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腿菇栽培技术(简).doc
3页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鸡腿菇在上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已开始人工栽培,中国于80年代人工栽培成功由于鸡腿菇袋栽生长周期短,生物转化率较高,易于栽培,特别适合中国农村种植近年来种植规模迅猛扩大,已成为目前中国大宗栽培的食用菌之一鸡腿菇的子实体为中大型,群生,菇蕾期菌盖圆柱形,后期钟形高7~20厘米,菌盖幼时近光滑,后有平伏的鳞片或表面有裂纹幼嫩子实体的菌盖、菌肉、菌褶菌柄均白色,菌柄粗达1~2. 5厘米,上有菌环当菌盖由圆柱形向钟形伸展时菌褶开始变色,由浅褐色直至黑色,子实体也随之变软变黑,完全丧失食用价值因此,栽培中采收必须适时,应在菌盖保持圆柱形并边缘紧包着菌柄,无肉眼可见的菌环的柱形期及时采收一、 环境条件 1、营养:鸡腿菇是一种适应力极强的草腐粪生土生菌可利用的材料很广泛,如稻草、麦秸、棉籽壳、牛粪、马粪,同时还可以很好的利用多种阔叶木屑可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也可生料栽培2、温度:菌丝生长适温20~28℃,以24~27℃生长最好子实体形成需要低温刺激,由培养温度降至20℃以下后,子实体原基则很快形成出菇温度范围9~28℃,但以12~18℃为适,20℃以上菌柄很快伸长,并开伞16~22℃下子实体发生数量最多,产量最高。
鸡腿菇菌丝抗寒能力相当强,在零下30℃条件下,土中的菌丝可安全越冬,而在35℃以上菌丝会自融一般低于8℃,高于30℃,子实体难以形成3、湿度:培养料含水量65%~70%极适于菌丝生长,出菇阶段要求大气相对湿度85%~95%4、光照和通风:菇蕾分化需要300~500勒克斯的光强,并要氧气充足,所以要经常通风换气5、酸碱度(pH值):鸡腿菇较喜中性偏碱的基质,培养料和覆土的pH值以7. 0~7. 5为宜6、泥土:鸡腿菇出菇需要土中的微生物和矿物质的刺激没有土壤,子实体形成数量大大减少,所以栽培需要覆土二、栽培季节秋季栽培,一般8-9月份制栽培种,9月下旬至12月至12月上旬出菇春季栽培,一般在11月至年2月份制栽培种,栽培种需要适当加温发菌,3-5月份出菇三、熟料袋栽将培养好的菌袋脱袋后横排放入畦中,菌棒间间隔3~5厘米,菌棒间填满土,每亩可放置4500-5000个菌棒,排放完后,再在菌棒表面覆土约2厘米厚的细土,用喷雾浇水,以避免土层板结,而利于出菇如果土壤太干,可稍喷水,然后盖上事先用5%来苏尔液浸泡过的聚乙烯塑料薄膜保持环境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温度调节至16~22℃室外或大棚应有遮阳措施,避免强光照射。
一周后,菌丝恢复生长并连结成块,每天掀开塑料薄膜喷水,同时增加通风,以刺激菌丝体纽结,形成菇蕾待子实体到如豆大小时,再喷一次水菇蕾破土后,在管理上以通风、增湿为主四、采收 菇蕾破土后,经10余天精心管理,子实体迅速长大,菇体高度长到8-10cm,约七成熟时,即应及时采收采收时,手持菇柄下部,轻轻旋转拔起,勿拔断菇柄采下后,用竹片刮去子实体上的杂质,沿菇柄方向切除基部老化菌根和泥土,然后就可以进行包装和出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