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历册-2.9《新文化运动》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
9页新文化运动课标规定:概述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一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近代抗争史的角度看,它是旧革命的总结和新革命的曙光,它在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进行深刻反思的基本上对封建旧思想、旧文化进彻底批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好了思想准备从近代摸索史的角度看,它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肇始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从师夷长技、君主立宪、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发展到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民主科学,为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思想条件 从中国近代化历程来看,新文化运动是继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为标志的中国经济近代化和政近代化之后的思想文化领域近代化的开始,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人的思想文化观念开始发生本质的变化,它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展开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能使学生建立完整的近代思想发展史的知识构造;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基本线索有一种整体把握,同步还可以使学生结识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审视和理解新文化运动这一历史现象。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她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爱好,特别目前的教材图文并茂,教学资源丰富生动,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由于她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结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少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设计探究性问题和组织学生讨论等措施,这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性,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当今的学生与以往相比,更需要加强对中国老式文化、近现代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理解与关注,真实感受到历史与生活的联系,历史与个人的联系,感受到科学的发展进步对人类的生活方式方式、交往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的巨大影响,想让历史贴近自己的生活由此看来,基本知识的讲述是必要的,但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理应提到更高的层次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重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涵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过程与措施: (1)引入与新文化运动有关的典型的图片、文字、视频信息,环绕“20世纪中国存在的典型的社会问题”这一主题,通过探究这一问题“产生的因素”、“如何解决”、“成效如何”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3)设计某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通过设立“我形我秀”、“谁是谁非”“各抒已见”、“独具慧眼”等环节、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结识,学会合伙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关注社会,心系国家、民族的优秀品质和她们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不怕困难,正视现实,迎难而上的魄力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科学精神与求真务实的人文素养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结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将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对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教学措施:1、教法:注重史料教学,力求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探究和合适点拨2、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伙学习相结合教学用品: 多媒体课件、空白提纲学时安排: 1学时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有这样一所学府:她是“革命与建设的摇篮”,具有“独特的精神魅力”,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她是“中国的哈佛”,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她是“人类繁华的但愿之源”,这就是誉满全球,尽人皆知,多少人心中向往的北京大学。
北大的真正崛起是与中国近代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息息有关的,这就是新文运动这场运动是如何兴起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一接来谜底新课讲授一、陈独秀与《新青年》1.创设情境:播放视频《新文化运动的背景》2.探究:袁世凯“尊孔复古”为什么会触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敏感的神经?(学生分组讨论)3.学生回答: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想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是想在中国复辟帝制板书:资产阶级要实现民主政治家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妄图复辟帝制)4.教师深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是近代中国要顺应历史潮流必须解决的课题在摸索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中,中国历史上第一种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成立了可是,事实上民主政治没有同民国一起展目前中国的政治舞台上袁世凯加快复辟帝制的残酷现实与革命者创立共和的美好抱负产生了剧烈的碰撞,令革命者痛心,令我们不禁追问:20世纪初中中国社会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中国革命的道路因何千回百折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5.创设情境:呈现祥林嫂、阿Q、人血馒头、烧香拜佛、一夫多妻等有关图片信息6.问题探究:以上材料共同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存在什么典型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因素?(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7.学生1回答:以上材料共同反映了中国人的愚昧、迷信和不觉悟。
8.学生2回答:中国科技不发达,思想又受到封建思想的严重束缚9.教师深化:祥林嫂、阿Q、华家父子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一种又一种现实人物的真实的社会生活的写照,使我们结识到20世纪初的中国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民众的觉醒当时的中国的的确确需要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运动来唤醒沉睡的国人,把她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新文化的主将们打算如何来拯救中国人,使她们尽快从黑暗的精神世界中挣脱出来呢,请看视频《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创设情境)10.板书:兴起11.学生填写空白提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兴起标志19陈独秀在上海开办《青年杂志》重要阵地《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等旗 帜民主 科学活动基地北京大学北大成为活动基地的因素蔡元培任校长,履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之后由一名学生作答,教师完善板书:19,上海,《青年杂志》12.过渡:新文化运动阵营形成后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以西方的人权、平等思想和科学知识、科学精神为武器,行动起来,激情四射地投身于重塑国人灵魂的伟大事业她们一方面致力于解放青年人的思想13.板书:内容二、“德先生”与“赛先生”1.呈现材料,创设情境:材料一 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党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即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目前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材料二 这三十年来,有一种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异物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达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材料三 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发展其抱负之世界,行之以身,著之以书,以真理为归,真理所在,毫不旁顾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可比——————毛泽东《湘评评论》请思考:(突出重点)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是如何来救治中国人的精神黑暗的呢?2.结合材料以上材料和你的理解,谈谈你觉得她们所倡导的民主和科学有着如何的内涵,产生了如何的社会效应?(使学生结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将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对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3.“我形我秀”:学生探究、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对以上问题的见解。
培养学生合伙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4.教师点拨过渡:新文化运动中所倡导的民主和科学的思想为广大知识青年普遍接受,在青年学生中形成了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热潮由此可见,民主和科学的标语可谓切中时弊,进一步人心但是,如果想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剔除专制,实现民主,这必将与中国人旧有的以“忠君”为核心的儒家伦理观念发生剧烈的碰撞,为了激发青年人的反封建斗志,坚定她们与封建礼教抗争的信念,鲁迅本着务实进取的精神,高举起“打倒孔家店”的旗帜 三、“打倒孔家店”与批判旧礼教1.呈现材料,创设情境:材料一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地每页上者写着:“仁义道德”几种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鲁迅《狂人日记》孔子“是历代志制之护符” “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李大钊“愚之信奉共和,必排孔教”———陈独秀材料二 在新文化运动潮流的冲击下,老式的贞节观念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怀疑,有的女学生公开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为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对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她们一方面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结识了自己的时代……某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忽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2.请思考:(突出重点)(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人文素养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觉得,中国民族危亡,民主科学因此不能实现的因素在哪里?(2)鲁迅等人是如何让中国青年一代彻底抛弃旧观念,接受新思想的?(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对封建礼教、封建道德的深刻揭发和彻底的批判对青年人产生了如何的影响?3.“谁是谁非”大讨论: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等人举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通过3个多月40000多网民投票,又选出了5句《论语》中的句子作为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以此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精髓,对此你怎么看?(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关怀她人,关注社会的思想意识)屏幕呈现奥运迎宾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德不孤,必有邻; 礼之用,和为贵。
学生1回答:是由于国人受到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学生2回答:对孔子及其所倡导的封建道德进行深刻的批判和无情的揭发学生3回答:使青年人一方面从黑暗的精神世界中勇敢地走出来,重见光明学生讨论:略教师点拨:对于中国的古典文化,我们应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髓,去其糟粕;同步要解决好批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植根于优秀的老式文化,结合时代需要予以全新的解释,做到与时俱进教师总结过渡:为了重塑国人的心灵,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从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入手,深刻批判儒家老式道德,使青年人彻底挣脱儒家思想的束缚,以主人翁的姿态站立在世人面前,在主将革命热情鼓励下,她们激情满怀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