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管理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646381
  • 上传时间:2017-08-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8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管理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学生姓名:导师姓名:专  业:学科门类:中文摘要I摘 要管理学是一门科学,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而行事;管理学是一门艺术,就如作曲、舞蹈、体育活动一样需要灵活运用管理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不注重管理学的科学性而只强调管理工作的艺术性,将使管理表现为随意性;不注重管理学的艺术性而只强调管理的科学性,管理学将会是僵硬的教条管理学的科学性来自于管理的实践,管理学的艺术性要结合具体情况并在管理实践中体现出来,二者是统一关键词:管理学 科学性 艺术性毕业论文 目 录II目 录中文摘要 ...................................................................................................Ⅰ英文摘要 ...................................................................................................Ⅱ1 导言 .........................................................................................................12 管理学的科学性 .....................................................................................22.1 管理学是一门科学 .............................................................................22.2 管理学作为科学有一定局限性 .........................................................22.2.1 管理学理论有局限性 .....................................................................22.2.2 管理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理论 .........................................................22.2.3 管理学理论都是相对真理 ............................................................32.2.4 管理学在涉及“人”和组织的领域具有模糊性 ........................32.2.5 管理学普遍存在非传递关系 .........................................................43 管理学的艺术性 .....................................................................................64 结论 .........................................................................................................7参考文献 ....................................................................................................8后 记 ....................................................................................................91 1 1 导 言管理学是一门科学,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而行事;管理学是一门艺术,就如作曲、舞蹈、体育活动一样需要灵活运用。

      本文拟对管理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推进学科的发展,促进管理工作的提升2 2 2 管理学的科学性2.1 管理学是一门科学管理学具有科学的特点,以反映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具有四个特点:客观性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组织的管理活动,它从客观实际出发,揭示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它是一种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真实反映管理学是从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所包含的知识都是人们多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它的直接目的就是有效地去指导实践现在的管理学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理论,这是通过对大量的实践经验进行概括和总结发展而成的管理学的各个章节所包括的内容相互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一个合乎逻辑的系统管理学是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当中,因为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管理学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它要在发展中不断充实、完善,有些内容还要进行修正,使之能够更有效地去指导实践2.2 管理学作为科学有一定局限性科学的本质特征是可证伪性,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也应该具备可证伪性但是,我们对管理学公认背景知识的历史形成进行分析,发现这样一个事实:管理学作为科学,竟然无法证伪。

      2.2.1 管理学理论有局限性任何科学发展过程都是历史前进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历史不会终结,科学也不会停顿在管理学中,新理论超越旧理论是必然会发生的,也是不可阻挡的我们用历史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如果在今后出现了超越当前管理理论的新理论,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大可不必急急忙忙充当原有理论的卫道士用怀疑的目光和批判的态度对待包括管理科学在内的一切科学理论,才是所有科学工作者的正确立场2.2.2 管理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理论科学发展是一个接力过程,任何创新都不是从天而降的,都必须继承前人的3 3 科学成果,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后人超越前人,并不是后人否定前人,只是对前人某些结论的证伪和对某些新结论的证实生活在 17世纪的牛顿,是在继承了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等前辈人物的某些学术思想,并吸收了同辈科学家的有益成果后才创立经典力学的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同样吸收了牛顿、法拉第、麦克斯韦等前辈科学家的经典理论,并得益于同时代科学家的支持与帮助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法拉第、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等人的理论都构成了科学阶梯的一部分,都是科学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管理学的发展也不例外每一个新的管理理论的出现,我们都不能赋予它所有问题的“终结者”的形象,它只不过是管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的又一个继往开来者,它不可能“包治百病” 、成为管理实践中所有问题的“终结者” ,因为管理学作为科学,它永远也不可能有终点。

      2.2.3 管理学理论都是相对真理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力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因为它是有条件成立的,其成立有赖于这个支点是客观存在的可是我们根本无法在现实中找到这样的支点,其推理过程虽然毫无疑问,但是前提并不存在因此它注定只能是定理而不是具有普遍规律的公理任何科学理论都是这样的相对真理,管理科学更是这样由于管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具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应用技术科学)两种属性的新型交叉学科,吸收并借鉴了大量其他相关学科如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策科学等) 、自然科学、思维科学与心理学以及技术科学的的思想、原理、方法和成就,所以,各个理论的研究方法和角度大不一样,因而不能用此理论作为判断彼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当初,如果用伽利略的理论去证明牛顿理论的错误,或用牛顿的理论去证明爱因斯坦理论的错误,那只能堵死科学发展的道路,而不会有其他更好的结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条原理用在科学研究中同样有效,同样应当坚持科学技术问题的证实和证伪,都应当通过实践去解决,而不是根据某某权威的认定或某种理论的判断2.2.4 管理学在涉及“人”和组织的领域具有模糊性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借用德尔斐神庙上的一句古老的格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句著名的格言就是:“认识你自己” 。

      这句话意味着古希腊人,乃至人类,对自身探索的真正开始从此以后,对“人是什么?”的追问,对人类自身奥秘的探索,成为西方哲学的主题虽然无数思想家、哲学家都曾苦苦追问:人是什么?我是谁?但是在现代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对于“人是什么”这样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我们仍然没有搞清楚自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科学管理”以来,一大批的管理学者起初的确是沿着科学的方向研究和实践管理的他4 4 们将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出来并通过理性分析组合这些知识形成了管理科学的理论基础,他们坚信这对于有效管理是十分有益的,因为那时管理的对象是“事”但随后,特别是人际关系学说的确立,使人们意识到管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 ,于是在涉及到“人”和由人所组成的“组织”的一系列管理问题时,管理学的科学性就变得模糊起来一些没有建立在理性直觉推理基础上的缺乏科学依据的管理学命题却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它们仅仅是通过实践观察和感性认识得到的,没有或不可能经过“证伪” ,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在管理实践中发挥十分重要且非常活跃的指导作用这时,管理学作为科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2.2.5 管理学普遍存在非传递关系假如 A、B、C 竞选,民意测验表明,选举人中有 2/3 愿意选 A 不愿选 B,有 2/3 愿选 B 不愿选 C。

      是否愿选 A 不愿选 C 的最多?不一定!如果选举人按下述方式排候选人,就会引起一个惊人的悖论三分之一的人,对选举人的喜好是:A,B, C;另外三分之一的人,对选举人的喜好是: B,C,A ;最后三分之一的人,对选举人的喜好是:C,A,B所以,有 2/3 宁愿选 A 而不愿选 B;同样,有 2/3 宁愿选 B 而不愿选 C;有 2/3 宁愿选 C 而不愿选 A这条悖论就是阿洛悖论,又称选举悖论肯尼思•阿洛曾根据这条悖论和其他逻辑理由证明了,一个十全十美的民主选举系统在原则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他因此而分享了 197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这个悖论可追溯到 18 世纪,它是一个非传递关系的典型,这种关系是在人们作两两对比选择时可能产生的人们也许已经很熟悉传递关系的概念它适用于诸如“高于” 、 “大于” 、 “小于” 、 “等于” 、 “先于” 、 “重于”等关系一般讲,如果有一个关系 R 使得 xRy(即 x 对 y 是 R 关系) 、yRz 成立时,则 xRz 成立,这时 R 就是可传递关系(transitive relation) 例如: “大于等于”是种传递关系:若 a≥b 且 b≥c 则 a≥ c。

      满足自反性的传递关系称为预序关系满足反对称性的预序关系称为偏序关系满足对称性的预序关系称为等价关系选举悖论使人迷惑,是因为我们以为“好恶”关系总是可传递的,如果某人认为 A 比 B 好,B此 C 好,我们自然就以为他觉得 A 比 C 好这条悖论说明事实并不总是如此多数选举人选 A 优于 B,多数选举人选 B 优于 C,还是多数选举人选 C 优于 A这种情况是非传递性的由于在社会科学中,大多数关系诸如情感的倾向、现实的评价及态度等都是非传递关系,如果我们将它们两两比较按各指标排列,再从中选择一个时,就可能出现上述矛盾如:假定 A、B、C 是向一位姑娘求婚的三个人上面图中那种排列情况可解释为这个姑娘就三个方面比较这三个人优劣的次序,例如第一列是智慧,第二列是容貌,第三列是收入如果两两相此,这个可怜的姑娘就发现,5 5 她觉得 A 比 B 好,B 比 C 好,C 又比 A 好由于管理学具备很强的社会属性,管理的主体与客体又都是涉及到人,诸如情感的倾向、现实的评价及态度在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