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对外贸易概论.doc

24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55471403
  • 上传时间:2023-06-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9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及其原因湖南澧县九垸中学 曹中原 湖南澧县澧阳镇实验小学 刘常青宋代海外贸易盛况空前,是我国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黄金时代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宋代同海外的联系比前代更广. 宋代人对海外的地理概念比前人更加清晰,专门记载海外情况的著作就有《海外诸善地理图》、《诸蕃图》、《诸蕃志》、《岭外代答》等好几部,其中对非洲的记述比前代更为广博,如东非的层拨国(令桑给巴尔)、中理国(今索马里)北非的木兰皮国(实指柏柏尔人在摩洛哥建立的阿尔摩拉维王朝)、施盘地国(似为埃及的杜姆亚特港)、默伽国(今摩洛哥)、勿斯里国(今埃及)等宋代与中南半岛、南海诸国、大食诸国、西亚诸国的贸易比前代更为红火,与高丽、日本的来往也比前更为密切,高丽和日本都辟有专门对宋贸易的港口. (2)宋代进出口货物的种类、数量比前代更多 宋代进出口货物达410种以上按性质可分为宝物、布匹、香货、皮货、杂货、药材等,单是进口香料,其名色就不下百种.由于品类繁多,为便于征税就把进口货物分为粗色(一般也很复杂据日本学者藤原明衡《新猿乐记》统计,仅日本进口“唐物”就达41种)进出口货物还有不同的来源和市场如南海地区主要进口香料、宝物、皮货、食品;精刻的典籍主要销往高丽和日本. (3)宋代贸易港口更多,政府对海外贸易的管理更细。

      宋代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设有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5个市舶司,市舶司下有的还设有市舶务、市舶场等下属机构.宋神宗元丰三年,政府正式修定“广州市舶条(法)”,委官推行,并援用于各市舶司 (4)宋代海外贸易的规模更大,经营者身份更复杂 据吴自牧《梦梁录》记述,宋代海船可乘五六百人以上海船很多,据推断,福州一地就有300余艘宽一丈二尺以上的海船大批海外蕃客来华贸易且“住唐”,也有中国海商、水手住蕃的现象. 宋代海外贸易接经营者身份可分官营和私营2类官府经营又分2种:一种是国家之间的以交换礼物形式的所谓“贡”“赐"贸易这种“贡”“赐”贸易是很频繁的据《宋史》、《宋会要》等不完全统计,高丽向宋派出的使臣达30多次,另一种是宋政府派使臣到海外贸易私商经营也分2种:一种是权贵和官僚:一种是民间商人,包括豪家大姓和中小商人 宋代海外贸易如此兴盛,怎样解析这一现象呢?这个问题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因为凭学生的知识储备,完全可以从多个方面解析这一现象 (1)从地理条件看.自唐代安史之乱后,吐蕃、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相继崛起,隔断了宋朝与海外的陆路联系,于是东南方的海路就成了宋朝对外贸易的唯一通道,海路贸易因而更加兴盛。

      (2)从国际环境看十字军东征、塞尔柱突厥人的兴起,迫使活跃的阿拉伯商人把贸易视线转移到东方,向东方开辟商路,越来越多地出入我国沿海口岸这就从客观上为宋代的海外贸易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3)从国内环境看.宋代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由于北方的战乱,人口流徙到南方,大量南徙的北方人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加上南方优越的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以及南方人经济观念受传统束缚相对较轻,有利于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耕地面积扩大了,稻、麦、茶、桑、甘蔗的种植更为普遍,产量很高,并成为出口产品,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宋代的手工业部门如制瓷业、纺织业、矿冶业、金属制造业在前代的基础上均有所发展;活字印刷术使书籍大量出版成为可能这些都为海外贸易提供了新货源 (4)从政府政策看.宋朝受辽、金的威胁逐渐退缩到东南一隅:政府军费和官俸开支浩大,每年还要负担沉重的“岁币”,不得不想方设法开辟新的财政来源,因而更加重视海外贸易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建于唐代的市舶机构,而且疏浚海港,增辟口岸,制定条例,积极鼓励外商来华贸易,还对市舶官员招徕蕃商的成绩予以奖惩.同时,积极支持华商出海贸易.北宋中朝以后,海外贸易的收入一直占宋朝全年收入的很大比重,对此宋高宗慨叹道:“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联所以留意于此,庶几可以少宽民力耳。

      (5)从技术条件看.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是宋代海外贸易的另一重要原因宋代造船业的规模和制作技术,都比前代有明显的进步.东南沿海主要海港都有发达的造船业,所造海船载重量大、速度快、船身稳,能调节航向,船板厚,船舱密隔.载重量之大,抗风涛性能之佳,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航海技术的进步表现在海员能熟练运用信风规律出海或返航,通过天象来判断潮汛、风向和阴晴舟师还掌握了“牵星术”、深水探测技术,使用罗盘导航,指南针引路,并编制了海道图这些都大大促成了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 内容提要:宋代是我国海外贸易的大发展时期,宋王朝致力于海上通道,对海外贸易采取鼓励政策国内手工业的发展及海外贸易地区的扩大,造船业、指南针及航海技术的进步造成海外贸易发展的良好社会基础由于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海外贸易逐渐商业化,使官方经营中的贡赐贸易逐渐衰落而以民间贸易为主导的市舶贸易大大发展,成为宋代海外贸易空前兴盛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海外贸易 市舶制度  贡赐贸易 官方经营 民间贸易一 我国与海外诸国的贸易,自秦汉以来即相当发达,唐代有了进一步的扩大,宋代在此基础上则更加发展主要表现为:与海外诸国贸易范围扩大了,沿海对外贸易港口不断增加.进出口商品数量和品种都大大的增加。

      而且这种不断扩大的海外贸易,反过来对宋代社会经济和国家财政发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二 尽管我国海外贸易历史悠久,但在中国历代的经济领域中,它多数时间不占重要地位,而且古代中国的自我中心主义思想极浓,常以同化或感化的方式来对付外夷而历代对外政策的最高指导原则——朝贡制度,也把贸易视为驾御外夷的一种手段,因此在所谓朝贡贸易主旨之下,对外贸易是不受鼓励的.其次,海外贸易是国内商业的延长.重义轻利、重农抑商思想早已深入人心,虽然抑商政策受到一定抵制,但轻商观念的存在是肯定的商业行为既受压抑,对外贸易至少也不会受鼓励而且中国幅员广阔,资源丰富,多数物品都能自给,更使海外贸易显得无足轻重在这些因素阻碍下,即使在对外贸易最盛的宋朝,海外贸易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是较小的,难以与近代史上资本主义的海外扩张相提并论 但宋代作为我国海外贸易的大发展时期,有其历史及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主观方面,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阻塞,导致宋王朝致力于海上通道,以满足当时与日俱增的,统治阶级、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必需的物品,(因为这些物品以前通常依靠陆路进口),而且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已逐步南移,向东南海洋的发展渐趋积极.加上宋代战事频繁,兵荒马乱,财税征收不易,开支繁多,财政极感困难。

      市舶司收入既逐渐增多,地位又偏处东南沿海,无兵事之患因此宋室对市舶司更加重视,对海外贸易也更为鼓励如对外商来贩数量达某一程度者,补官奖励;市舶有功官吏,如招诱舶货抽解达五万贯,抽买乳香及一万两者及纲运舶货入京而无损失者都加官奖励  其次,尽管北宋初期对外来货品全由官榷,禁止民间私与外商贸易但禁令执行困难.熙宁变法后,对已往的政策作了彻底改变一方面放宽海外贸易的限制,将过去未认真执行的禁令废除,以增加贸易数量另一方面则对财政体系作全面的变革,使财税组织更趋系统化、制度化,而将前述化暗为明的海外贸易纳入体系之中,加强管制,以减少财税漏失,增加国库收入因此铜钱出口禁令,往高丽贸易禁令分别于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废除而市舶司则于广、杭、明三州外,增加泉州(公元1087年)、密州(公元1088年)、秀州(公元1113年)、温州(公元1132年)、江阴军(公元1132年)和澉浦(公元1246年)六处,以加强管制海舶出入,增加舶税收入等 在客观环境方面,东洋贸易地区的出现是最值得重视的事北宋以前,中国与南海的贸易只限于与位于广州西南方的国家交易因此广州商贾都于冬季乘东北季风南下,即可抵达三佛齐(即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旧港)从事贸易,其后由于阇婆(瓜哇、婆罗州)以及在今菲律宾群岛的麻逸逐渐开化,使我国与南海贸易地区日渐扩大。

      东洋地区开始与宋交往,是宋代对外贸易兴盛的另一因素 在航海方面,宋代有惊人的发展.造船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交通工具宋代很多地方都有造船厂宋太宗至道末年各州一年造船总额为3237艘①南宋海船最大载重量可达数万踌斛“长几五丈,虽有恶风怒涛,截然不动”②宋代人出海多使用尖头,尖尾的福船,特点是吃水深,抵御风暴浪涛的能力强;还发明了将船舱分为数格予以密封的水密舱的办法,加强船只航行安全;宋海船多桅多帆,既增大了迎风面又便于利用多面风,每船有大小两锚,遇风浪紧急处也可安然停泊;船舵也不只一具;行船时使用测水铅锤,以防搁浅③.海船归私人所有,造船业的发展,大量民用船只的存在为海外贸易提供了充足的交通工具在航海技术方面,最善于对风向的利用我国沿海有极规律的季候风,广、泉市舶官吏每届风期,均有祈风之举,“使风之从律而不愆”说明宋人对季候风的了解,指南针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航海技术据《萍洲可谈》和《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舟师"在海上航行时,“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曰"遇到阴晦天气“则用指南浮针以揆南北”宋代出现了将指南针安装在刻有度数和方位的圆盘上的罗盘针指南针是全天侯的导航工具,开创了航海史的新纪元,推动了中国海上贸易的发展。

      以上这些主、客观的有利因素就成为宋代海外贸易鼎盛的重要因素.那么宋代海外贸易产品是如何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最终完成商品这一职能的呢,这就是涉及到产品的经营 珀尔修斯之弓 2007—03-31 11:42 三  官方经营和民间贸易,是宋代海外贸易的两种经营方式而官方经营又包括以“朝贡”“回赐”为名,由政府和外国贡使进行官方交易而所谓“贡”“赐”的货物可免交商税而对海外非朝贡物采用市舶贸易的征税制度.另外一种官方经营模式就是官营购销业务采用市舶制度进行管理民间贸易主要是宋人民营泛海兴贩,由政府经营舶来商品购销流通业务对于部分一般商品,民间泛海兴贩“商人得为已物",允许“从便货卖"营业. 但无论是官方经营还是民间贸易,都需要物质产品的丰富以及产品具有其发展外贸的优势因此,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下宋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宋代南方农业在耕地面积、水利工程、粮食作物生产等方面都有发展,为手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北宋中叶各地矿冶共271处,每年产铁824万斤④宋神宗时发课铜1460万斤,年铸钱506万贯⑤,分别为唐代最高年产的22倍和15倍而且宋代的冶炼技术有很大改进,冶炼用的鼓风器由木制风箱代替了以前的皮囊。

      风箱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而定,因而风量、风压都有显著增加炉温的提高便于冶炼出优质的金属.宋代在很多地方发现了大煤矿在陕、豫、晋、鲁、冀等地设有多处专管采煤的机构用煤已比较普遍,民间也开始用煤,“河东民烧石炭,家有囊冶之具”宋代丝织业产量很大,北宋末年仅婺州(今浙江金华)一地上供罗每年就有5万匹,④由此可见宋代丝织品产量惊人宋代制瓷业取得了突出成就工匠熟练掌握了配釉烧制技术,能烧制出各色瓷器,器形也千变万化,窑址各地有100多处不仅是官方,民间手工作坊在矿冶、丝织、制瓷行业中也都发展起来如徐州利国监“凡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藏镪巨万”⑥民营手工作坊的生产主要是以出卖为目的产品进入市场,扩大了流通,为海外贸易提供了充足的货源这样就有了发展海外贸易的物质保障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为维护政治上居高临下的地位,总是以较高的经济代价保持着与其它国家的贡赐关系这既是一种政治外交关系,同时也是一种贸易关系只不过贡赐贸易的政治意义远远高于其经济意义.但是,随着中外贸易规模的大幅度增长,宋政府对贡赐贸易的态度也随之有所改变从各时期贡赐贸易的发展可见一斑宋初宋廷对贡赐贸易不加限制,任其发展.外国贡使携带货物均被视为贡物,宋朝对各部分贡物给予高于其价值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