准和特殊情况整合优化两个层次5.4.1 一般标准适用于将整合区域重新组合为一个自然保护地,区域内自然保护地级别、类型较为单一或某一自然保护地级别、类型较为突出等情况5.4.2 特殊情况整合优化经一般标准分析后,整合区域难以确定整合优化方案,可根据空间关系、自然保护地级别、自然保护地类型3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对各自然保护地的自然属性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