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纪震荡_阿拉伯世界政治动荡的原因和前景.doc
9页世纪震荡:阿拉伯世界政治动荡的原因和前景西北大学黄民兴进入2011年,从突尼斯开始的民众示威迅速演变为椎翻欣府的行动,其示 范效应很快传导到了阿尔及利亚、埃及、利比亚、摩洛哥、约旦、也门、伊拉克 和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甚至阿蠅和巴林这徉的富裕的产油国可以说,目前的 阿拉伯世界直If着自菜二次tk界大战以来前所未有的政治形势,或者说政治危 机现根据个入掌握的有限材料,就相关重大问题作一宏观分析一、当前阿拉伯世界政治动荡的主要原因(2三一第二辑)1. 社会经济问题的长期存在除了资金富余的海湾产油国外.大多数阿拉伯 国家近几十年来一直存在突出的经济问题'女口:经济增长缓慢;产业结构转变缓 慢,工业化程度低;文盲比例高;贫自分化严重;失业率高;经济自由化和国际 化程度较低;原料在外贸出口中占据巫要地位;吸收外资少近年来情况虽然有 所改善,2007年.突尼斯在世界经济论坛期间被评比为非洲大陆经济竞争力第一 的国家,但民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埃及.冃前每天生活费在2美元以F的民 众占全国总人口的40%o即便在产油国.也存在着财富两极分化、失业、教派歧 视等社会问题如利比亚贫困线以下人口达1/3、巴林存在着教派问题等。
2•政治民主化进展迟缓阿拉伯世界普遍存在着威权主义政治,不论是共和 制国家还是君主制国家尽管一些国家已实现多党制.但权力仍髙度集中于个别 政党、君主,存在着克里斯玛式的个人统治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突尼斯前总统 本•阿里、也门总统萨利赫在任均已超过20年,甚至达到30年;叙利亚、埃及、 利比亚等国还出现政权家族化倾向063.阿拉伯地区人口的年轻化°阿拉伯地区的人口增长居于世界最高之列,因高端论坛此30岁以F人口占埃及总人I」的约65%0年轻人往往不安于现状•思想活跃, 他们对老一代民族主义领袖的业绩所知不多.对生活的要求更高•但却无法得到 满足,而他们的失业率也最高(埃及15-29岁年轻人的失业率为25%),并且无 法参与政治他们是这一场政治地震的主力军4•公民社会的发展受教育阶层和中产阶级的壮大及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使 公民的权利、民主意识强化,素质提高,组织性增强,这突出表现在突尼斯和埃 及动荡过程的相对顺利和非暴力特征,保证了政权较为和平的过渡两国的军队 也采取了中立立场类似情况也存在于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约旦、也门、伊拉 克和叙利亚等国家部落社会的利比亚和也门则是两个相反的例子,公民社会发 展的落后使两国向另一个方向发展。
HIGH-END FORUM0625. 全球化时代阿拉伯国家社会经济问题的进…步凸显近年来,•一些第三世界 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号称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歿、巴西等,伊斯兰国家中有土 耳其、印度尼西亚但是,阿拉伯世界则鮭有舞坂,在二十国中只有沙特名列英 中,但它是产油国埃及虽然也;波当做新兴经济体之一,近几十年的经济改革有一 定成效,佢问題不少因此,其他新兴经济体的飞速发展使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迟缓 更加刺目.引起许多阿拉伯国家民众的强烈不满.而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的 恶化.如食品价格的上涨,则进一步推动了阿拉伯地区社会政治矛盾的口热化6. 阿拉伯国家在外交上缺乏主动性长期以来,许多阿拉伯国家屈从美国的政 策.在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协调对伊朗政策、解决阿拉伯世界内部问题、推动区域 合作等方面毫无建树,使整个阿拉伯世界处于迷茫中例如,埃及协助以色列压制 哈马斯,对拉法边境口岸进行封锁,使加沙地带的社会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7. 信息化时代对政治运动的影响表现之一为网络和的广泛运用,使反 对派的示威具有来无影去无踪的特点,当局难以觉察和压制表现之二是电视的 普及例如半岛电视台等较为自由的媒体的发展.使抗议画面迅速传播到整个阿拉 伯地区和全世界,激起更加广泛的抗议和国际压力c因此,我们所看到的.是一 场信息化时代的民众运动。
表现之三更值得关注,就是信息时代私人和公共信息 隐秘性的缺失现在,门户网站、各种机构掌握着大量个人信息,而最近的维基 解密则暴露了国家机密的脆弱性•出现了所谓“维基解密革命”之说英国 M 察家报)网站文章指岀,25年之后.“隐私将成为我们祖辈的占怪强迫症7社 会运动古已有之,唯其形式随时代而变化8. 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对西方式“民主” “自由”的鼓吹美国长期以来一直①《对今后25年的预测〉.〔英〕《观察家报》网站,2011年I月2 Fh宣传中东应当实现民主化,并对阿拉伯国家施压,资助当地的反对派组织,这些 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次动荡中,美国从最初的观望逐渐转向支持抗议民众, 推动当政者辞职,向埃及和突尼斯新政权提供经济援助,甚至与英法联合对利比 亚政府使用武力9. 阿拉伯世界的整体性,源于其同种同教同文以及问题的类似性当一国发 生运动时,很快波及其他国家例如,埃及民众成功地推翻现政权对利比亚产生 了重大影响和示范效应二、当前阿拉伯世界政治地震的性质和特点关于当前阿拉伯民众抗议的性质(是政治性还是经济性的)存在争议我个 人认为,它的开端是社会经济性的,但迅速向政治性演变,因为上述国家的矛盾 涉及各个方面.而民众的强烈不满已经压抑了太长时间。
可以说.这次运动是战 后阿拉伯世界继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辿•辽运动、五六十年代共和主义浪潮和后 冷战时期的“民主化”浪潮以来,又一次波及整个地区、规模前所未有的民族民 主运动高潮°二战结束以来阿拉伯世界的前述四次重大的政治运动的区别主要表 现在以下方面:□经贸论坛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三一第二辑)1. 地域范围的逐渐扩大°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独立运动中有6国独立(叙利 亚、黎巴嫩、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苏丹).卷入运动的国家更多五六十 年代共和主义浪潮推翻了埃及、伊拉克、也门和利比亚的君主制,冲击了约旦和 黎巴嫩,影响到沙特后冷战时期“民主化“浪潮主要涉及北非国家,部分影响 到海湾国家,而此次运动影响范围已经波及12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在大多数国 家已经趋于稳定,但未来运动仍有扩大的可能2. 目标的递进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独立运动以国家独立为目标,五六十年 代的共和主义浪潮以推翻君主制为目标,后冷战时期“民主化”浪潮以多党制和 市场经济、社会变革为目标这次运动的目标是反对威权主义统治,争取社会平 等、经济繁荣、政治民主和外交独立,是本地区民众经历了战后几十年来“阿拉 伯社会主义”、自由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等各种选择之后用实践对本地区的现代 化道路作岀的新选择。
3. 草根性日趋明显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独立运动和五六十年代共和主义浪 潮是由贵族、资产阶级、军人、小资产阶级组织发动的半自上而下的政治行动, 后冷战时期“民主化”浪潮是官方自上而下的运动这次运动则是真正的自卜-而 上的自发而广泛的群众运动,冇点类似于1979年伊朗的伊斯兰革命高端论坛4•同时性更加突岀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独立运动持续13年,五六十年代共 和主义浪潮持续6~7年.后冷战时期“民主化”浪潮持续3~5年这次运动则在 两个月内波及12国,具有非常明显的同时性事实上,它还在一定程度上对伊朗 产生了冲击5•形式的不同在运动的形式上.20世纪四五卜年代的独立运动为基本I:和 平的非殖民化运动.五六十年代共和主义浪潮为军半政变和内战,后冷战时期“民 主化”浪潮为改革运动这次运动主要为非暴力的游行示威.这是以往未有的%HIGH-END FORUM064早在十几年前,埃及著名的女历史学家阿法夫•卢特菲•赛义徳•玛尔索就对 1952年埃及革命进行了口己的阐释,从埃及当代史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解读为前 局势的某种线索:“1952年革命……是极其惊人的,它给埃及带来了曾液人广泛 讨论的新事物:变革.推翻君主政体和腐朽的统治精英。
之后.人们开始対他们的 腐败、贪婪、搞裙带关系和无能感到失望 2尽管战后阿拉估世界经历了一波乂一 波民族民主运动和某种程度的经済发話,但并汝荷从根本上解决内部的结构性矛 盾.这些矛JS最终都归结为长期戏来政府在国家发展、治理、外交等方面的无能, 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这种矛盾终于如同火山一般大面积爆发了三、当前阿拉伯世界政治动荡的发展方向和类型首先,从地理范围和态势上看,这一场被称为“阿拉伯之春”的政治动荡在 总体上已经趋于稳定,卷入运动的国家从过程和结局看大体有如下类型:1. 埃及和突尼斯埃及和突尼斯通过和平示威和军队中立成功地推翻了现政 权,转入建设新的政治体制阶段西方已经对两国允诺提供大量财政援助自由 主义党派和伊斯兰政党在即将进行的大选中可能上台,推进国家的政治经济变 革.军方则在幕后操纵权力,从而形成土耳其、巴基斯坦式的政治模式'但相关 国家最终结局尚不明朗,因为在这些国家,反对派组织众多.尚不存在拥有广泛 影响的政党和领袖另外,军方对它在最终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和立场尚不明确2. 利比亚和也门由于当局的镇压.利比亚陷入内战,西方世界通过联合国禁 飞决议公开支持反对派尽管K扎菲的倒台已经可以预期,但战后的利比亚仍面临① 一些外国分析家认为,这场运动是西方事先策划的:如法国悄报研究中心主任埃里克•徳纳塞认为•阿 拉伯“革命”是柔性军事政变•因为运动的领袖们早在2007-2008年就参加过黄国的非政府组织举行的各种 会议,而埃及和突尼斯的军方首脑在“革侖”前曾到美国访问.“革命”中更迭的只是领导阶级、,见〔法〕《论坛 报>,2011年6月2日。
② 松涛编校:《西方中东学者纵论中东史和历史研究之 关于中东研究及学者的个人观点⑴》•载《中东研究>,2002年第2期.着政治、经济重建的重任.前途不明朗处于胶着状态中,总统已经离开国内3•叙利亚这里的示威似乎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存在着外部(一些西方媒 体指海湾的个别阿拉伯国家和美国)的有意煽动,以便借机打击亲近伊朗的复兴 党政权在当局的强力镇压下,反对派的活动已经趋于平静另一方面.当局也 采取了诸如解除实施了几十年的紧急状态法和释放政治犯等措施4. 巴林巴林是唯一爆发激烈冲突的阿拉伯产油国.主要是教派冲突,矛头指 向君主制,但近期在其他产油国的支援下已经平静下来巴林的改革势在必行5. 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约旦、阿曼这些国家波澜不惊.半局已经比较成 功地稳定了局势,原政权继续生存.或者同时重组内阁.进行程度不同的改革 (摩洛哥国王自动放弃了部分权力)能否完全化解矛盾还有待观察6•伊拉克和巴勒斯坦地区前者岀现了小规模的示威,后者改组了内阁.法 塔赫与哈马斯建立了联合政府其他阿拉伯国家则比较稳定.尽管个别国家(如沙毬)的形势一度十分紧张总之.“阿拉伯之春”将对阿打:伯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政治上,它将不同程反趣推动阿拉伯国家尤其是共和国政治体制的变革可以 说.此前阿荷伯地区的“民主“个案都是美国在枪炮下推销给本地区的,如巴勒 斯坦(1993年)和伊拉克(2003年)•但现在埃及和突尼斯将成为由本地区自发 产生的民主实验室利比亚也将在战事结束后走上伊拉克的道路,开始民族国家 重建的试验在其他国家(主要是君主制国家).某种程度上的政治改革也必不 可免"在经济上.自由化、市场化的改革可能将会延续,但也可能出现变数(例 如穆巴拉克推进的市场化改革)0(2n二第二辑)经贸论坛理论研讨会论文集许多外国学者对这次运动给予枳极评介美国著名学者沃勒斯坦认为.这是第 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拉伯大起义以来的第二次阿拉伯大起义;日本报刊认为.这是 1989年以来世界政治体制的又一次巨大变革;阿盟秘书长、埃及前•外长穆萨也认 为,埃及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本人对此表示欢迎.并有意竞选总统事实上,这一 运动打破了长期以来西方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即“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