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奥斯丁与英国女性文学.pdf

6页
  • 卖家[上传人]:w****i
  • 文档编号:109082274
  • 上传时间:2019-10-2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60.96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上海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 1 9 96 年第 6 期 习冬淇斤勺厂去莎刁冬国弓粉 ,性 岁忆学 , 裘因 妇女的觉醒和解放从来就是 一个民族 、 一个社会 、 一种文化变革的重 要组成部分 马克 思在《致卢德维希 · 库格曼》的信中指 出 :“没有妇女的酵素就 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 ” , 社 会进步可以用 女性的社会地位来 “精确地 衡量 ’ , ¹ 十八世 纪以来 , 在西方 , 尤其在英国 ., 出 现 了以女性为永恒主题的女作家 她们在作品中为 妇女的命运呐喊 , 为妇女谋求摆脱男尊女 卑的社会侄桔的叛道精神而呕歌 , 是她们所属的那个时代的女权主 义的启蒙者和女性意识觉 醒的鼓吹者 在这些女性作家中 , 简 · 奥斯丁 (17 7 5一1817 ) 在英国女性文学和女权主义发 展史上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 时过两个世纪 , 奥斯丁笔 下 的女性形象至今仍为 人们称颂 一 、 近代英国历史和文化传统中的 女性地位 十八世纪 的英国工业革命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 , 英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 义化的道路 生 产关系的变化动摇了英 国 固有的社会文化传统 但是 , 作为 “精确地衡量” 这个伟大社会变 革和社会进步尺度的英国女性的社会地位 , 却并没有 发生根本的变化 , 因为 当时欧洲的哲学 界和社会学界仍然是 由一些 男权主义者主宰着 。

      他们鄙视妇女 , 把女性比喻成 “猫”, 要 男人 去找女人 时 , 别忘 了带上 “鞭子” (尼采语) , 说什么 “妇女 的第一 品质 , 也是 最重要的品质 , 就是温顺 ”,“妇女 永远应该从属 于 男子或 男子的见解 ” (卢 梭语) 这些思想 对英国社会的 影 响根深蒂 固 英国文学批评家大卫 · 莫那翰在 《简 · 奥斯丁与妇女地位问题》一文中曾尖锐 指出 : 英国妇女 “ 再没有比十八世纪那么不受尊重了 ’,º 妇女遭受的不平等待遇 , 从出生的第一 夭便已开始 尽管英国没有 “ 溺婴 ” 这种残酷而 愚 昧 的 习俗 , 但从人们对婴儿出生 后的议论中 , 就可以看 出女 婴 在当时的英国社会 中遭受歧 视的程度 婴儿 的 出生本是件喜事 , 但人们 当 时对 婴儿 的性别特别敏感 如果是个女婴 , 人 们往往一笔带过 , 如果是个男婴 , 则一 定大 加宣 扬 , 说某太太生了一个 漂亮的男 孩 , 不 加说 明 , 那就有失常理 » 及至女孩成 长 , 本 应 同男孩 子 一样 , 享有接受正常教育的权利 , 但 在 当时的英国 , 妇女 并没 有这方 面的平等权利可 言 。

      人们普遍认为 , 妇女身上应 当体现的美德是 “ 谦卑 、 自我 克 制 、 深居 简 出 ”,“避 开公 众的目光 ’ , ¼ 女子在出嫁之前 , 事事应顺从父亲和兄长 的意 志 , 出嫁 之后 , 就该 “时 时刻 刻 为丈 夫 的舒适 生 活贡献 自己的一 切 ” ½ 当时 的英国 男性认为 , 一旦 妇 女 有了坚强而独特的个性 , 就会失去 她 们身上的 “温柔” 因此 , 在当时的英国社会里 , 女孩子 一般是 没有上学机会的 只有少数相 当富有的家庭才会延聘家庭女教师或送女孩子去 寄宿 学 一 28 一 校读几年书 , 略识之无 在这种社会里 , 一个妇女 , 即使有了文化知识 , 也必 须含而不露 知识妇女想要谋求一 个职业或者进入 当时为男 人主宰的世袭领地—文学创作 , 那简直就是离经叛道行为 他们 认为 , 女 子从事写作 , 必然会把自己暴露在公众面前 , 那样就会丧失 “女子的 品德 ” 如果说 , 未婚妇女从事创作 , 会遇到社会舆论的非难 , 那么 , 已婚妇女要成为一 名作家 , 更是难上加 难了 因为 当时的英国法律不承认已婚妇女的独立 人格 , 把她 们当成丈夫的 附属 品 。

      要是没 有丈夫的同意 , 女性根本不 可能签订合同 , 更谈不上有出版 自己作品的权利 了 因此 , 在十八世纪的英国 , 女性没有广 阔的生存空 间 , 绝大多数成年女子只能通过出嫁 , 依靠丈 夫养活 由于要靠别人 “养”, 妇女 在婚姻 上就 不 可能有多少自主权 , 变相的买卖婚姻 比比皆是 婚后 , 她们 的地位也 不会改善 , 她们往往受到 丈夫 的 颐指气使 , 倍受屈 辱 奥斯 丁曾在给友人 的一封信中调侃地写道 :“昨天 , 霍 尔太太出于惊吓 , 提前几个星期产下 了 一个 死胎 我 想 , 她 一定是不留神偶 尔望 了她丈 夫一 眼 ’ ,¾ 这种说法 , 可 能过于夸张 , 但也从一个 侧 面 反 映了妇女在家庭中倍受压 抑 的心境 二 、 奥斯丁笔下女性意识的觉醒 十八 世纪末 , 欧洲社会的女权思想和女性意识尚处于萌芽 状 态 生活在那个时代 , 奥斯 丁并不一 定具 有十分鲜明的 反 男权主 义 的意识 但是 , 作 为处 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的一位观察 敏锐 , 富 有正义感的 女性 , 奥斯丁从 切身 的 经历 中深 深 感受到 女性受 到 的压迫 、 束缚 , 感受 到女性地位 的 低 下所造成的社会弊端 , 于是她从 心底里发 出了妇女反抗的呼 喊 。

      奥斯 丁的 创作 风 格是平和的 , 风趣的 , 很少有 风云 突变 、 跌 宕起伏的情节 , 更没有慷慨 悲歌的激昂文字 但是 , 细 心的读者 不难从她平静的描述中感受到 她 内心呼 喊 的震撼 (一)闯入 男性主宰的世袭领地 , 为女性命运呐 喊 翻开英国的文学史 , 我 们不难发现 , 统治着文学舞台 的一直 是 一群男性作家 , 他 们的作 品中反 映的基本 上是男性主宰的世界 就以狄更斯的创作而论 , 《大卫 · 科波菲尔》 、 《雾都孤 儿》 、 《董 贝父子》 、 《伟大前程》等流 传 千古 的 名著无一不是以男主 人公唱主角的 小说的情 节都是以男性为中心铺展开来的 由于视角不 同 , 许多男性作家对女性的描写往往有失公允 奥斯丁 对此感触颇深 她在 《劝 导》这部书中就 曾借女主人公安妮 之口驳斥 了 当时文坛上对 女性的歧视 她尖锐地指 出 , 男人受的教育比女 人 多得多 , “笔 杆子 握在 他们手里 ,” 如果按 照书本上 写 的内容来评价女性 , 那必然会得 出错误的结论 ¿ 为 了闯进这个历来由男性统治 的文学创作领地 , 奥斯丁克服了繁重 的家务等带来的种种 物质困难 , 排除了社会和亲 朋对女性从事创 作 的鄙视和非议带来的精神 压 力 , 在十分艰苦的 条件下 , 悄悄地 、 断断续续地在一些小纸片上写下 了她一部又 一部不朽的书 稿 。

      生活在奥斯 丁的时代 , 女性从事文学创 作这一行动本身就是对男权思想的挑战 , 正 如著名 的奥斯丁研究 者玛 格 丽 特 · 柯卡姆所说 , “在那 个时期 , 当作家 本身 , 就 是 一 种体现 了女性意识的行 动 À 奥斯丁在艰苦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中接连创作了六部名著 她的每一部小说都是以女 性为主人公 , 从女性的视角尖锐地揭示 了 当时英国社会上男尊女卑的现象 , 传达了女性为争 取 男女平等而抗争的呼喊 在她的六部小说 中 , 《爱 玛》是以女性命名的 , 故事的 中心自然离 不 开女主人公的命运 《理智与情感》原名《埃莉诺与玛丽 安》 , 描述了两姐妹的遭遇 《傲慢 一 29 一 与偏见》写 的是班纳特 一家五姐妹的 生活变迁 , 中心是伊丽 莎 白的喜怒哀乐 《曼斯菲 尔德庄 园》描述了芬妮 · 普莱斯坎 坷 的 一生 而奥斯丁的封笔 之作 《劝导》则几乎是写安妮一 个人 的故事 像奥斯丁这样卓有成效 地从不 同的视角描写妇女的心 态 、 问题和命运 , 传达妇女心声的 作家 , 在 当时 的英国文学 史上 确 实是首屈一指 的 她强烈地冲击着 男性在文学领域的统治地 位 , 标志着 由男作家一统天下的时代的结束 。

      (二)同旧礼教进行顽强的抗争 旧礼教是男性社 会中压制和束缚妇女的残酷的精 神枷锁 自古以来 , 多少妇女成为旧礼 教的牺牲品 她 们断送了自己的青春 、 幸福 , 忍受着屈 辱的命运 , 有的甚至为此失去了宝贵 的 生命 奥斯丁在 自己作 品的字里行间处处都流露出对旧礼教的抨击 虽然这种抨击还不是那么 直接 , 那么尖锐 , 但毕竟在英国文学史 上 发 出了第一个 不同的声 音 — 为女性寻求独立的人 格而呼 喊 奥斯丁对 当时社会上 占统治地位的所谓妇女的美德就是 “温 顺 ” 的观点提出了异议 她 认为 , 在社 会上 , 在家庭 中 , 女性应该有与男性同样的权利来表达她们的喜怒哀乐 一味 用 所谓 “温顺” 苛求于妇女 , 要求妇女事事逆来顺受 , 要求妇女为表现 “温 顺 ” 而压制 自己所 有的感情 , 是极不得体的 奥斯丁在 《傲慢与 偏见》中通过彬格莱先生 之口肯定 了伊丽莎白 “不 顾体统 ” , 冒雨步行去探望姐姐的行动 , 赞 扬她们之 间的 手足 之情 , 并表明这种 “疯 狂 ” 的 举动非但无损于伊丽莎 白的形象 , 反而加深了达西对 她的敬意 。

      这种与世俗观念尖锐的对立 , 鲜明地反映出奥斯丁反传统的观点 奥斯丁敢于逆潮流 而动 , 勇敢地 直面人生 , 对 社会上种 种束缚妇女行动自由的观念给予 否定 当时英国社会上 流传 着 一种 不成文的陋习 : 如某个家庭中有 几个女儿 , 在姐姐出嫁之 前 , 妹妹是不 能进入 社交 界 的 《傲慢与偏见》中的班纳特姐妹却向这种世俗观念提出 了挑战 : 五姐妹同时出入交际场合 伊丽莎 白一针见血地反驳 了咖 苔琳夫人的 责 问 , 说 , “ 要是因为姐 姐无法早嫁 , 或是不 想早嫁 , 做妹妹的就 不能有社交 和娱乐 , 那实在太苦了她们 最小的和 最大的 同样有享有青春的权利 怎么能为了这样的原因 , 就 叫她们死守在家里 ! ’ 夕Á 在这里 , 奥 斯丁充分反映出妇 女希望拥有更多的行动 自由的要求 可以说 , 奥 斯丁 笔 下的伊丽 莎 白是反抗旧礼教的一个典型人物 她无视旧礼教的压制 , 大 胆而勇敢地捍 卫着自己的行动 自由 , 给人们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咖苔琳夫人出身贵族 , 她 虽然是个女性 , 却维护着男性社会的统治 , 是男权主 义社会的 代言 人 。

      当她当面羞辱伊丽莎 白时 , 伊丽莎 白不畏权势 , 同这位夫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 当面谴责她 “ 浅薄无聊 ” , 认为 她根本无权过问别人的事情 她还理直气壮地说 , “ 怎么样做 会幸福 , 我 就决定 怎么做 , 你管不了 ’啊 她 的这种与旧礼教坚决抗争 , 寻 求 自身解放的决心 , 应验了她以前说 过 的话 , 她性 子倔强 , 决不肯让别人把她吓倒 , 人家越是想来吓倒她 , 她的 胆子就越大 这么一个 不怕 压 力 , 敢于与旧势 力展开 面 对面 斗争的女性 , 开 创 了英国文学史 上的先河 (三) 争取妇女的平等权利 在历史上 , 男性为了主 宰 社会 , 将女 性控制 在 自己手 中 , 往往 制造一 些假象 , 来证明女 性在智力和理性等各个 方面 , 生来就 不如男性 , 因而她们只能成为 男性的附属 品 , 听凭男性 — 30 — 摆布 奥斯丁却在 自己的作 品 中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 , 她们在才智 、 理性和能 力等方面都丝 毫不低于 男性 , 有的 甚至超过 男性 并以此来表明 , 妇女完全应该在社 会上享有与男子平等 的权利 , 任何歧视妇 女 、 鄙视妇女 的观点 和行为都是有悖于常理的 。

      《傲慢与 偏见》中的女 主人公伊丽莎白观察敏锐 , 具有 独立思考能 力 她举止大方 , 谈吐 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