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力电梯测试塔.doc
40页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通力电梯测试塔.....精品文档......通力电梯测试塔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孙艺华学号:13602040目录1.1工程概况 41.1.1工程概况 41.1.2工程的特点及方案选择: 41.1.3工程场地地质条件 51.1.4地下水: 71.2 编制依据 71.3基坑围护设计概况 81.3.1降排水措施: 91.4施工部署 101.4.1总体管理目标如下: 101.4.2施工管理机构 101.4.3劳动力计划情况 111.4.4施工机械准备情况: 121.4.5材料供应和管理: 131.4..6塔吊基础简介 151.5本基坑工程的难点和重点 151.6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161.6.1钢筋混凝土护坡施工工艺 161.6.2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 221.6.3混凝土支撑梁、压顶梁施工方案 251.6.4支撑桩施工 251.6.5注意事项: 261.7基坑工程监测 271.8基坑支护应急措施 281.8.1监测内容 281.8.2监测点的设置 281.8.3监测次数及方法 291.8.4监测数据处理及反馈 291.8.5报警值 291.8.6应急措施 291.8.7围护体滑移的应急措施 301.8.8坑底土体隆起的应急措施 311.8.9周边道路或地下管线破坏的应急措施。
311.8.10地表裂缝的应急措施 311.9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31 1.9.1向管理要工期 311.9.2确定项目部一级管理的任务和职责: 331.9.3操作班组一级管理: 331.9.4加强专业班组的协调施工 任何一个工程优质快速竣工,都离不开各工种的合理搭接与协调 341.10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341.10.1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341.10.2人身安全保证措施: 351.10.3环境保护措施 371.11春季雨季保证措施 371.1工程概况1.1.1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昆山市,总建筑高度200多米,基坑现场基本为开阔农田,地形平坦场地东侧为规划东溪路;北侧离地下室外墙15m外为瑞枫大道,有重型车辆开过,但对基坑影响较小其余各侧目前均为开阔农田,场地周边没有受影响建筑物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场地四周两倍开挖深度范围内无市政管线,地下室施工前需进行核实施工前应对周边环境情况进行复查,包括地下管线及重要建构筑物 1.1.2工程的特点及方案选择:本基坑设计开挖深度大部分为5.00m左右,开挖深度影响范围内下部土质条件较差根据《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划分,本基坑属于二级基坑。
本基坑工程经分析具有以下特点:1.基坑平面呈0形,开挖面积较大,开挖影响范围内以粘土和淤泥质土为主;土质渗透系数不大,基坑四周采用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因此采用集水坑排水即可2.基坑设计挖深不大,有专门的围护支撑设计设计开挖深度大部分为5.00m左右,坑中坑最大高差2.25m:工程施工难度一般3.场地周围环境条件较好,基坑周围无重要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等,具备一定的放坡开挖条件4.开挖范围内主要为粘土和淤泥质粘土,土质呈流塑性,强度低,施工难度大,因此在施工时容易发生陷车、土方滑移等事故,因此应做好临时道路,坚实能够满足施工要求5. 勘察场区为平地,无地质灾害隐患,场地未见其他不良地质作用结合本工程上述特点,根据“安全、经济、方便施工”的原则,同时根据围护设计和地址情况,本工程主要采用机械分层分段开挖,基 坑底上50cm范围及承台加深部位采用人工开挖降水采用井点降水为保证施工安全,本工程土方开挖临时道路采用塘渣填筑,厚度应该严格控制1.1.3工程场地地质条件根据《昆山通力电梯测试塔场址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土层分布如下:1层 粘土层:灰黄,中~高压缩性,刀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摇振反应无,含少量粉砂,见铁锰质氧化斑,向下土体渐软。
为地表硬壳层土体不均匀,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全场地分布2-1层 淤泥:青灰,流塑,高压缩性,刀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摇振反应无,土体极软弱,含贝壳碎片、腐殖质和少量粉砂,厚层状构造全场地分布2-2层 淤泥混粉砂:青灰色,流塑,高压缩性,成分不均匀,粉砂含量15~35%,含半碳化物碎屑及贝壳碎片韧性高~中等,干强度高~中,摇振反应无~中等Z21号孔18.30~18.50m为中风化凝灰岩滚石全场地分布3层 粘土:灰色,软塑,高压缩性见细鳞片状结构,含半碳化物碎屑及贝壳碎片,局部含少量粉砂,刀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摇振反应无土体不均一,局部砂含量较多,相变为粉质粘土Z11号孔25.00~25.70m为中风化凝灰岩滚石大范围分布,局部缺失4-1层 粉质粘土:兰灰~灰黄色,可塑,中压缩性,局部高压缩性,刀切面稍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摇振反应无,见少许铁锰质斑点分布局部相变为粘土主要分布于场区南侧4-2层 粘土 灰色,软塑,中~高压缩性,刀切面光滑, 韧性高,干强度高,摇振反应无,局部含少量粉砂 Z16号孔27.40~27.80m为中风化凝灰岩滚石主要分布于场区南侧5层 粉质粘土:兰灰~灰黄色,中压缩性,刀切面欠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摇振反应无,局部含少量粉砂。
土体不均一,Z21、Z24、Z26、Z27号孔层中夹块石(滚石)主要分布于场区南侧9层 粉质粘土混碎石:灰黄色,可塑,中~高压缩性,粉质粘土为主,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摇振反应无,切面稍有光泽,含角砾10-15%,角砾粒径10-20mm,次棱形;混碎石20-35%,碎石粒径20-50mm,次棱形,强~中风化状,原岩为火山碎屑岩土体不均一,局部相变为碎石,粉质粘土全场分布9-a层 块石:灰黄色,中密~密实,块状构造,坚硬,原岩为中、强风化状火山碎屑岩,岩芯较完整,短柱状,长50-500 mm,局部较破碎,呈碎块状,裂隙由粘性土充填仅Z3、Z4、Z9、Z15、Z23孔分布1.1.4地下水:勘察场址地下水上部为孔隙潜水,其赋水介质为粘土、淤泥等粘性土,透水性差,水迳流条件差,水量一般,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以蒸发为主,勘察期间测得其潜水位埋深为0.25~0.50m(高程3.19~3.50m);下部为基岩裂隙水,水量贫乏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长期地下水位变幅一般为0.5~2.0m,雨季易发生地表浸水现象场区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和施工影响不大,对基坑开挖有一定影响,应采取排水、降水措施据水质分析成果资料及区域水文资料,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长期浸水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干湿交替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中等腐蚀性。
鉴于本场址周边水、土均未受污染,因此场址水、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长期浸水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干湿交替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中等腐蚀性1.2 编制依据(1) 施工合同(2) 施工组织设计(3) 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4) 建设单位提供的周围环境资料,地下管线资料及工程地质资料(5) 建设单位的相关要求(6) 主体结构设计单位提供的截至2011年4月建设设计资料(7) 主要规程与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 9258-199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201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12)(8) 该项目专家评审意见书(2011年4月13日)(9) 有关地方标准、规程(10) 有关企业标准:如企业IOS质量体系管理文件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企业项目管理手册等1.3基坑围护设计概况1、本工程主要采用混凝土排桩加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的围护方案。
混凝土排桩外侧设一道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支撑梁上部采用1:1坡度放坡,坡面钢筋混凝土护坡防护内配Φ6.5 250*250钢筋网2、围护桩为回旋钻孔灌注桩,桩径为Φ600/Φ700/Φ800,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25,钢筋笼采用焊接,主筋保护层厚度为35桩位水平偏差不得大于50,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充盈系数≥1.1,沉渣厚度≤200,超灌长度1000,施工应严格按有关规范和规程进行,不允许出现桩身缩颈、裂缝、断裂等现象;桩顶应嵌入冠梁中50mm3、水泥搅拌桩桩径为 600,桩长为8.85米~10.85米,搅拌桩桩间搭接150;搅拌桩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新鲜水泥,水泥掺量暂定为15%(被加固土的重量按18kN/m3计),木质素磺酸钙掺量为水泥的0.2%,三乙醇胺为水泥的0.05%,浆液水灰比为0.45~0.55围护桩施工完毕应做动测试验,数量为总桩数的20%4、立柱桩施工工艺同工程桩,基坑内共新打29根Φ700钻孔灌注桩(另外利用5根工程桩做立柱桩),立柱桩沉渣厚度≤100,其余质量要求同工程桩,详见“围施-095、水平支撑梁及冠梁均为混凝土结构,标号为C30待基础和换撑构件达到80%设计强度后,拆除支撑,支撑应采用人工凿除,先凿除联系梁,后凿除主撑,凿除支撑时应对称进行。
6、 本工程周边均无已建建筑,北侧为城市道路,有重型车辆通过但距离基坑为15米,对基坑影响较小7、坑中坑主要采用水泥搅拌桩支护,靠近教学楼处汽车坡道开挖采用钢板桩等进行支护,保证基坑施工安全1.3.1降排水措施:1、基坑顶部设置贯通的300x400(H)地面排水沟截流,将地面雨水、施工废水集中并经沉淀后排入城市下水管网2、坑内挖土时可采用临时明沟、集水坑方式排水,临时的排水沟和集水坑在坑内距离围护结构坡脚不得小于4m基坑开挖至坑底后,土建施工单位可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坑底做砖砌排水沟和集水井,排水沟的设置不得影响垫层对围护结构的支挡作用1.4施工部署我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在实施过程中,将严格贯彻体系的要求,加强质量管理,同时严格按照网络工期目标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工期,文明施工要求1.4.1总体管理目标如下:质量目标:符合国家验收规范的合格标准及本工程设计要求工期目标:土方开挖在45天完成,其中围护桩在桩基阶段完成 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目标:创双标化样板工地,1.4.2施工管理机构本工程将选派我公司得力的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本工程将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项目部,另外选派有资质的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管理体系。
具体详见人员机构组织表其中管理组织图如下: 项目部组织机构图施工准备: 本工程施工前,将召开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会议,强调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并做好技术交底各种人机料均准备到位,施工测量工作做好,洒好灰线,在进行施工1.4.3劳动力计划情况 施工劳动力是工程施工的直接操作者,也是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和文明施工的直接保证者因此,劳动力配备是整个工程实施的又一大关键因素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施工,在本工程劳动力组织时,将从劳务公司中抽出具有良好的质量和安全意识强的、技术素质高的、身体健康,且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一线操作工人安排进场施工,施工人员进场前统一经过公司劳务技能及质量、安全技术等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挂牌施工施工劳动力的投入按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