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年度甘肃省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法律法规通关题库(附带答案).docx
53页2024-2025年度甘肃省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法律法规通关题库(附带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对评价机构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组织或委托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评价机构进行抽查,并向()有关情况A.社会通告B.相关机构和组织公布C.社会公布D.相关机构和组织通告【答案】 C2、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下列情形中,属于应当提出不予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意见的是( )A.评价方法选择不当的B.基础资料、数据失实的C.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明确的D.依据现有知识水平和技术条件,对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的程度或者范围不能作出科学判断的【答案】 D3、根据环发【1999】178号文件要求,如果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 )A.独立评价B.特殊评价C.单独申报D.专项评价【答案】 D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 )的协调发展A.经济、政治和环境B.经济、社会和环境C.经济、人才和环境D.经济和环境【答案】 B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关于自然保护区内部分区的划定及保护的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自然保护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B.严禁开设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参观、旅游项目C.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D.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的原有居民确有必要迁出的,由保护区管理机构予以妥善安置【答案】 B6、《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所称基本农田是指依据( )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A.农业区划B.农业发展规划C.基本农田保护条例D.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答案】 D7、2016-6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择伐、皆伐和渐伐方式,皆伐应当严格控制,应在采伐的当年或次年内完成更新造林A.国防林B.风景林C.环境保护林D.成熟的用材林【答案】 D8、2016-6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下列关于保护耕地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开垦耕地计划C.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D.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的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答案】 B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重点排污单位应当( )。
A.委托第三方管理和维护监测设备B.保存原始采样记录,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D.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安装使用自动监测设备【答案】 C10、我国《环境保护法》中的“环境”是指( )A.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总体B.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总体C.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D.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答案】 D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关于核设施选址、建造、营运、退役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办理核设施选址审批手续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B.在申请领取核设施建造审批手续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C.在申请办理核设施退役审批手续后,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D.在申请领取核设施运行许可证审批手续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答案】 C12、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 )A.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和省级保护野生动物B.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三级保护野生动物C.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省级保护野生动物、县级保护野生动物D.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答案】 D13、《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配套建设( ),且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A.节水设施B.污水处理设施C.中水回用装置D.清洁生产设施【答案】 A14、依据《土壤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应当制定规划,完善相关标准和措施,加强农用地( )使用指导和使用总量控制,加强农用薄膜使用控制A.农药、化肥B.农药、C.种子、化肥D.化肥、【答案】 A1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关于饮用水源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排污口B.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C.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D.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涉及饮用水水源的建设项目对环境的敏感程度,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范围,确保饮用水安全【答案】 D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 )应当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其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加以利用;对暂时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建设忙存设施、场所,安全分类存放,或者采取无害化处置措施A.企业事业单位B.工业企业C.产生固废的工业企业D.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工业企业【答案】 A17、跟据《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关于农用地分类管理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农用地划为优先保护类B.各地应将符合条件的安全利用类用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C.永久基本农田应实行严格保护,任何建设项目不得占用D.严格控制在优化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答案】 D18、2018-46、某机械加工企业生产废水排向农田灌溉渠道,不能稳定达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关于该企业水污染防治措施相关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企业应改进处理工艺,使出水稳定达到污水排放标准B.该企业应改进处理工艺,使出水稳定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C.该企业应改进处理工艺,使出水稳定达到相关回用标准后全部回用D.该企业应改进处理工艺,确保下游最近的农田灌溉取水点的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答案】 C19、申请评价资质的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资料申请评价资质的,环境保护部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评价资质,并给予警告,申请机构( )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评价资质A.一B.二C.三D.五【答案】 A20、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不属于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的要求A.积极妥善处理重金属污染历史遗留问题B.健全重金属污染健康危害监测与诊疗体系C.加强重金属相关企业的环境监管,确保达标排放D.对重点防治的重金属污染地区、行业和企业进行集中整治【答案】 B21、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未作规定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应( )。
A.由建设单位报请具有审批权限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B.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C.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议,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D.由具有审批权限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议,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答案】 C22、依据《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应当经审查小组( )以上成员签字同意A.三分之一B.二分之一C.四分之一D.四分之三【答案】 D23、依据环境保护部环发[2009]96号文《关于学习贯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落脚点是保障矿产资源开发区域的( )A.经济发展B.生态服务功能C.环境质量的改善D.总量控制指标的落实【答案】 B24、2013-76.某公路工程拟通过内部未分区的自然保护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该建设项目须( )A.避绕该自然保护区B.降低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C.缩小路基宽度,禁止设置取弃土场D.优化路由,缩短通过该保护区路线长度【答案】 A25、依据《关于加强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化工园区开发建设规划应结合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规划要求,以( )为指导,按照一体化建设、分层次布局的原则科学制定。
A.环境保护理念B.生态优先理念C.循环经济理念D.清洁生产理念【答案】 C26、禁止兴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及海岸( )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A.排放废气B.转嫁污染C.排放废水D.排放废油【答案】 B27、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关于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规划编制机关在报送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可以不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B.审查小组中专家人数不得少于审查小组总人数的三分之二C.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的专项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小组的专家应当由审批部门制定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的专项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办法,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答案】 D28、建设涉及环境敏感区的项目,应当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确定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 )A.不得擅自提高或者降低环境影响评价类别B.不得擅自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类别C.不得擅自降低环境影响评价类别D.不得擅自降低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但可以据实际情况提高类别【答案】 A29、根据《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关于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包括有关工程对近岸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分析和评价的内容B.海洋主管部门在核准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