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评论复习1.doc
4页社论:社论:(在广播、电视中称为“本台评论” ) 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 大中传播媒介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它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 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和指导性, 党报的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同级党委 和政府的政治立场和政策主张 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是从本报评论员文章发展起来的,是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形式, 规格高于本报评论员文章,冠以“特约”二字,用以加重文章作者的身份,给人一种“来 头不小”的感觉,有些国外媒体称之为“中共高级领导人的文章” 特约评论员文章还有一 个特点就是长,它不像一般评论员文章那样是选择一个侧面,而是多侧面,多层次地敞开 来论述,专题性更突出,论述点更鲜明主要请有关党政机关或理论学术机构的负责干部, 专家,以及其他学有专长的权威人士撰稿,一般不署名,必要时可以署名 《人民日报》绝 大多数采用的是新华社评论员文章 编者案:编者案:是依附于传媒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或文章的一种新闻评论它是编者对所发表的报 道或文章进行提示,评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一直接表明编者的态度和建议,一 般运用于较为郑重的场合和必要之处。
特点是“立片言以扼要” ,寥寥数语 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是规格仅次于社论的主要评论,也是代表编辑部或电视台,电台就重大问题 发表的权威性评论近年来,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报纸的社论日趋减少,而评论 员文章却日渐增多 主持人评论:主持人评论:是由主持人直接参与策划,写作,播出的全过程,并以与观众直接交谈的方 式出现,融叙事性与哲理性,个性化与人格化于一体的评论样式 音响评论:音响评论:音响评论是兼用现场音响,资料音响和解说,论述性语言表达内容的广播评论 样式;与口播述评的最大区别,是音响的运用,它是广播述评的特殊类型,也是最能体现 广播传播特点,发挥广播传播优势的广播评论类节目 专栏评论:专栏评论:是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兴起的一种评论样式,专栏评论均是个人署名,在一 般情况下仅能代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 新闻纵横:新闻纵横: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诞生于 1994 年,终身享有“中国新闻名专栏” 荣誉2009 年 12 月改版为 2 小时综合新闻节目,聚焦昨日热点新闻,提示今日重要事件, 并继续保留舆论监督功能 周一至周日每天早 7 点至 9 点黄金高峰时间直播播出。
《新闻纵横》追求高度、角度、深度、广度、速度用独特视角报道评论新闻事件,用采 访当事人和相关利益方接近事件核心,用昨夜今晨的最快报道把握最新变化,从而提供大 量独家原创报道,领先其它媒体,凸现与众不同 此外, 《新闻纵横》每期还通过放送 昨日个性声音,来梳理昨日生动新闻;通过今日交通出行提示和今日预知新闻事件提示, 贴近听众,实用生活 谈话体评论:谈话体评论:一般以主持人(记者)主持,嘉宾或现场观众参与,在演播室或其它固定场 景,围绕某一新闻事件或公众关心的话题,通过访谈,讨论面对面直接交流的方式,是一 种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的节目形态 政治性评论:政治性评论:着重从政治上,理论上阐明党的有关路线,方针,政策,分析形势指明任务1、联系实际简述新闻报道为什么要配发评论联系实际简述新闻报道为什么要配发评论新闻报道配发评论是由新闻本身在传达意见性信息上的不足引发的新闻报道配发言论的原因主要是出于强调的需要、补充的需要和平衡的需要,以更好地实现新闻传播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作用1)强调的需要配发评论可以突出报道思想、强调报道意义、彰显报道的价值,增强传播效果一些新闻所包含的信息和意义往往不是外显的,需要借助于评论,以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拨出来,配发评论就起到了这种“点晴”的作用。
例如关于孙志刚案件的报道,只看报道,人们可能很难真正意识到这一事件背后的含义,执法人员的恶行一定程度上掩盖或冲淡了人们对制度层面的思考,这时,一篇《谁为一个公民的非正常死亡负责》就显得极其必要2)补充的需要新闻报道是对已经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满足的是公众对事实性信息的需要,强调客观叙述,一般不直接发表议论在这种情况下,评论为新闻传播者开辟了分析议论的空间,满足了公众对意见信息的需要配发评论可以增加相关背景,深化报道思想,弥补报道不足,延伸报道视野如一篇关于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的报道,读者看后大多停留在对事件本身的唏嘘不已,而就此配发的新闻评论,补充了车臣非法武装与俄罗斯当局长期冲突的背景,以便读者了解事件发生的必然性;而评论中对事件的点评、局势的分析,又可以让读者继续思考:恐怖分子为什么这样做?这种惨案会不会再次重演?这些矛盾和冲突何时才能了结?对我们的借鉴何在?等等,使读者在更宽广的视野下,更深入地认识事件,更深刻地思考问题3)平衡的需要配发评论还具有调整立论角度、避免报道偏向、调节舆论温度、平衡社会心态、避免传播误区的作用新闻传播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但一些新闻报道由于题材及报道重点等原因,难免在传播中产生一些盲点或误区,这时就需要同时发表的新闻评论加以弥补和矫正。
比如《新京报》前不久报道了一农民工将其客死他乡的民工朋友的尸体运回家乡一事,对这一报道读者会产生多种理解,有人会批评该农民工愚昧,有人会认为他在朋友生病时没有尽到责任等,在当天的报纸上同时刊载了一篇针对这则新闻的评论,文章转换了一个角度,肯定了这位农民工的善良与诚信,某种程度上起到平衡报道的作用2、、举例说明,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有何异同?举例说明,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有何异同?答:相同点:都是新闻写作的一种文体,一种表现形式都遵循新闻写作的规律,符合新闻的要素,有较大的新闻价值,有强烈的新闻性都注重时效性,都是以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为主题;注重新奇性,有新的表现手法和新的角度都要以事实为基础,符合新闻真实性的要求二者都是发表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并传递给受众的不同点:1、传播内容不同:新闻报道是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新闻评论是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议论的基础上得出的意见和观点2、传播目的不同:新闻报道的目的是,满足公众对事实性信息的知晓权;新闻评论是,满足公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和话语权3、传播方式不同,新闻报道是用事实说话,以客观的叙述,描写或记录等方式,再现事物的状态和来龙去脉,一般不直接发表评论;新闻评论是直抒胸臆,用判断、评价、分析、议论等方式直接对客观事物发表看法,但是不排除对实施必要的叙述或记录。
4、传播要求不同:新闻报道要求以真实性为原则,报道中以讲清楚事实为基本条件;新闻评论以公正性为原则,引入事实性信息不要求 5 个 W 俱全,注重时效性和时宜性的统一,将球前瞻性分析与规律性认识3、、什么是新闻述评并简述其类型什么是新闻述评并简述其类型答:新闻述评又称记者述评或述评新闻,简称述评,是一种以事实为基础的评论,以评论为核心的新闻主要由媒体记者采写,一般是抓住当前形势和工作发展中某一重要的或转折的时刻,或针对某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借助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用有述有评、评述结合的方式,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揭示事物本质,指明前进方向,给受众以启迪和引导,现实性和指导性都很强包括(1) 、形势述评,主要指政治形势、经济形势、军事形势和国际形势等,其范围大至世界形势,小至世界上某一局部或某一地区的特定形势这一类评述,通常是记者抓住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取得显著进展的某一阶段,抓住倾向性问题,及时的分析形势,展望未来,指明方向,通过总结经验,揭示规律,有利于正确引导舆论要求大量使用背景和新闻材料,知识性强,有较多分析2) 、事件述评,对国内外重要事件或由广泛影响的新闻事实,如国际上某个国家某个地区发生的重大事件,比如,政权的更迭、人事变动、战局的发生与发展等,进行分析和解释,揭示事态的性质、意义和趋向,帮助受众辨明真相,澄清是非,以获得正确的认识。
这一类述评,虽然有时候个人署名,但往往具有一定权威性譬如,新华社记者就一系列国际事件发表有影响的述评,国际舆论往往把这看作是代表我们国家和政府的观点和态度的在特定情况下,对国内某一重要事态的发生或发展,记者也是可以进行述评,以表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的3) 、工作述评,抓住实际工作中,提出的人们普遍关心的紧迫问题,依托一定的典型或有说服力的事实,提到党的路线和政策的高度来进行阐释,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揭示事物发展的前途,对实际工作者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这类新闻述评,由于评述的面很广,涉及各条战线,指导着各行各业,因而运用最为普遍,在报纸上较为常见4) 、思想评述,针对现实生活中处于萌芽状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倾向,通过典型材料,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帮助受众澄清糊涂观念,提高思想认知这一类新闻述评,比较接近于思想评论,都是针对一定的思想倾向发言,但又不能等同于思想评论它往往以典型材料为主,从事实出发立论,使所议之事、所论之物都具有时间、地点的条件,因而更给人以现实感4 4、举例论述电视新闻评论的类型举例论述电视新闻评论的类型答:(1) 、口播类评论:采用包括本台评论、编前话、编后话等形式,由主持人(或评论员)直接发表评论或播音员直接进行口播的评论方式。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本台评论2) 、谈话类评论:包括访谈式(主持人与嘉宾实时连线进行一对多访谈) 、论坛式(主持人与嘉宾漫谈或论辩、评论) 、参与式(受众可以直接连线或线上参与的评论或讨论)凤凰卫视《时事开讲》(3) 、电视述评:包括记者现场报道、意见整合、主持人点评等将新闻事件与评论相结合的夹叙夹议的评论方式中央电视台《新闻 1+1》5、、主持人评论的应用范围体现在哪些方面?主持人评论的应用范围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个人评论栏目中的运用;专题节目中的运用;杂志性栏目中的运用;现场直播节目中的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