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语文复习语言表达与运用人教新课标版.doc
12页中考语文总复习9:语言表达与运用要点梳理考点梳理 语言表达运用,是中考语文中必考的内容这也是考查同学们掌握语言水平的重要手段新课标要求,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这一题型命题形式比较灵活这一特点,在近几年趋势越来越明显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句式的选用与变换;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仿写(续写)句子、压缩语段口语表达,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交际情景中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及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句子的仿写与续写,着重考查学生语文分析能力和组织表达能力,能较全面地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在语言运用方面的创新能力 近年来,在一起地方的中考语文阅读中,最后一个题目,也往往会结合阅读的内容,来考查语言表达与运用这也应该引起同学们注意的一个问题 知识梳理 因为这一题型的命题形式比较灵活,这给不少同学们的复习备考,带来了不少困难更有不少同学们,根本不去准备这一部分内容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要明白一点,不管形式如何变化,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先了解句式变换(句子专题已讲)、口语交际要求、仿写句子和压缩语段的相关知识。
一、简明、连贯、得体 1.简明 所谓简明,“简”是对量的要求,指不重复罗嗦;“明”指清晰明白,是对表达效果的要求 要用语简明,必须做到: ①用语尽可能少,不重复,不说多余的话; ②用语明确,力避歧义、含混; ③用语须朴素,力避晦涩难懂; ④句子宜短不宜长 2.连贯 把若干句子组织在一起的时候,就要注意句子内容的衔接,语气的通顺畅达,也就是要注意连贯 对连贯的考查有两种方式,一是句子的衔接,二是句子顺序的调整 句子衔接要做到: ①话题保持同一,对于记叙类,陈述的角度要一致,即陈述对象(通常就是主语)不可轻易更换;对于议论类,观点前后要一致,观点和材料要保持一致 ②内容要合乎事理,符合逻辑,保持内在的一致性 ③语句要前后照应,比如问与答的照应,前面的排序与后面的排序的照应,指代的前后照应,句式的前后照应,关联词的前后照应等 调整句子应遵循: ①中心和思路是排序的内在依据,因此明中心理思路最为重要明中心,对于记叙说明类,要明确记叙说明的对象;对议论类,要明确论题或论点理思路,记叙说明类,要理出记叙说明的顺序,议论类要理出论证的顺序和层次。
②抓语言标志比如前后呼应的关联词语,反复出现的关键性词语,重复出现的相同句式,前后对应的句子,表示顺序的词语等,这些都是排序的依据,应充分加以利用 调整句子的顺序,一般先确定首句和尾句,然后再排定中间也有的从局部开刀,再逐步扩展到全体,比如说,首先认准了⑤和③连在一起,且必须⑤句在前,③句在后,如果有选项,凡不是⑤③排列的选项一律排除,然后再把剩下的选项比较一下,找出不同点,对照文句,很容易选出答案如果无选项可以利用,排定⑤③后,再看⑤与哪一句有关联,③与哪一句有关联,这样一步一步排下去,也能调整好全部语序 3.得体 运用语言要注意“得体”,也就是说用语要适应语言环境 语言表达得体,要兼顾 6个方面的因素: ①谁说,说话要符合说话人自己的身份 ②说给谁,说话要考虑听话的对象 ③说什么,说话的内容必须精心挑选,确定重点 ④怎样说,选择恰当的句式、语气 ⑤为什么说,目的必须恰当而明确 ⑥什么场合说,选择好说话的时间、地点、氛围等 语言得体,还要注意: ①用好谦敬词语谦称只能用于自身,用于对方就贬低了对方;尊称只能用于对方,用于自身,等于抬高了自己。
②注意词语的褒贬色彩 ③语体色彩必须和谐一致 ④学会面陈和转述当面陈述比较简单,只要根据双方关系,把内容讲清就行而转述,则要根据时间、地点、对象的变化,适当变化内容,主要是称呼和时间的变化 二、仿写句子、压缩语段 仿写句子涉及到句子内容、句式、修辞和字数四个方面的要求,其核心是句子内容和句式特点解题一般分两步:先看题干要求,对所给的句子进行分析,从内容、句式、修辞和字数四个方面审题,明确仿写时必须满足的全部条件要求,这是解题关键,也是前期准备;然后才是造出一个或两个满足这全部条件要求的句子,这是后期仿写 压缩语段是概括类题目,要求同学们在阅读理解材料、分析问题时,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它的本质特征,去掉一切次要的、非本质的内容,提炼出实质性的主干 压缩语段要弄清句与句、段与段、层与层、层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看清思路;概括出的内容要涵盖整体,不能过窄或过宽;要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色彩;概括用语要得体,要符合文体特征,用语应当简明 考点解析 从近几年的考题来看,语言表达与应用部分的题型绝大多数是主观表述题,也有少量的选择题题型示例一 (2010 黑龙江鸡西)根据所给情境按要求表达。
(1)你和王红一起参加鸡西市团委举办的一次大型演讲比赛,你获得了一等奖,而王红只获得了优秀奖,她很伤心这时,你会如何安慰她? (2)获奖后,你想立即把这个喜讯告诉妈妈,在中你会怎么说? 答案:(1)示例:王红,不要气馁,下次成功的一定是你 (2)示例:妈妈,演讲比赛结束了,我得了一等奖 解析:该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1)王红演讲比赛的奖项不是很理想,你在安慰她时就要用鼓励的语言2)根据第(1)题所提供的情境,要说出演讲赛结束后自己得一等奖这件事两个题的称呼要注意对象,表意要清晰得体题型示例二 (2010 浙江杭州)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杭州的建筑工地每年有1000多个,如果把这些工地的围墙适当“美容”一下,它将成为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为进一步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今后,杭州新开工的建筑工地的围墙都要进行美化 现在不少城市的墙绘主要是广告,而杭州的墙绘则比较有江南特色,有些还融入了地域文化有关部门要求杭州建筑工地的墙绘今后要消除盈利性广告,逐步走向公益化,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杭州的文化特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杭州建筑工地围墙要美化得有文化味。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又具体到对新闻内容的概括对于掌握了新闻结构特点的考生来说,相对较易此题难度中等 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关键是要抓住导语部分,新闻的导语一般是它的第一句或第一段话,这则新闻的第一段话就是它的导语抓住关键句“杭州新开工的建筑工地的围墙都要进行美化”,适当进行概括、补充题型示例三 (2010 北京市)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实相关政策,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为达到这个目的,各级政府_________ ① 要让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② 要加快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治理土地沙漠化的进程 ③ 要贯彻由“救助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的工作方针 ④ 要在公共服务和就业等方面满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切实需要 A.③④②①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③②④① 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句子的连贯,是以排序的形式呈现的为达到这个目的,各级政府要做的是跟前面“要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实相关政策,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中的“政策、环境、合法权益”一一对应的,从选句来看依次是③②④,①是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放在最后。
题型示例四 仿照示例,引用一句歌词或一句现代诗作为开头,写一段连贯的话(60字以内) 示例: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毕业在即,我们将带着亲人、老师、同学的微笑和祝福奔向新的征程! 答案示例:“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生的道路本来就充满了崎岖、坎坷,挫折与磨难能使我们学会坚强,勇敢地迎接胜利的曙光 解析:此题为仿写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诵读积累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把握仿写要求,紧紧扣住题干中“引用一句歌词或一句现代诗作为开头”,切不可引用古诗词、俗语等注意内容的连贯性和句式的一致性题型示例五 根据下面故事的内容,体会加点部分的含义,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语句 一个人历尽艰险去寻找天堂,终于找到了当他欣喜若狂地站在天堂门口欢呼“我来到天堂了”时,看守天堂大门的人诧然地问他“这里就是天堂?”欢呼者大惑不解:“你难道不知道这儿就是天堂?”守门人茫然摇头:“你从哪里来?”“地狱守门人仍然摇头欢呼者似有所悟,慨然嗟叹:“怪不得你不知天堂何在,原来你没有去地狱!” 你若 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便是进了天堂;你若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便是进了天堂。
总之,若没有其中一样,你是断然不会拥有另一样的 答案示例:你若经历过痛苦,那么体验到幸福便是进了天堂;你若遭受过失败,那么获得成功便是进了天堂 解析:这是一道特殊的续写题在特定的语境中,要求考生先读懂材料,体会加点词的深刻含义,然后运用逻辑思维,对情节进行合理推理,最后展开想象,才能准确补写出符合句式要求、与语境材料上下衔接的话来此题无固定答案,只要符合文章,与上下衔接即可 题型示例六 (2010 福建龙岩)“生活处处有语文”,请你结合“胡总书记古田过大年”、“玉树抗震救灾”这两个时事热点,完成下列题目 (1)请选择其中一个热点,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描述其中一个活动场面,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有人认为考语文又不是考思想品德,不需要关注时事热点请写出两个理由进行反驳 (1)示例一:当总书记面带微笑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全场沸腾了,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人群中有的踮起脚,有的伸长脖子,有的努力往前倾,都想一睹总书记的风采 示例二:“玉树不倒,青海长青”,一条醒目的横幅悬挂在会场中央当校长简述灾情时,全场鸦雀无声捐款仪式开始了,长龙般的队伍慢慢往前移动,大家一脸虔诚地献上一片爱心。
(2)要点:①扩大视野,增长知识;②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③引导大家关注社会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④学会思考,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觉悟……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表达题紧扣时事,既有想象的场景描写,又有修饰手法的运用,还有辩证思维的运用1)在描述时,要包括以下要点:场面特征;描写细致;运用修辞手法2)首先要明确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然后就语文和时事热点的密切关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反驳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能力自测 1.(2010 浙江杭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补写一段话,要求语意明确,语言得体 在熙熙攘攘的汽车售票大厅的一角,一位60岁左右的男子似乎无视大厅里的禁烟标志,正在一边吸烟,一边等人此时,一位年轻的控烟志愿者,走上前去对这位吸烟的男子说:“________________” 2.(2010 甘肃兰州)口语交际 有人说:“人类进入汽车时代后,也许你可以在城市‘狂奔’,但你获得的感受根本无法和步行相比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