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精品《大学生体育与健康》第三章田径运动.doc
4页第三章田径运动1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有哪些?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包括短跑技术、中长跑技术、跳跃技术、投掷技术1)短跑技术短跑按技术动作的结构可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四个基本部 分二) 中、长跑技术中、长跑在技术上基本相同,只是由于各项目跑的距离不同而使跑的强度、动作幅 度和力度有所不同技术上总的要求是:身体重心位移平稳,动作实效、经济、轻松、 协调,并保持良好的节奏和动作的连贯性三) 跳跃技术各类跳跃运动项目,按其动作过程的III页序和特征分为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 基本部分四) 投掷技术投掷运动是人体运用自身的能力将器械投掷得尽可能远的运动,它可以有效地发展 和提高人体的力量和动作速度田径运动的投掷类有铅球、铁饼、标枪和链球四个项目, 各项目所采用的器械、技术方式虽然各具特点,但都具有共同的规律投掷项目的完整技术分为握持器械、助跑(滑步或旋转)、最后用力和器械出手后 的维持身体平衡等四个不可分割的技术部分2短跑的运动特点是什么?短跑是短时间内持续高速跑的极限强度运动运动强度极大,机体处于高度缺氧状 况,氧债百分比高依靠无氧代谢供能,要求有较好的神经过程灵活性,兴奋过程占优 势,易造成大脑细胞疲劳。
它对下肢肌肉力量要求较大长期进行短跑练习,能较好地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和机体抗缺氧能力,增强神经过程 灵活性、神经肌肉协调性能使心脏功能加强,表现为左心室壁肥厚,每搏输出量增加 另外,还使下肢力量增加,速度素质提高3中长跑练习对人体的健康有什么影响?进行中长跑练习,对身体各器官系统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心血管的健康 影响较大,而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是身体健康的最重要标志1 )中长跑练习能增强心肺功能长期中长跑锻炼,使心脏肥大,心肌内线粒体数目增加,体积增大,毛细血管密度 提高,安静时心率下降,每搏输出量增加,延长心脏休息时间,有利于心脏的新陈代谢, 使心脏功能增强,提高心脏对剧烈活动的适应性经常进行中长跑锻炼,肺泡开放数量增加,肺毛细血管密度加大,提高了气体交换 能力,利于氧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除,使肺活量及肺通气量增加此外,还提高了血 管的弹性,血压下降,不容易产生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2 )对血液循环的影响经常进行中长跑,使白细胞数量增加,红细胞数量也增加,防御能力和输送养料能 力提高由于血流速度提高,胆固醇不易附着于血管壁上,加之脂肪不断被分解供能, 造成血脂下降,血液黏稠度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提高,不易造成心血管疾病或可以减轻 心血管疾病。
3 )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控制体重中长跑练习促进机体有氧代谢的相关酶活性增加,增强新陈代谢,改善消化系统功 能,提高食欲由于运动时间长,强度大,供氧充分,脂肪大量分解,使脂肪重量减少, 达到控制体重、防止超重的作用4 )增强神经系统功能中长跑练习能提高神经系统稳定性,大脑不易疲劳;加之中长跑中,氧供给充足, 使大脑细胞功能日益改善,这对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预防和辅助治疗神经衰弱有良好 作用4 田径的跳跃运动主要包括哪几个运动项目?跳跃运动根据其动作运动的方向与特征,分为跳高和跳远两大类,包括跳高、撑竿 跳高、跳远和三级跳远,它是运用人体的能力(或借助一定的器材)越过一定的高度障碍 或跃过一定的远度,是人体力量、速度、灵敏性的综合反映,技术要求很强5简述投掷项目的技术特点投掷项目的完整技术分为握持器械、助跑(滑步或旋转)、最后用力和器械出手后的 维持身体平衡等四个不可分割的技术部分一) 握持器械不论掷任何器械,握持器械要稳定,便于助跑(滑步或旋转),利于最后用力,尽量 利用手臂的长度力量二) 助跑(滑步或旋转)助跑(滑步或旋转)的目的是使人体和器械获得一定的预先速度,形成良好的最后用 力开始姿势。
掷标枪的预加速方式为直线助跑,铅球的预加速方式为滑步,铁饼和链球 的预加速方式为旋转三) 最后用力最后用力是决定投掷远度的主要技术阶段,其任务是使器械获得最大的出手初速度 和适宜的出手角度,在最后用力时应注意以下几条原则⑴尽可能增长用力的工作距离和发挥肌肉力量,使作用于器械的冲量最大2) 最后用力的顺序要遵照人体关节活动的顺序性原理,即由大关节向中、小关节 依次活动的原理,并注意形成牢固的左侧支撑3) 注意人体合力的作用方向、作用点,使器械获得适宜的出手角度铅球的出手 角度为40铁饼、标枪为28链球为42四) 器械出手后的维持身体平衡器械出手后的维持身体平衡,目的是不冲出起掷弧而导致犯规,技术上注意器械出 手后交换两脚支撑位置,降低身体重心并加以制动6 投掷项目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有哪些?通常采用哪些主要措施来进行预防?在投掷项目中,常见损伤主要在肩部、腰部、膝关节、肘关节及腕关节,其中,肩 肘以肌肉、肌腱的损伤为主,腰部以肌肉、韧带损伤为主,膝关节主要是十字韧带和半 月板损伤较为常见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有:加强易伤部位的肌肉、韧带的弹性、韧性和力量训练;认 真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多采用一些促进机体恢复的措施,使机体不在过度疲劳的 情况下进行投掷训练和比赛;训练负荷要逐渐提高,切忌跳跃式的上升,注意训练的系 统性和连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