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后未被污染的输液瓶集中回收处置管理制度.docx
3页使用后未被污染输液瓶(袋) 集中回收处置管理制度主管部门:感控科页码/页数:1 / 3发行日期:2019/09/06修订年限:每三年一次修订日期:2019/09/06 |版次:1.0版1. 目的: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医院使用后未被污染输液瓶(袋)的集中回收处置工作, 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2. 范围:全院各科产生医疗废弃物及生活垃圾单位3. 定义:是指在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后未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各种玻璃(一 次性塑料)输液瓶(袋)盛装化疗药物的输液瓶(袋)除外4. 权责:4.1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使用后未被污染的输液瓶(袋)的全程监督管理4.2 后勤管理部门:负责监督使用后未被污染的输液瓶(袋)的处置和日常管理,4.3 各个科室:负责分类、收集、暂存工作,不得将“使用后未被污染输液瓶(袋)” 混入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中,应严格按照塑料类、玻璃药瓶类进行分类收集5. 作业内容:5.1 一般管理:5.1.1“使用后未被污染输液瓶(袋)”不得自行处置,应委托给具有回收处理能力的 单位,并签订回收协议书与回收处理单位交接应使用二联单,分类登记转运种类(玻璃 与塑料)、转运数量(袋数与重量)、交接时间、交接人员,记录保存 1 年。
5.1.2 应对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塑料类、 玻璃药瓶类废物应分类盛放5.1.3 指定专人负责运送未被污染的输液瓶(袋),其运送与医疗废物运送分开,避免 污染5.1.4 应做好专收人员上岗培训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专收人员要配备必要的防护用 品5.1.5 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对运送工具、暂存点、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污染时及时清洁消毒处理5.1.6 在暂存点配备手卫生、消毒设施和警示标识5.1.7 回收处置过程中一旦发现有物品被医疗废物污染,要在第一时间将其按照医疗 废物进行规范处置,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并上报后勤科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发现流失、 泄露、扩散等意外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5.2 专收人员培训内容及要求:使用后未被污染输液瓶(袋) 集中回收处置管理制度最近修订日期:2019/09/06版次:1.0 版5.2.1 掌握本单位“使用后未被污染输液瓶(袋))集中回收处置管理制度”5.2.2 掌握“使用后未被污染输液瓶(袋)分类、收集、暂存和登记”5.2.3 掌握手卫生定义、指征、方法,接触污物前后严格手卫生5.2.4 执行一级标准防护:工作服、正确使用口罩、帽子、手套、防水鞋等防护用品。
发生锐器伤时执行一挤、二冲、三消毒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5.2.5掌握专收人员消毒隔离制度,保证运输车、暂存点清洁、干燥,每日使用 500mg/L 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遇污染时及时清洁消毒并有记录5.2.6 未被污染的输液瓶(袋)暂存地与医疗废物暂存地分开设置可回收物“使用 后未被污染输液瓶(袋)”警示标识严禁在暂存地以外堆放输液瓶(袋)5.2.7规范台账记录,保存备查,保存时间不少于 3 年;6. 相关文件:6.1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环保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3〕45 号)7. 流程图:无8. 使用表单:未被污染输液瓶(袋)回收处理交接转移联单使用后未被污染输液瓶(袋) 集中回收处置管理制度最近修订日期:2019/09/06版次:1.0 版医院未被污染输液瓶(袋)回收处理交接转移联单( ) 年医疗卫生机构名称回收处理单位名称日期交接 时间输液瓶袋(塑料)玻璃瓶交接人 签名收集人 签名数量 (袋或箱)重量 (公斤)数量 (袋或箱)重量 (公斤)备注:此表一式两份,由院方交接人员和公司回收人员共同填写,双方各留存一份审核者:审批者:感控科编写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