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电来了》.docx
2页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电来了》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是关于电的基本知识,特别是电的产生和测量通过实验、游戏和小讲解,让学生了解电的概念和基本特性,理解电的原理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简单易懂地描述电的概念和特性;2. 学生能够知道电的产生和测量方法;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电现象;4. 学生能够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和实验的乐趣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电是什么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到了电?”• 学生就此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2. 实验展示(20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能够利用电进行发光和发声的实验,让学生探究电的产生和基本特性• 实验过程如下:1. 教师先向学生介绍“电池”的概念和作用,然后向学生展示一个已经连接两个灯泡和一个电池的电路2. 教师让一位学生轻轻摸一下电池的两个端子,然后他观察到两盏灯泡亮了起来3. 教师再让另一位学生接触电路上两个灯泡中的任意一个,然后他听到“滴滴滴”的声音4.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解释为什么电池可以让两盏灯泡同时亮起来?为什么接触其中任意一个灯泡都会发出声音?3. 游戏互动(20分钟)•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成本较低、易获取的材料,如自制电流测量器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测量不同物品的电压和电流大小,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1. 教师先向学生简单地介绍电流、电压的概念和计量单位2. 教师提供一些可供测量的物品,并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物品进行测量3.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利用所得到的数据来比较不同物品的电压和电流大小,并尝试解释其原因4. 小结(10分钟)• 教师向学生重点强调电的产生与测量方法,回顾实验和游戏过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在实践中应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和互动来解答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评价1. 学生能否基本理解电的概念和特性;2. 学生能否参加实践操作并了解电流、电压的测量方法;3. 学生能否团队合作,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和比较,提出假设和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教学反思这次教学最大的收获是,通过实验和游戏形式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电的产生与应用,让他们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如何有效地组织这样一种具有实践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我认为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实践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和安全,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