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模拟题.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zw****58
  • 文档编号:42301822
  • 上传时间:2018-06-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6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 1 页 共 8 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是( ) A.资产阶级 B.地主阶级 C.无产阶级 D.农民阶级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有三个思想资源,其中包括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 法空想社会主义,还有( ) A.科学社会主义 B.西方哲学 C.古希腊哲学 D.德国古典哲学3.科学社会主义在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 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这两大发现是( ) A.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理论 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C.唯心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D.唯心史观和劳动价值理论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5.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 A.实事求是 B.与时俱进 C.唯物主义 D 解放思想6.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7“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 ,这是一种( ) A.朴素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8.惠施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耶?”是( )的观点 A.可知论 B.不可知论 C.反映论 D.先验论9.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第 2 页 共 8 页A.劳动 B.物质 C.人脑 D.自然界10.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 A.它的存在性 B.它是运动的 C.它的物质性 D.它是普遍联系的1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联系 B.发展 C.联系和发展 D.矛盾13.科学家洛伦兹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引起 龙卷风。

      ”这种“蝴蝶效应”的说法( ) A.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B.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C.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D.说明了一种事物.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 联系1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句话强调的是( ) 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 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要注意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D.要注意分析矛盾的特殊性15.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 B.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C.农民收割庄稼 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16.“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 17.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是( ) A.唯物主义认识论路线 B.唯心主义认识论路线 C.先验论的认识路线 D.唯理论的认识路线第 3 页 共 8 页18.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 ) A.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1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

      A.一切认识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实践活动 B.只要坚持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C.书本知识是次要的 D.直接知识来源于实践,间接知识不需来自于实践20. 古代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定季节的需要产生了古代天文学;农业灌溉、 城市建筑、手工业、航海的需要产生了古代力学;测量土地面积,计算时间, 制造器械的需要产生了古代数学这些都说明( ) 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B.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C.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其之所以具有 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实践活动都具有( ) A.能动性 B.历史局限性 C.主观性 D.客观性2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认识—实践—认识 D.实践—认识—实践23.“学而不思则罔”是指( )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24.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知觉到表现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25. 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 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 )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C.群众的意见都是正确的 D.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第 4 页 共 8 页26.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运动具有最终决定作用2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对事物的直接摹写28.对于裸体断臂维纳斯雕像,老者觉得有伤风化,艺术家觉得真美,医生认 为是一个残废,这是由于( ) A.人的认识是随意的,无规律可循 B.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对象的认识因为认知结构的不同会有所差异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也会有所不同29.真理和谬误互相贯通的含义是( )。

      A.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B.两者互为因果 C.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没有确定的界限30.1633 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延判终生监禁1979 年 11 月 10 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 350 多年前受到教延审判是不公 正的,公开为伽利略平反这说明( ) A.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B.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C.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D.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战胜真理3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32.社会存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方面是( )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生产方式 D.生产资料3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指( ) A.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B.劳动者和劳动工具 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第 5 页 共 8 页34.生产力诸要素中的最活跃的因素或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35.“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 资料生产这段话指出,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 ) A.生产工具 B.生产力 C.生产方式 D.生产资料36.生产关系是指( )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37.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38.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人民群众 B.阶级斗争 C.社会基本矛盾 D.科技革命39.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 ) A.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一种形式 B.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段让步 C.自下而上的社会变革形式 D.社会体制的完善与发展40.“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 。

      这种观点属于( ) A.历史宿命论观点 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决定论观点 D.否认个人历史作用的观点41.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 )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D.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42.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43.“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第 6 页 共 8 页A.剩余价值理论 B.劳动二重性理论 C.市场经济理论 D.商品经济理论4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 A.不等价交换 B. 劳动力成为商品 C.劳动成为商品 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45.剩余价值来源于( )。

      A.不等价交换 B.工人工资的扣除 C.工人的剩余劳动 D.劳动力的价值4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47.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 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48.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 A.工人工资的高低 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49 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 A.原料 B.燃料 C.辅助材料 D.机器、设备50.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