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整理]浅析兰特庄园.docx
4页浅析兰特庄园建造背景·台地园背景15 世纪欧洲的商业资本发展迅速由于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发达,意大利佛罗伦萨成为了欧洲最先进、最繁华的地方政治上的安定和经济上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的发展在这种政治、经济背景下,佛罗伦萨成为了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文艺复兴使人们的思想从中世纪宗教中解脱出来,摆脱了上帝的禁锢, 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创造力人性的解放”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开创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高潮,也带来了欧洲园林理性美学造园的新时代意大利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为意大利台地园形成的重要原因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的亚平宁半岛,半岛和岛屿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平原和谷地夏季闷热,而在山丘上, 白天有凉爽的海风 ,晚上还有来自山林的冷气流[ 1 ] 温和的气候加上政治上的安定和经济上繁荣,吸引了大量的贵族、大主教、商业资本家们在此修建华丽的住宅,在郊外经营别墅作为休闲的场所,意大利造园由此出现了适应山地、丘陵地形的独特的台地布局方式·兰特庄园背景兰特庄园位于罗马北面维特尔博城附近的巴涅亚镇,是文艺复兴时期庄园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现在的庄园是 1954 年严格按照原貌来修复的因此,克里斯托夫·塞克在他所著的《园林史》中写道:“如果没有参观它,就是错过了园林艺术中极为难得的精品之一。
”这坐庄园是 1566 年由维格诺拉设计的,大约建成于 16 世纪 80 年代起初在 15 世纪末的时候,红衣主教里亚里奥曾在这里修建了狩猎房,作为自己的消夏住所1566 年乔万尼·弗朗西斯科·冈巴拉当选为此地的红衣主教后,便决定在此为自己建一处夏季别墅1587 年冈巴拉去世之后,庄园传到红衣主教亚历山德罗·蒙塔尔托手里,并在他主持下完成了最后的建设任务1655 年被以很低的租金租给了兰特家族,以补偿他们由于在罗马的庄园被征收所造成的损失现在该园仍归兰特家族所有空间分析庄园坐落在朝北的缓坡上,园地约为 76 米×76 米的矩形全园设有四个台层,高差近 5 米入口所在底层台地近似方形,四周有 12 块精致的绿丛植坛,正中是金褐色石块建造的方形水池,十字形园路连接着水池中央的圆形小岛,将方形水池分成四块,其中各有一条小石船池中的岛上又有圆形泉池,其上有单手托着主教徽章的四青年铜像,徽章顶端是水花四射的巨星整个台层上无一株大树,完全处于阳光照耀之下第二台层上有两座相同的建筑,对称布置在中轴线两侧,依坡而建,当中斜坡上的园路呈菱形建筑后种有庭阴树,中轴线上设有畸形喷泉,与底层台地中的圆形小岛相呼应。
两侧的方形庭园中是栗树丛林,挡土墙上有柱廊与建筑相对,柱间建鸟舍第三台层的中轴线上有一长条形水渠,据说曾在水渠上设餐桌,借流水冷却菜肴,并漂送杯盘给客人,故此又称餐园(DINING GARDEN)这与古罗马哈德良山庄内的做法颇为类似台层尽头是三级溢流式半圆形水池,池后壁上有巨大的河神像在顶层与第三台层之间是一斜坡,中央部分是沿坡设置的水阶梯,其外轮廓呈一串蟹形,两侧围有高篱水流由上而下,从“蟹” 的身躯及爪中流下,直至顶层与第三台层的交界处,落入第三台层的半圆形水池中顶层台地中心为造型优美的八角形水池及喷泉,四周有庭阴树、绿篱和座椅全园的终点是居中的洞府,内有丁香女神雕像,两侧为凉廊这里也是贮存山水和供给全园水景用水的源泉廊外还有覆盖着铁丝网的鸟舍兰特庄园突出的特色在于以不同形式的水景形成全园的中轴线由顶层尽端的水源洞府开始,将汇集的山泉送至八角形泉池;再沿斜坡上的水阶梯将水引至第三台层,以溢流式水盘的形式送到半圆形水池中;接着又进入长条形水渠中,在第二、第三台层交界处形成帘式瀑布,流入第二台层的圆形水池中;最后,在第一台层上以水池环绕的喷泉作为高潮而结束这条中轴线依地势形成的各种水景,结合多变的阶梯及坡道,既丰富多彩,又有统一和谐的效果。
(结合书写)第一个观赏点是站在二层台地上向下眺望一层台地的花坛图案和壮观的水池喷泉该地方视野开豁,除了可以一览整个平台的精美图案外,同时可以眺望远处景观而且该地绿树成荫,安静悠然,转身可见背后的圆形喷泉,充满视觉享受另一个观赏点是踏上三层台地后顺着长方形水池向半圆形喷泉望去站在这一观赏点总能给人惊喜,就像整幅油画挂在眼前两个巨大河神分守两旁的半圆形水池显得那么的神秘幽深,配以长方形水渠,就像回到了过去在一层台地末端中轴线上,设计者特意设计了一个一个观景平台,用于观赏斜坡花坛这样的观赏点就像把整个花坛竖起来观赏一样一个最让你惊叹观赏点就是站在正门向庄园望去每一个园林的门口都是一个重要的观赏点,设计者通常在这做大量的功夫,为的是给你最美好的第一印象兰特庄园整个园子用围墙和绿篱围住,在外面看到的只是朴素的石墙和建筑而一踏进大门,进入你眼球的是一个规模宏大,气势逼人的园林,那种感觉让你只能张开大口和屏住呼吸第五个观赏点是在第四层阶梯顶上该地方可以一览流水阶梯全貌,也可窥探洞府内景,一切尽收眼底1·空间单元的划分庄园坐落在向北的缓坡山腰处,四周围墙将其与园外的林地分开整座庄园成长方形,长约 240m,宽约 75m,高差约为 5m,由四层台地组成,构成四个方形单元空间。
一层台地园路为石铺道路,并以大面积花坛布置;二层台地建筑物占据一半以上面积,而三层台阶植被为大型乔木,搭配圆形水池,四层有大面积草地各台地均以台阶连接水景过渡,绿篱成为重要的分隔物,将园内外以及园内各空间分割开二层台地的设计颇具特色两座建筑原是主人的书房,所以为了营造一个幽静自然的地方,设计者在建筑的后面自然地种植了几棵高大乔木,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给与主人一个安静的环境,同时也让人更亲近自然,起到放松作用而从二层眺望一层的花坛图案更使人赏心悦目2·空间单元的序列组织一层台地为纯规则式园林布局,以平面花坛图案和水景为主要观赏景物通过乔木的种植,打破了二三四层台地的规整,给人舒适的休息环境和亲近自然地感觉一二台地以斜坡过渡,配以斜坡花坛二三级台地过渡则给人与世隔绝之感三四层台地利用流水阶梯过渡庄园道路交通体系及布局轴线分析庄园四层台地的布局均由一条中央轴线连接而成中央轴线为一流水线,而各台地再此轴线上都设有水景花坛、建筑、台阶等均对称布置在轴线两侧在园路布置方面也顺应轴线两侧布置,再以横向园路连接整个园虽由围墙封闭,但在横向纵向均设有多个门口方便出入由于庄园设在台地上,所以台阶的布置尤为重要。
台阶不仅仅是用于连接每层台地,另一重要的作用是引导游人走向园中最美的景色中所以每一层的台阶布置都有所不同如连接二、三层的台阶并没有设为纵向连接,而是设为横向上坡,其目的是让客人的目光转向美丽的水景而连接三四层的台阶也是为了将客人引向水阶梯构成元素分析A·地形兰特庄园建在郊外的丘陵坡地上,在府邸前留有开阔、可供眺望的远景为了营造出稳定而均衡的庭园空间,庄园顺山势辟成多个台层高差使得水景、山景等各种景物产生丰富的变化效果,而台地往往是欣赏下面花坛和园外自然景色的瞭望台兰特庄园将山地分为四个台地,并且各个台地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同时也处处联系一层台地为平面图案表现为主,形成开豁明亮的花坛;与开敞明亮、鲜艳多彩的花坛相反,二层台地是由苍翠茂盛的树木覆盖着的清凉蔽日的场所为了过渡需要,一二层连接设为斜坡规则花坛二三层高差则换为垂直分割形式,垂直切下的山墙设为大型水景雕塑而三四层又换回斜坡形式,利用坡度设一流水阶梯这样不同的高差处理充分利用高差布置景物,给人丰富层次变化地表铺装运用各种美丽的大理石,形成很有特色的园路铺地在建筑附近使用硬质铺地材料,而在较远的地方则使用了柔软的草地,舒适宜人铺装并没有作过多如颜色、图案等的修饰,而仅用深灰色的大理石或小石块铺成,整个庄园显得和谐统一。
想想换成颜色多变的彩瓷铺装,这样一来既与建筑不相称,又抢去花坛的美景,显得主客不分而且这样的铺装经年月的洗礼而形成的那种陈旧古老但反而更使庄园显得庄重、气魄(或许当年的设计者也没想到那陈旧和长满青苔的石头砖砌会更加给庄园增添气氛) B·水景水景为联系全园的纽带,所以每一层都设有一大型水景以供观赏在埃斯特庄园中水是无处不在的,它以或滴、或淌、或喷的形式被巧妙地加以运用而在兰特庄园中,水在它的流动过程中却得到艺术的控制从顶层台地流下的水,在第三层台地上半段沿位于中轴线的花石边水阶梯而下,而阶梯的末端是一个由两个巨大河神分守两旁的半圆形水池在这层台地的下半段轴线上,则是一个长条形水渠之后水流在第二、三层台地之间又形成一个小瀑布,然后再注入位于第二层台地后半段的圆形水池最后注入底层的方形水池,以喷泉的形式作为高潮而结束第四层台地中央是一个八角形的海豚喷水池,台地中轴线的末端是一个洞府,它的两边为凉廊洞府是全园的水源而在台的四周则布置有对称的树木、绿篱和座椅等这样的四级台地水景动静结合,极具风趣庄园景观处处充满特色,而水景则是园中最为突出的景观园中水景动静结合,有规模宏大的大型喷泉雕塑,也有细细流水的流水阶梯和小水渠。
由第四层台地洞府作为全园的水源,连接各个水景,再以底层的方形水池喷泉的形式作为高潮而结束一些如流水阶梯、底层水池喷泉和洞府等的美丽景观不用多说,想说的是二层台地上的长条形水渠这水渠位于中轴线上,长条形大理石中间开缝装有平静的流水,这样的设计让我联想到广东的祠堂中也有类似的盛水物,下雨后积水,配上青苔和祠堂的柏树,总给人幽静、舒适感,在庄园这里也起到相同作用树荫底下一切显得和谐安静,碰巧可能还会见到动物在这里喝水,这样也刚好给主人修心看书的环境水渠同时也起到引导和指向作用,突出了岩壁的半圆喷泉C·建筑形式及布置在庄园的第二层台地上的斜坡上,有两座大小相等、外观一致的小楼对称地分列在中轴线的两侧在当时的庄园建造中,园中的主要建筑—— 别墅一般都处于比较醒目而重要的位置,而将主要建筑一分为二则是非常罕见的但这一设计却更能与庄园的景观融合建筑正面可以眺望远景和一层台地的精美图案,而后面则有绿树成荫,使得居住者更舒适D·植物景观庄园中用建筑引出的主轴线,或者从建筑派生出来的次轴线左右着花园的布局,甚至整个花园都以“建筑” 的原则来营造按照建筑手法,把树木、花卉布置成几何图案甚至把树冠修剪成几何形体,高度发展了树木造型艺术,以此作为主体建筑与周围自然的过渡,求得艺术与自然的和谐。
在花园中,灌木及针叶植物多被修剪成型以作为花坛、绿篱等规则布置;而高大乔木则自然生长,提供遮阴利用植物制作花坛各种复杂图案在西方园林里几乎都有用到,在这并不多说关于植物方面某个设计以下会说E·雕塑和石品庄园中点景的小品,如岩洞、雕塑、壁龛、石柱、柱廊、喷泉、水池等,构成花园局部景点的中心景物,以此来模糊府邸与花园这两种内外生活空间上的区别园中除石柱和雕像以外,置放雕像的壁龛是最常见的石作它从墙上开挖进去,用以陈列雕像、瓶饰、洗礼盆等物品庄园的洞府布置在第四层台地中轴线的末端,意味着以人工为核心的花园向自然风景过渡的转折点洞府象征着神灵活动的场所,也是花园中最神秘、最核心的部分,就像内心深处的心脏一样用贝壳、矿物、水晶和奇形怪状的石头,对洞府的墙壁进行装饰,将整个洞府变成一个幽暗的、有魔力的海底景观洞府的墙壁上装有镜子,以便将太阳光束或火把的亮光反射到洞府幽暗的纵深处在布满青苔的墙壁上,有水滴缓慢滴入地面上的水池里,发出清脆的水声,这是自然景观的象征,在花园体现的精神上有着重要意义雕塑在庄园中的运用有多种方式,但是它所表现的形象主要是人体,或者是拟人化的神像一方面,西方自古希腊以来就有着崇尚人体美的艺术传统,另一方面,借助神像和神话传说,可以表达人类渴望的超自然神力。
因此,人始终是雕塑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为了创造出人与神合一的天堂乐园,雕塑在庄园中广为布置,或者置于小广场中央作为景观构图的中心;或者放在园路的交叉路口;或者放在喷泉水池之中社会影响意大利古典园林是西方造园史上一个影响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