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较教育学 教学课件ppt9 教育管理比较.ppt
26页第九章 教育管理比较,教育管理的含义 广义的教育管理包括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两部分 狭义的教育管理指学校内部的管理,第一节 教育行政制度比较 总体来讲,中央教育行政机关与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两者在教育行政管理权上的不同分配和合作方式,产生世界上三种基本类型的教育行政制度,(一)地方分权的教育行政制度 1.美国:地方学区为基层单位、州负最终责任 (1)州——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厅长(教育专家)和教育厅——协助地方完成教育计划、为各方面教育条件设定最低标准; (2)地方——教育委员会、教育局长(教育专家)和教育局——直接经营管理学校、制定教育计划、编制教育预算、征收教育税,等 联邦只起援助和服务性作用,但随着1979年联邦教育部的成立,联邦的教育行政权力有上拉的趋势2.德国:从联邦一级看是地方分权制,从州一级看又是极端集权制 (1)联邦教育部——制定高等教育的一般原则,制定奖学金办法,与州合作制定教育规划和跨地区性的科研规划等; (2)州——州教育部、专区教育处、县市教育科——各种教育管理权限基本上都集中在州教育部二)中央集权的教育行政制度 法国 (1)中央教育部和大学部——部长管理权限非常广泛; (2)大学区和省逐层负责执行和落实中央的政策和决定。
①高度集权,从中央教育部(部长)——大学区(总长)——省(大学区督学),实行垂直领导; ②实行专家治理,任命教育专家为教育行政官员; ③重视审议咨询机构的作用,制衡中央集权和专家治理 法国的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并不是绝对的,专家治理和审议咨询制度是对中央集权的有效制衡三)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教育行政制度 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中央的权力和责任主要是制定政策法规;发展教育、设置学校以及管理学校的权力主要在地方 教育经费由国家和地方共同支付,即便地方管理的学校,国家也提供相当数额的拨款,1.英国特点:主要是地方分权制,中央不直接设立和管理学校,由地方当局管理;中央主要通过财政援助和视导制度等提供指导和进行监督;学校校长的权力很大 (1)联邦教育和科学部——英格兰的各级各类教育;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的大学、学术研究和文化艺术行政 (2)地方教育当局——管理本地区的初中等教育、继续教育,负决策权 在地方分权为主的前提下,中央和地方形成合作伙伴关系1988年教育改革法后,有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2.日本(1)文部省——教育调查和规划;拟定各级学校的相关标准;分配教育经费;审定教科书,等 (2)地方教育当局——3-5名外行委员组成教育委员会;教育委员会设教育长,由教育行政专家担任。
(3)地方教育当局实行分层、分工负责制——都、道、府、县一级管理高中和特殊教育,以及市、镇、村不能解决和需全区统一解决的问题;市、镇、村主要管理小学和初中教育行政制度的发展趋势1.教育行政均权化 2.科学化、民主化、专业化,第二节 视导制度比较 1.英国:教育大臣通过视导制度掌握地方教育当局履行职责的情况,充分表达教育部的意见,并据此对后者进行指导 中央一级的皇家督学:高级主任督学1名,直接对教育大臣负责——下设7名主任督学,分别进行专项督导工作——主任督学下设高级督学,分配到各地区 任务:(1)对大学以外教育机关进行视察,并向教育大臣汇报; (2)向地方教育当局、学校、教师等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和帮助2.法国:教育行政从纵向分为中央、学区、省3级,横向分为行政、督导、咨询3个系统 (1)中央教育部内设3个总督导处,分别负责教师的工作,各级行政管理与财政事务,各类图书馆的组织与运行 (2)学区一级督导机构和督学负责检查指导学校的工作 (3)省的督导机构和督学主要负责小学的视察指导工作,3.美国 (1)联邦不设视导机构,各州视导机构的设置也不一(2)各州视导组织多采用分工视导制,如分为小学、中学、师范教育、职业教育等(3)各州视导人员职责的差异较大,但基本上采用定期考察的方式进行,主要考察州规定的课程等各项教育标准的执行情况(4)地方学区视导人员的任务更细致具体,包括学校访问、听课等形式,4.日本 也有中央和地方的专职视导人员,且强调视导人员具有专业上的教养和经验。
各国视导制度的总体特点 1.从制度上看,各国都重视根据本国国情建立视导系统 2.从从业人员的素质来看,各国既强调成员人员的学术修养,又强调具有实践经验 3.从作用来看,给教育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性指导,实现教育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第三节 教育经费比较一、教育经费的来源1.税收:独立征税;从属于一般财政2.社会捐赠,二、教育经费的具体分担 1.美国:州政府、地方政府以及社会经费都占有比较大的比例,联邦补助金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且基本上按特定目的分配,也就是专款专用 2.德国:(1)州政府经费占到3/4强,真正从权利与义务方面落实教育管理的分权制;(2)地方负担占24%强;(3)而且私立学校由私人团体维持,因此说,联邦投入经费比例非常小;(4)但是,高等院校经费却由联邦与州共同承担,3.日本:原则上国立学校由国家负担,公立学校由地方负担,私立学校由学校法人负担;但是在地方出现法定赤字时,以及包括某些事关全局的特定事项和一些常规性的补助(包括私立学校),国家都会出资 4.英国:中央补助大学教育经费的80%,并对一部分私立学校也给予补助;地方负责设立和管理中小学,有很大自治权,但其财源的约60%由中央拨给。
5.法国:国家负担教育经费的80%以上,包括与国家签订契约的私立学校的教员,其工资也由国家负担;但学前教育和初等学校设立与经营的一切费用由地方承担三、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此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教育现代化程度等的重要指标 我国的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80—1995年间在2. 0—2.6%之间 虽然《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20世纪末达到4%但2000年只达2.53%2006年也才大体上达到3% 而就世界范围来讲,1995年全世界这个比例已达4.9%,发达地区为5.1%,最不发达地区平均都为2.5%总结 1.无论是教育的中央集权制还是地方分权制国家,通常情况下,国家政府那部分经费通常都流向事关全局、基础性的教育项目或领域 2.就教育的层级来说,国家政府的经费更多用于高等教育,学前与基础教育等的经费基本上由地方和州负责 3.无论是集权制还是分权制国家,西方发达国家都注意为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提供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 4.都注意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合理比例,第四节 学校的组织和管理 总体趋势是学校管理的民主参与、重视效率和自主权 1.美国:“为民所有、为民服务、靠民办理”,因此美国学校的组织管理有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参与 (1)教职员的组织结构:校长——主任教师——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其他顾问和办事员 (2)校长:至少有3-5年的教育工作经验并成绩优秀,获得教育厅规定的研究生院有关教育行政学科的学分或取得硕士学位;校长的职责之一是与家长、社区、校外团体等进行联系。
(3)学校的决策:重大问题由学区教育委员会过问,校内事务由校长负责;教员会议主要提供集思广益、教师参与提案的机会,2.英国 (1)按学校群设置学校董事会,通过董事会成员构成的多样化保证学校决策的民主化;中学的董事会较小学董事会更有实权 (2)学校内部事务由校长负责,相对于其它国家来说,英国中小学校长的自主性更大;只是在大型综合学校内部,校长权力的行使又有不同形态——校长专制型、民主参与型、咨询型,3.德国 (1)与英、美两国中小学校长具有比较大的权力相比,德国校长的权限基本上限定在技术性、执行性的范围;校长只是“同辈同事中的首席”,担任校长时还得承担一定教学任务 (2)同时,与英美不一样,德国的教员会议是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对校长和学校其他成员都有约束力 (3)强调教员会议的民主参与和专业性,家长、学生都有合法权利参与教员会议,同时校长还可根据审议事项邀请校外专家参与,4.法国 (1)1975年哈比改革之后,学校委员会基本上成为学校(中学)的决议机构,其成员从各方面选举的代表组成,打破长久以来“学校教育是专家教师的事务”这样一种局面 (2)另一方面,校长的权力也得到强化,与英美德等国不一样,法国校长具有教育行政当局的代理这样的性质,5.日本 (1)校长和教头(副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职务,校长是校内事务的最高决策人 (2)与美国一样,职员会议虽然不是校内事务的决策机构,只是校长的参考、咨询机构,但是职员会议是全体职员表达意见的民主性组织,对校长的决策能施加一定的影响 (3)就某一特定部门的活动,还有“各种委员会”就部门制定计划提供全校性意见,总结 各国在实行校长负责制(德国除外)的同时,注重校内事务的民主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