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民居特色及演化历史分析.ppt
22页山西运城民居特色及演化历史•PART1时间轴•一、山西民居建筑概况及历史•1、山西民居建筑概况•2、远古及早期的山西民居•3、明清时期的山西民居•PART2空间轴•二、山西民居建筑的环境特征•1、自然环境特征•2、社会环境特征•三、山西传统民居的类型(按照建筑材料)•1、窑洞式民居•2、木架结构体系民居•3、砖木混合结构体系民居•四、山西民居地域分类(按照地理分布)•1、山西民居地域划分•2、晋北民居3、晋西北民居4、晋中民居5、晋东南民居6、晋南民居五、山西民居建筑的总体布局与空间组合1、山西民居的主要特点2、山西民居的总体布局六、山西民居的认识和体会1、防御性强2、建筑结构布局科学合理3、总体布局讲究寓意4、“三雕”装饰应用广泛七、运城民居实例分析1、万荣县闫景村李家大院2、平陆县王文平地窨院1•1、山西民居建筑概况•2、远古及早期的山西民居•3、明清时期的山西民居一、山西民居建筑概况及历史2•利用自然,原始聚落黄河中游,土地肥沃疏松,自然资源优越促进原始经济的起源;•挖穴藏身,掘土构屋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黄土的柱状或垂直节理最易先为民用•长时间,大范围窑洞,新石器时期,中华文明最早发源地之一。
山西广大山区民居的一种重要形式•砖木结构,发展迅速唐宋时期,发展和经济繁荣,山西民宅逐步有了木结构,砖瓦房屋1.2远古及早期的山西民居唐代合院民居院落陶器(引自《中国民居建筑》)•鼎盛时期、形成特色明清两代,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山西民居发展鼎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种民居形式:•烧砖技术的空前发达,砖广泛应用•创造砖砌窑洞和木构建筑相结合的新形式,多集中在晋中•商业繁荣,大兴土木商人致富后在家乡建造大宅,比大争阔,追求繁丽装饰,高墙深院、雕刻精美雄霸一方,盛极一时1.3明清时期的山西民居山西祁县渠家大院十一踩木制牌楼院•1、自然环境特征•2、社会环境特征二、山西民居建筑的环境特征5•1、窑洞式民居•2、木架结构体系民居•3、砖木混合结构体系民居三、山西传统民居的类型(按建筑材料)6•窑洞式、木构架结构体系、砖木混合结构体系,几种类型并不是单独存在的•窑洞式民居:一种是在黄土高原挖进去的窑洞,主要在山区,或保持原样,或内砌上一层砖抹灰、盘炕、上门窗居住,一般是一明两暗另一种,是用砖石砌成的窑洞(分全砖、全石、全土坯和砖石混合砖坯混合几种),在山区、平川都有分布。
3.1-3山西传统民居的类型•木构架结构体系民居:用木构架(或砖墙)作承重结构,在木构架外围多砌有厚重砖墙,梁架大都为抬梁式,适应屋面厚重、荷载较大的特点平面以四合院为主,院落一进到三进,形成较窄长院落•砖木混合结构体系民居:以砖石独立结构(砖石窑洞)与木构架独立结构混合组成,由砖石窑洞与前部木构架插廊或窑洞顶部又附设的木构架结构建筑共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体系•1、山西民居地域划分•2、晋北民居•3、晋西北民居•4、晋中民居•5、晋东南民居•6、晋南民居四、山西民居地域分类(按照地理分布)8•根据地理分布不同进行民居分类就是基于对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因素的考虑由此, 将由于地形、山势气候、人文所带来的从北到南山西民间的多种居住方式划分为: ( 1 ) 晋北民居 ( 2 ) 晋西北民居 ( 3 ) 晋中民居 ( 4 ) 晋东南民居 ( 5 ) 晋南民居4.1山西民居地域划分1 1、晋北民居、晋北民居2 2、晋东北民居、晋东北民居3 3、晋中民居、晋中民居5 5、晋南民居、晋南民居4 4、晋东南民居、晋东南民居•晋北民居:以砖木结构及御寒性强的厚层土坯屋为主,多平顶,正面多木柱式满面开窗, 采光较好。
一座一座的房屋毗邻排列呈非常整齐的“一”字形布置 ,别有特色, 故有排排房之称•晋西北民居:因盛产木材、主要存在两种类型:山窑洞,在垂直崖面上开掘横向穴洞;重檐木楼,首层层高较低,但二层相对较高,因为当地雨水较少,屋顶做得平缓主房坐北朝南,前部多设上下前廊4.2-3晋北、晋西北民居4.4-5晋中、晋东南民居•晋中民居:以四合院为主院落一进到三进多由大门倒座、过厅、垂花门、正房及各院厢房组成厢房后墙与正房、过厅、 倒座山墙平齐,形成窄长院落较大的院落由几组院落并列而成晋中地区建造技术的水平也最高极具代表性•晋东南民居: 晋东南住房变化较多 , 各种民居形式多样,如瓦房、砖房、 平顶房、窑洞房,最有特点的是当地人的二层楼房,一层一般是居室,二层一般不住人,只是放些粮食、家具,杂物之类的东西院落采用独院或四合院•晋南民居亦多四合院,为土木、砖木结构的建筑为主,少数地方盖有二层楼丘陵地带则以“地窨院”窑洞为典型•因地制宜,实用精巧【地窨院】平地直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大坑(7m*l5m*l8m),坑壁四周掏挖窑洞,主窑开挖在北壁上,其他三面挖几个小窑,同样讲究坐北朝南,院角某处打隧道通向地面作为出口,称门洞,有很陡的斜坡,出地面处建小门楼。
院中央或一角再下挖一口大深坑排放污水和雨水;窑顶则为平坦场地,为秋收打粮之处主要分布在运城市平陆县、芮城县、闻喜县4.6晋南民居•【四合院】平原民居,形式多样,平民百姓人家多建一面或两面房,形成“一”字或“L”形院落;较富裕人家才建三合院或四合院,一般以单檐硬山顶为主,院落形制严整,规模宏大,代表了晋南民居的最高水平这些民居多由一至两座甚至多座四合院组成较与山西其他处,院落布局更为讲究,正房、东厢房、西厢房和南房均主次分明、尊卑有序各房规模尺度严谨,装饰亦有分别正房体量最大,也为装饰重点,檐下有彩绘或精美木雕;厢房与倒座装饰朴素,庄严典雅屋顶多为硬山坡顶,起隔热及排水作用山墙多采用五花山墙式样,又叫防火墙,既美观又有防火功能,这是晋南民居独特之处4.6晋南民居•1、山西民居的主要特点•2、山西民居的总体布局五、山西民居建筑的总体布局与空间组合14•一是外墙高,从宅院外面看,砖砌的不开窗户的实墙有4、5层楼那么高,有很强的防御性•二是主要房屋都是单坡顶,无论厢房还是正房、楼房还是平房,双坡顶不多由于都是采用单坡顶,外墙又高大,雨水都向院子里流,也就是"肥水不外流"•三是院落多为东西窄、南北长的纵长方形,院门多开在东南角。
5.1山西民居主要特点•山西明清时期的城镇较多的采用棋盘式的格局,民居建筑多采用四合院(宅门、倒座、院落、厢房、正房),集中设在街坊内,院落一进到三进,各进院落形成独立的狭长空间,各户之间并列布置,互不干扰•山西民居村落的布置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类型地势平坦的地区较多采用集中式布置,一般布局紧凑、整齐山区、半山区和丘陵地区的民居建筑多应地势而建,大多集中布置在山或坡的阳面,形成台阶式的院落,入口位置因道路走向而定5.2山西民居总体布局•1、防御性强•2、建筑结构布局科学合理•3、总体布局讲究寓意•4、“三雕”装饰应用广泛六、山西民居建筑的认识体会17•防御性强山西四合院的建筑外立面造型都较封闭,楼高院深,墙厚基宽(由于自古战事频繁,商人的防御心理,春冬季风沙大、西北风又较强),防御性尤为突出•建筑结构布局科学合理院落式民居布局最主要的特征: 封闭,中轴对称,主次、内外分明建筑多为单坡顶,向院内倾,正房两层,厢房一层,院落外墙皆为灰色清水砖墙,颜色古朴单一,建筑沿街轮廓线丰满舒展外院横长,内院开阔,不像北京四合院正方开,大多是偏长方形的6.1-2防御性强、布局合理北京四合院结构布局山西祁县渠家大院结构布局•建筑总体布局讲究寓意:山西四合院式民居建筑极尽高大奢华,不仅结构严谨、疏密有致,在总体布局上也含有一定的寓意,充分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人生、对事业、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和追求。
•“三雕”装饰特色:木雕、石雕、砖雕应用非常广泛木雕面积一般不会太大,但位置醒目其木质平常,但镂铭精细石雕则主要集中于柱础、栏杆、门墩几处,多数图案为阴纹线刻型只有砖雕遍布于建筑上下、构架内外,有深雕、浅雕、圆雕之别,是山西民居装饰之主体6.3-4寓意、三雕渠家大院的镂空砖雕渠家大院的石雕柱础渠家大院的木雕门楣•1、万荣县闫景村李家大院•2、平陆县王文平地窨院七、运城民居实例分析207.1万荣县闫景村李家大院7.2平陆县王文平地窨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