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干:关于箱包产业发展的考察与思考知识.pdf
11页新干 :关于箱包产业发展的考察与思考今年 3 月份至 5 月份,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李金花带领箱包产业办和捆绑单位的同志到广州花都、湖南邵东、河北白沟等地考察学习箱包产业,实地察看了广州狮岭国际箱包城、湖南邵东皮具交易中心、河北白沟箱包交易城等地通过学习考察,比较全面了解了各地箱包产业的发展经验,对于我们当前加快推进箱包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一、三地箱包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1、广州花都狮岭箱包产业:广州花都狮岭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皮具生产销售中心和原辅材料集散地目前,在狮岭从事皮革皮具生产、贸易的企业有 5000 多家, 狮岭皮具销往全国25 个省 (市区 )及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地,市场份额占广东的60% 、全国的35% 、欧洲中低档市场的50% , 皮具产业年产值逾100 亿元 狮岭 (国际)皮革皮具城已被列入广州市四大批发市场,被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确定为全国重点扶持培育的专业市场之一,被推荐为广东五大龙头专业市场之一2、河北白沟箱包产业:河北白沟于1993 年 5 月 1 日兴建箱包交易城, 1994 年 5 月 8 日建成营业 白沟现有箱包规模企业 150 家、个体加工企业3000 多家,形成了年产箱包1.5 亿只的规模生产能力,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特别是“三北”及中原地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3% ,“三北”市场占有率达 51% ,100 多家企业在俄罗斯、南斯拉夫、法国、澳大利亚等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窗口。
2007 年,白沟被中国皮革协会授予“中国箱包之都”称号白沟箱包产业带动了周边县市50 多个乡镇、 30 多万人走上了致富之路仅高碑店市就有8 个乡镇, 184 个村的 2.2 万个农户,依托白沟市场从事箱包加工及相关服务行业3、湖南邵东箱包产业:邵东县有着悠久的箱包生产历史,主要以生产书包为主,产品销往全国及出口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全县有箱包经营户1000 多家,生产箱包的企业有 2000 多家但近两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其新建的皮具交易中心一直没有商户进驻,而老交易市场又存在脏、乱、差现象,一定程度影响了箱包产业的发展三地箱包皮具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以下共同特点:1、都有较长的发展历史箱包产业是一个渐进发展、逐步积累的产业,三地箱包皮具产业发展到现在,都有二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广州箱包皮具产业从上世纪70 年代发韧,80 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起步,经历了90 年代的飞速发展,再到新世纪的跨越式增长,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河北白沟箱包也是从上世纪70 年代未在路边摆摊设点做起,到现在也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湖南邵东县箱包产业发展至今也有二十多年的历史2、都有相似的发展模式三地箱包产业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由无序状态到有序规范的发展过程。
它们在起步阶段都是由群众自发发展,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当地政府通过规范引导, 制定含金量极高的产业优惠政策,积极培育市场,不断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当地箱包市场逐渐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的专业市场广州狮岭箱包市场的发展也带有偶然性,最早是由一名插队的广州知青,偶然将自己加工的皮手袋拿到附近的军田火车站去卖,没想到颇受欢迎,便做起了专制皮手袋的个体户此举引发周边村民纷纷效仿,皮具加工业在当地渐成气候到了80 年代,狮岭皮具加工已基本告别早先的家庭作坊模式,一些原辅材料、配件产业也逐步跟进,形成“前店后厂”的皮革皮具一条街,皮具业迎来由“点”到“线”的第二发展阶段到90 年代中后期,狮岭从事皮革皮具生产经营的商家已达2000 多家,箱包产业毫无疑义地成为该镇乃至整个花都区的主导产业,但仍处于低级、散乱、弱小的状态2000 年,花都区及狮岭镇党委、政府意识到皮具产业蕴藏的巨大潜力和无序状态对产业发展的制约, 开始主动介入, 引导产业由 “自发” 向“自觉”转变,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动作,就是结合招商引资和土地资源整合,兴建了全国最大的皮革皮具专业批发市场狮岭 ( 国际 ) 皮革皮具城河北白沟箱包也从上世纪70 年代末,当地农民在路边摆摊设点,生产、销售价格低廉的箱包开始,经历了90 年代的快速无序发展后,1993 年,在政府的规范引导下,开始建设白沟箱包交易城,并于1994 建成并投入营业, 2004 年进行了升级改造,目前又在新建一栋28 层的箱包交易大楼。
3、都是草根型、富民产业箱包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利税较低,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并不大,行业利润也不高,只有 5% 左右但是个富民产业, 产业链长, 分工细化,有利于大量安排就业,提升人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广州狮岭皮具产业为例,共带动其所属及邻近地区约6 万名农民创业或就业,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7000 元正因为看到箱包皮具产业的富民效应,狮岭镇政府积极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三地箱包产业发展的启示启示一: 箱包产业的发展壮大要经历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纵观三地箱包产业的发展,都经历了由小到大,从无序发展到有序规范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群众自发、 零星生产、销售箱包发展到现在具有较大规模、一定知名度的专业市场,都经历了几十年的渐进积累过程从中不难看出,箱包产业是一个慢慢培强、培旺的渐进性产业,在短时期内较难实现加速跨越发展启示二:政府推动是箱包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纵观三地箱包产业的发展历程,政府的强力推动,在箱包产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乃至关键性作用一是要在规范引导上推动2000 年,在广州花都狮岭箱包产业发展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政府担当起产业整合的推手,强力推进了狮岭 (国际 ) 皮革皮具城、 皮革皮具工业园的建设。
皮具城、工业园建成后, 刚开始很多人都抱着观望的态度,缩手缩脚,不敢进驻为此,镇政府采取强制行政措施,把商户往皮具城里赶紧接着,自2001 年起,又开始主办一年一届的中国( 狮岭 ) 皮革皮具节,为狮岭皮具走向世界搭建贸易、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平台2005 年,当皮具产业走到升级换代的第二个关口时,政府又牵头组建广州索派(SLPI) 皮具产业发展研究院这个中国首家由产业镇成立的产业研究机构,涵盖了工程技术研发、设计研发、品牌营销、信息交流、人才引进、中小企业服务等多项业务,旨在构建皮具产业综合服务体系, 推动箱包皮具产业提档升级而湖南邵东在2005年的时候,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整合资源,建起了邵东皮具交易中心但由于各种原因,政府一直没有采取强硬措施,将箱包皮具经销商集中到新建的皮具交易中心,导致一个现代化、大规模的皮具交易中心一直没有商户进驻,而老交易市场又存在脏、乱、差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箱包产业的发展当地一些箱包经营户见此现状,不看好邵东箱包市场当前的发展环境及前景, 有意向外地发展 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证明,在箱包产业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初始阶段,政府推动甚至是必要的行政强制手段是推动箱包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是在政策扶持上发力低成本是狮岭皮具皮革业的一大优势,原因不仅是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且各种税费比较低花都区为推动箱包产业的发展,出台了土地、税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当地箱包皮具企业的用地成本比较低,各类税费也相当低为繁荣狮岭国际箱包皮具城,当地政府出台了七项优惠措施扶持企业发展,即免收两年工商管理费;免收两年劳动力调配费; 免收两年城监管理费;免收两年治安管理费;免收半年管理费; 免停车场停车费, 并给予两年财政补贴等启示三:打造品牌特色是箱包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途径为改变箱包产业“低、弱、小”的发展状况,广州花都狮岭提出了“着力提升皮革产业、大力培育发展品牌经济,做强皮革皮具产业集群”的目标和要求,大力发展“狮岭皮具”区域品牌, 进一步整合品牌资源,形成竞争优势 而且,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在大力支持本地企业创品牌的同时,狮岭镇政府还出台优惠措施,积极引进“奥康”、“保兰德”等国内名牌和“梦特娇”、“皇冠”、“鳄鱼”等国际名牌,大大提高了当地箱包皮具产业的知名度与产品附加值三、三地箱包皮具产业发展经验对我县的借鉴学习三地箱包皮具产业发展的经验,至少对我县箱包皮具产业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借鉴作用:(一)要具备长远眼光,树立持之以恒、长期发展的理念。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箱包皮具产业作为全县一大主导产业来抓,构建了“一个产业、几个县领导领衔负责,一套班子、一项政策、一抓到底”的工作推进机制,尽力提供优惠政策,搭建发展平台,吸引了一大批在外从事箱包皮具行业的老板返乡创业,全县箱包皮具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总体上我县箱包皮具产业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既有竞争又有压力,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需要县委、县政府的长期重视与支持,一届接着一届抓,切实抓出成效,做旺人气, 扶强产业二)要扬优成势,发挥地方特色优势我县虽然没有广东花都地处沿海、交通发达的优势,也没有河北白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三角腹地的地缘优势但我县在广东花都从事箱包生产的老板有100 多人,从业人员1 万余人,在全国各地从事箱包生产经营的人员达5000 余人,他们的销售网点除台湾、西藏外遍布全国而且现在他们中许多人都有返乡创业的热情和想法同时,我县在“黄金”地段规划建设了 200 亩的中国新干(国际)箱包皮具工业城和1300 亩的箱包皮具生产基地,平台效应明显因而我县箱包产业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起点较高,完全有可能跨越三地箱包产业较长的积累过程,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箱包产业快速发展。
三)要结合实际,准确定位箱包皮具市场从目前我县箱包皮具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我县箱包皮具市场应先定位为原辅材料市场,逐步过渡到原辅材料及成品批发的综合交易市场既要吸引本地企业在市场内买商铺搞交易,也要吸引更多知名原材料和成品企业进驻既能丰富市场,又引入了竞争,促使箱包皮具市场不断繁荣发展四)要高位推动,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一是要规范市场管理要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明确规定箱包皮具城内的商铺主要用于箱包皮具的经营、销售,服务配套用房面积应控制在总面积的25% 以内,且在商铺出售前应明确房屋用途及生产经营范围等,原则上每个服务行业只准许1 家入驻二是要整合箱包皮具经营户据调查,我县县城共有箱包专卖商铺1 家、季节性皮衣加工作坊 3 家、皮鞋、运动鞋类加工制造作坊11 家,应在出台相应优惠政策的前提下,鼓励、引导在县城范围内生产经营的箱包皮具专卖商铺和皮衣皮鞋加工作坊进入箱包市场,提升产业的人气三是要出台市场商铺的优惠政策据调查,我县一家小型商铺每年应缴纳税费5392 元(其中税收约 4200 元: 国税 3240 元、 地税 960 元, 各种规费 1192元:广告占道费156 元、“门前三包”保证金300 元、卫生费 240 元、房屋租赁费100 元、卫生许可办证费300 元、工商协会会员费96 元)。
建议对凡经审批同意入驻箱包市场内的商铺, 5 年内免收一切管理费用和税收,以此吸引更多商家进驻我县箱包市场四是要加大企业税收优惠箱包皮具产业是一个低利润行业,因此要在税收政策上提供优惠广州花都等地对新办的箱包企业在两年之内基本实行零税收政策,一般箱包皮具企业税负预警值在2.5%左右我县目前箱包企业增值税税负预警值定在2.8%较为合适,并对新办箱包企业2 年内免收一切税费,规模纳税企业可以采取以用电量定税的办法,按0.4 元/ 度的标准征收较为适宜既保持了税收的增长,又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五)要适时打造产业品牌,促进箱包产业升级提档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低水平、低档次、低附加值是当前我县箱包皮具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在产业发展的初期,这种状况是必然的,也是以低质量、多数量促进产业迅速扩充总量、扩大规模的必然途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发展,便要考虑打造品牌、转型升级的问题一方面,要立足县内挖潜升级进一步鼓励和引导企业提升科技含量、争创知名品牌,明确规定对箱包企业新上技改项目或自主研发新产品的,优先列入县技术创新基金重点扶持项目,并对创建名牌产品给予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