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行政法整理.doc

28页
  • 卖家[上传人]:aa****6
  • 文档编号:49686788
  • 上传时间:2018-08-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6.51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行政法概述 行政的概念:行政的概念:行政法上的行政是行政中的一种——国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指 挥、协调的活动 行政的特点:行政的特点: 1 行政是国家活动,具有法定性和裁量性——区别于一般行政,与国家机关相联系 2 行政的内容涉及的是社会公共事务,目的具有公益性,表现方式具有多样性公共秩序与安全——治安公益事业——文化、教育、医疗、图书馆、博物馆、体育事业等公共产品——水、煤气、电力公共服务——公交、邮政公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保障性住房等3 行政的功能是组织、管理、指挥与协调,主体具有法定性区别于制定规则(国家立法活动)和裁决争议(国家司法活动) 行政权的概念:行政权的概念:行政权是国家对社会事务进行组织、管理、指挥、协调的权力 行政权的特征:行政权的特征: 1 行政权是一种国家权力,与立法权、司法权等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国家权力 2 行政权存在的广泛性,扩张性——涉及领域很广 3 行政权作用的主动性,直接性 4 行政权具有优益性,公益性——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服务为内容; 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具有先定力;紧急情况下可以采取先行扣留等先行处置措施;依 法获得国家的物质保障和优惠条件。

      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的概念:是有关行政权的组织和活动的国内法律规范的总称 理解:1 行政法是有关行政的法律规范 2 行政法是规范行政固有领域的法 3 行政法是有关 行政的国内法 (魏琼)是有关行政的主体、职权、行为及程序、违法及责任和九级关系等的法律规范的 总称邹荣) 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行使的组织、方式以及对其进行监督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 称 行政法的特征:行政法的特征: 1、在内容上 a 广泛性;优益性,优先性 b 实体法与程序法的交融 2、在形式上 a 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b 规范形式的分散性,分散于各类法律规范文件中 3、在制定上采用复合多级立法体制 4、在实施上 a 行政机关为主要实施主体 b 遵循“依职权主动干涉”的原则 行政法的分类行政法的分类 1 实体法&程序法:a 行政决定前的程序法 b 行政决定后的程序法:行政复议和诉讼 2 内部&外部:以对象不同分类(是否是行政机关的来界定) 3 一般&部门:以对象范围分类(针对的是是否是单位 or 部门) 4 中央&地方:主体、管辖事项、效力范围(谁制定) 5 行政组织规范、行政根据规范、行政规制规范 行政法渊源行政法渊源1 含义 行政法的渊源就是行政法的规范形态或行政法的表现形式。

      2 特殊性 a 形式的多样性、分散性;b 行政惯例或判例具有约束力 行政法渊源的各种形式:行政法渊源的各种形式: 1 宪法——混合式宪法中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组织和职权、活动基本原则的规定以及关于公民基本权利自 由以及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自由的规范等 均为行政法的渊源 2 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单一行政法律以及混合行政法律 3 行政法规——国务院依据法定程序制定 4 地方性法规——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以上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包括单一式和混 合式两种 5 部门规章——国务院工作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制定 6 地方性规章——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以上的地方政府按照法定程序制定 7 其它形式——a 法律解释 b 国际条约和协定 行政法律规范的冲突规则行政法律规范的冲突规则 a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b 新法优于旧法 c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d 属地法优于属人法 行政法在不同法系中的特色(大陆法系的很完备,自成体系,有独立机构,英美法系则不是) 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及构成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及构成 1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的因行政权力的行使而在行政主体和其他 当事人之间产生或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2 构成 a 主体——当事人 b 内容——主体的权利义务 c 客体——行为,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只有一个,就是行为!别的都是标的物或载体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1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2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地位的不平等性 a 不平等性的具体表现 第一,行政主体可以单方面地决定法律关系地成立、变更和消灭;第二,行政行为的 推定有效权;第三,行政主体的单方处置权 b 在具体行政法律关系中地位的不平等并不意味着法律地位的不平等,在具体的行政 法律关系之外,对相对人权利保护的倾斜:救济权利的独享、举证责任的分配等 3 行政法律关系权利义务的法定性、独占性、相对性和不可处分性 4 行政法律关系权利义务关系的对应性和不对等性 5 行政法律关系权力和权利处分的限制性第二章第二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与作用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与作用 1 定义——贯穿于行政法之中,指导行政法律规范的制定、实施以及行政争议处理等活动 的准则 2 作用 a 指导作用——指导立法目的 b 规范作用——符合原则的遵循,不符合的不立法 c 补充作用——原则可以直接作用于实务,没对应条文时规范知道判例。

      行政法治原则概念与涵义行政法治原则概念与涵义1 含义——行政管理活动必须依据法律进行,符合法律规定其中,“法律”应作广义理解2 内涵 a 行政的依据只能是法律,法律之外不能有其他依据 b 法律是行政的依据,而不是工具 行政法治原则的内容行政法治原则的内容————职权法定,法律优位,法律保留,正当法律程序职权法定,法律优位,法律保留,正当法律程序 职权法定职权法定 职权法定时依法行政的首要原则,该原则要求行政机关行政职权的来源、存在依据和权力 范围是法定的,法律之外不享有行政职权,否则将被宣告无效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原因 在于行政全了本身所具有的强制性、扩张性和对公民权利的侵略性,如果允许行政机关和 其他有权者在法律之外可以随意享有职权,行政职权必然会失去法律的控制,公民权利将 无法得到保障 含义含义 1 一切行政职权皆来源于法律——通过宪法或行政机关组织法的规定获得;通过单行法律 授予行政职权 2 获得授权的机关或组织不得超越权限实施管理,必须依据法定职权进行 3 法定的行政职权必须得到积极、充分地行使,不履行法定职责或不充分旅行法定职责的 行为同样是违法行为 法律优位法律优位 要求一切行政行为都不得与法律抵触 含义:含义: a“法律”指狭义的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决定的) b 法律效力高于行政,在已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其他规范必须根据法律制定或不与法律 相抵触。

      c 不得违反法律(下位法遵循上位法) d 各级规范的规定不得超越和违反法律的规定;下位规范不得超越和违反上位法的规定; 行政处置中不得违反各级规范的规定 法律保留法律保留 要求一定范围内的行政活动必须有法律的明确依据(法律授权),即宪法已经将一定的事 项保留给立法机关,只有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才能对此加以规定,行政权也只能以法律为 行为根据才能进行活动 含义:含义: a 意义在于要求一定的行政活动,不仅不能与法律相抵触,而且还应当具有法律的明确根 据 b 实质性理解:某项行政活动是否应当具有法律根据,应当以人权保障作为法律的首要目 的充当判断标准 c 保留范围: 相对保留:国务院制定的临时行政法规绝对保留:有关犯罪和刑法;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 正当法律程序正当法律程序: 指相知机关在做出影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益的 决定,尤其是不利决定时,必须遵 循正当公正程序 含义:行政公开(依据、过程、结果等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允许报道、复制、 查阅和查询听取意见;说明理由;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 行政合理原则行政合理原则————针对行政裁量提出针对行政裁量提出 行政裁量的含义行政裁量的含义————行政主体在法律(广义)所规定的范围、原则等的限度内,对行政事 务作出自主选择的活动。

      行政裁量存在的原因行政裁量存在的原因1、社会事务的复杂性、社会事务的复杂性——立法难以精确立法难以精确2、社会事务的多变性、社会事务的多变性——立法难以及时,要预留空间立法难以及时,要预留空间3、社会事务管理的科学性、社会事务管理的科学性——立法难以专业立法难以专业 行政裁量的类型行政裁量的类型——依可判断内容的不同依可判断内容的不同1、要件裁量、要件裁量要件裁量,是指行政主体在设定要件方面可以自主判断的裁量,即行政主体对于成为 行政行为根据的要件是否满足拥有判断决定权通常以“情节轻重”、“公共利益”、“诚实信 用”、“社会秩序”、“必要”、“及时”等抽象的不确定法律概念的方式表现 2、行为(效果)裁量、行为(效果)裁量行政主体在行为选择或行为的效果选择方面可以自主进行的裁量,即行政主体对是否 作出某项行政决定,以及应当作出怎样的行政决定可以进行自主判断 行政裁量权的运用规则行政裁量权的运用规则——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 (一)依法裁量 1、裁量权法定——法无规定不得裁量; 2、不得超越法定限度进行裁量第一,不得超越法定幅度第二,要件与效果的法定对应,裁量权不得怠于行使:《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69 条规定,“组织播放淫秽音像的,处 10 日以上 15 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 下罚款”,如若公安机关为省却麻烦而不加区分地对所有组织播放淫秽音像的违法行为人一 律处以 15 日拘留,并处一千元罚款,即属于怠于行使裁量权的情形 。

      3、不得违背法律意志裁量第一,目的合法——不得滥用职权第二,对不确定的法律概念进行解释时应遵循公认规则 4、依法定程序裁量 (二)合理裁量即内容上必须从社会的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出发,坚持平等对待原则与比例原则, 实现实质上的合法 1、平等对待原则 注意横向平等与纵向平等 2、比例原则(“禁止过分原则”或“最小侵害原则”)第一,以达到行政目的为限,在保证行政目标实现的同时注意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对 相对人权益造成的不利影响应当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和幅度之内,以保持适度的比例;第二,强度适当(尽其最善) 依法行政与合理行政的关系依法行政与合理行政的关系(一)依法行政是前提和基础,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二)合理行政是对依法行政的补充和深化(三)依法行政与合理行政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价值都是公平、正义,前者是形式法治的 要求,后者是实质法治的要求第三章第三章 行政主体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的概念:用来表示行政法上依法拥有行政权的主体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行政主体的概念:用来表示行政法上依法拥有行政权的主体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 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并能独立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并能独立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要件要件 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的组织 ——区别于其它非国家组织及其它国家组织 2、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区别于受委托的组织 3、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区别于其内部机构 行政主体职权的优益性行政主体职权的优益性 (一)涵义行政职权的优益性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其行政职权时,享有法律赋予的各种职务上和 物质上的优益条件,即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 与行政职权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以放弃行政优益权包括行政优先权和行政受益权 (二)行政优先权1、涵义所谓行政优先权,是指国家为保障行政主体有效行使职权,而赋予其职务上或行为上 的优先条件 2、内容第一,先行处置权 第二,获得社会协助权 第三,推定有效权(公定力)(三)行政受益权所谓行政受益权,是指行政主体享受国家所提供的各种物质优益条件 分类分类: 职权性行政主体职权性行政主体:根据宪法和相关组织法的规定,已经合法成立就去的行政职权,并实施 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包括 1、国务院、国务院 2、国务院各部、委、国务院各部、委 3、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直属机构 4、国、国 务院各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务院各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 5、地方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