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汇总7篇.docx
31页有关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汇总7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五(1)班上学期期末检测,平均分为68.2,合格率为73%,优秀率为42.7%本班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入渗出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 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1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生活中有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把握教材的内容,吃透教材的前后联系,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做到对学生基础摸清,好、中、差生做到心中有数,更好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优生优培,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 2.不断学习业务理论,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直观教学,通过教具、挂图、投影仪等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从实物中认识并掌握数学概念知识 3.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继续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4.继续深入开展“小班化教育在农村的实验与研究”,使学生在等高、等爱、等距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5.制作必要的数学教具,为有效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而准备 6.认真写好每节课后的反思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五年级4班现有学生56人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可从三年级一直到五年级,都是自己带过来的,所以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比较充足,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但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现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本册教学重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三)本册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本册教学总目标及要求: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1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工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习惯 四、本册教学措施: (一)常规方面: 1、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还应同年级其他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2、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7、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二)后进生转化方面: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4、老师的要及时,当然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后进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三)优秀学生培养措施 1、保护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质疑 2、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指导学生自学,课外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抓优指导 五、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继续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开展“争星榜”、发送小喜报的形式,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2、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学习各种资料,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六、计划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习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3、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习、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习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习题 4、重视差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帮助差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直至学生真正弄懂为止;对差生的作业保证做到面批面改 5、加强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