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讲 诗歌阅读-2022年七年级语文暑假课(部编版).pdf
16页第11讲诗歌阅读【 学习目标】1 .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熟练背诵并默写诗歌2 . 感受中华传文化的魅力 基础知识】观 沧 海[ 汉] 曹操东 临 碣 石 , 以观沧海水 何 澹 澹 ,山岛竦峙树 木 丛 生 ,百 草 丰 茂 秋 风 萧 瑟 ,洪 波 涌 起 日月之行,若 出 其 中 ;星 汉 灿 烂 ,若 出 其 里 幸 甚 至 哉 ,歌 以 咏 志 一 、译文( 我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海 面 浩 渺 ,水 波 荡 漾 ,海 中 山 岛 罗 列 ,高 耸 挺 立 ( 山岛上的)树 木 郁 郁 葱 葱 地 生 长 着 ,各种草的长势 也 很 旺 盛 秋风 飒 飒 吹 来 ,树 木 簌 簌 作 响 ,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日月的升降 起 落 ,好 像 都 出 于 大海的吞吐之 中;银 河 辉 煌 灿 烂 ,仿佛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 出 来 的 幸 运 得 很 ,好 极 了 ,就 用 这 首 歌 来表达我的志向二 、赏析1 . 品析“ 水 何 澹 澹 ,山岛竦峙” 这 句 诗 此 句 是 写 观沧海时所见的全景海 水 荡 漾 ,是 动 态 ;山岛耸立,是 静 态 这两 句 相 互 映 衬 ,动 静 结 合 ,显 示 出 大 海 的辽阔和威严。
2 . “ 日月之行,若 出 其 中 ;星 汉 灿 烂 ,若 出 其 里 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 分 析 这 两 句 写 的 是 虚 景 ,诗 人 借 助 丰 富 的 想 象 ,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 寥 寥 十 六 字 将 天 连 水 ,水 连 天 ,浩 浩 荡 荡 、无边无际的沧海之景描绘得蔚为 壮 观 运 用 丰 富 的 想象和合理的夸张,展现了一个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不仅 表 现 了 大 海 有 包 容 天 地 的 气 概 ,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杨 花 落 尽 子 规 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 寄 愁 心 与 明 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一 、译文树 上 柳 絮 落 尽 , 杜 鹃 在 不 停 地 啼 叫 ,(我 )听 说 你 被 贬 到 龙 标 去 了 , 一路上要 经 过五条溪流让 我 把 为 你 忧 愁 的 心 托 付 给 天 上 的 明 月 吧 ,希望能一直陪着你 到夜郎以西二 、赏析1 . 品 析 “ 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这 句 是 景 物 描 写 , 杨花飘落、子 规 啼 鸣 , 点明时令景物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 和 叫 着 " 不 如 归 去 " 的 子 规 ,既含有飘零之感、离 别 之 恨 ,切 合 当 时 情 事 ,又 融 情 于 景 ,表现出诗人对好友的关切和同情。
2 . 请 赏 析 “ 我 寄 愁 心 与 明 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这 两 句 诗 紧 承 上 文 , 集中抒发了诗人对好友被贬的同情和挂念诗人发挥想象 ,把 明 月 想 象 成 寄 托 “ 愁 心 ”的 载 体 ,将 自 己 的 感 情 赋 予 客 观 事 物 ,明月成为 自 己 的 化 身 ,伴 随 着 不 幸 的 友 人 一 起 到 边 远 荒 凉 的 地 方 去 ,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真挚而强烈的感情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客 路 青 山 外 ,行舟绿水前潮 平 两 岸 阔 ,风正一帆悬海 日 生 残 夜 ,江春入旧年乡 书 何 处 达 ?归雁洛阳边一 、译文旅 人 前 行 的 路 途 远 在 青 山 之 外 ,(我 ) 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潮水涨 满 ,两 岸 与 江 水 齐 平 ,整 介 江 面 十 分 宽 阔 ,顺风行船恰好把船帆高悬夜色还 没 有 褪 尽 ,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 上 春 早 ,旧年未过新春已来家书什么时间 才 能 送 到 啊 ,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二 、赏析1 . 从 炼 字 的 角 度 赏 析 “ 潮 平 两 岸 阔 ,风 正 一 帆 悬 "。
这 两 句 炼 字 讲 究 ,意境开阔 " 平 " " 阔 " " 正 " " 悬 " 四 个 字 用 的 极 好 ,“ 潮 平 "两 岸 才 显 得 宽 阔 ,“ 风 正 ”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春 潮 涌 涨 , 江 水 浩 渺 ,风 帆 鼓 吹 ,船 上 人 的 视 野 也 因 此 开 阔 ,诗的意境也由此显得恢弘壮大2 . 请 赏 析 “ 海 日 生 残 夜 ,江春入旧年”当 残 夜 还 未 消 退 的 时 候 , 一 轮 红 曰 已 经 从 海 上 升 起 "日 年 还 未 逝 去 , 江面上已经显露出春意这 两 句 中 ,诗 人 把 "日 "与 "春 "作 为 新 生 的 美 好 事 物 的 象征 ,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不仅写景逼真、叙 事 真 切 ,而且表现出具 有 普 遍 意 义 的 生 活 真 理 :旧事物终将被新事物取代这两句诗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天 净 沙•秋思[ 元] 马致远枯 藤 老 树 昏 鸦 ,小 桥 流 水 人 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 西 下 ,断肠人在天涯一 、译文天 色 黄 昏 , 一 群 乌 鸦 落 在 枯 藤 缠 绕 的 老 树 上 , 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 哗 作 响 ,小桥边的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 道 上 一 匹 瘦 马 ,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 阳 渐 渐 地 失 去 了 光 泽 ,从西 边落下凄 寒 的 夜 色 里 ,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二 、 赏析1 . 这首小令前三句写了哪些景物?你 认 为 这 样 写 有 何 好 处 ?前 三 句共写了藤、树、鸦 、小桥、流水、人家、道 、风 、马 这 九 种 景 物 , 景物 名 称 之 前 冠 以 表 现 各 自 特 征 的 修 饰 语 ,使它们带上了鲜明的介性一系列名词 组 合 又 使 本 来 互 不 相 干 的 事 物 ,在 苍 凉 的 深 秋 暮 色 笼 罩 下 ,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这 些 景 物 ,极 力 渲 染 了 悲 凉 的 气 氛 ,烘托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之人的惆怅之情和内心的悲戚之感2 .《 天 净 沙•秋思》中 作 者 是 如 何 抒 发 自 己 的 情 感 的 ?在 写 景 时 运 用 白 描 的 手 法 , 不 尚 华 丽 , 务 求 朴 实 , 将九个意象构成一幅苍凉寂 寥 的 秋 景 图 ,表 现 出 浓 烈 的 思 乡 之 情 ,尽 管 全 篇 作 者 不 着 一 个 “ 哀 " 字 ,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显露无疑。
课外诵读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峨 眉 山 月 半 轮 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 发 清 溪 向 三 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一 、译文高 峻 的 峨 眉 山 前 , 悬挂着半轮秋月流 动 的 平 羌 江 上 , 倒映着精亮月影夜间 乘 船 出 发 ,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 你 却 难 相 见 ,恋恋不舍去向渝州二 、赏析1 .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2 . 全诗五个地名连用有什么作用?五 个 地 名 连 用 , 造 成 空 间 迅 速 转 换 之 感 , 让 人 感 觉 到 行 船 之 快 , 既传达出诗人 江 行 的 独 特 体 验 ,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岐 王 宅 里 寻 常 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正 是 江 南 好 风 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一 、译文当 年 在 岐 王 宅 里 , 常 常 见 到 你 的 演 出 ; 在 崔 九 堂 前 , 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 有 想 到 ,在 这 风 景 一 派 大 好 的 江 南 ;正 是 落 花 时 节 ,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二 、 赏析1 ." 寻 常 " " 几 度 " 在 诗 中 有 什 么 作 用 ?这 两 个 词 语 体 现 了 诗 人 与 乐 师 李 龟 年 当 初 正 值 人 生 盛 时 , 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 ,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2 . 赏 析 “ 正 是 江 南 好 风 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落 花 时 节 ”喻 国 运 衰 微 , 人 生 落 魄 , 盛时不再这两句诗用江南美景反衬离 乱 世 事 和 沉 沦 身 世 ,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时代的无限怀念和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 无 限 感 慨 ,以及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 岑参强 欲 登 高 去 ,无人送酒来遥 怜 故 园 菊 ,应傍战场开一 、译文九 月 九 日 重 阳 佳 节 , 我 勉 强 登 上 高 处 远 眺 , 然 而 在 这 战 乱 的 行 军 途 中 , 没有谁能送酒来我 心 情 沉 重 地 遥 望 我 的 故 乡 长 安 ,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地开放了二 、赏析1 .“ 强 欲 登 高 去 " 中 的 " 强 " 有 什 么 表 达 效 果 ?劈 头 一 个 " 强 " 字 , 是 不 愿 为 之 而 又 不 得 不 为 之 的 心 态 体 现 , 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2 .“ 遥 怜 故 园 菊,应傍战场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 两 句 表 达 了 诗 人 的 思 乡 之 情 , 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李益回 乐 峰 前 沙 似 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不 知 何 处 吹 芦 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一 、译文回 乐 烽 前 的 沙 地 白 得 像 雪 ,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 管 ,一夜间征人个公眺望故乡二 、 赏析1 .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环境?前 两 句 写 夜 晚 登 城 远 望 ,但 见 大 漠 似 雪 ,月 华 如 霜 ,边 城 夜 色 ,凄神寒骨这 样 的 宁 静 如 果 不 被 打 破 ,也 许 诗 人 可 以 沉 浸 其 中 ,体味大漠那亘古的苍茫2 . 从 全 诗 看 ,前 三 句 与 第 四 句 是 什 么 关 系 ?从 全 诗 看 ,前 两 句 写 的 是 景 色 ,第 三 局 写 的 是 芦 笛 声 ,末 句 抒 发 心 中 所 感 ,写 的 是 思 乡 之 情 ,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做烘托和铺垫秋 词 (其 一 )[ 唐] 刘禹锡自 古 逢 秋 悲 寂 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 空 一 鹤 排 云 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一 、译文自 古 以 来 每 逢 秋 天 都 会 感 到 悲 凉 寂 寥 ,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 里 晴 空 ,一 只 鹤 凌 云 而 飞 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二 、 赏析1. 诗 人 认 为 “ 秋日胜春朝”的 理 由 是 什 么 ?秋 天 天 高 云 淡 , 爽 朗 明 快 , 在 诗 人 看 来 更 易 获 得 灵 感 和 激 情 , 使人产生积极奋 发 、 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这一说法蕴含着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2. 赏 析 “ 晴 空 一 鹤 排 云 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诗 人 展 现 了 一 幅 晴 空 中 鹤 飞 冲 天 的 动 人 图 景 , 表现了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豁 达 情 怀 ,体现了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君 问 归 期 未 有 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 当 共 剪 西 窗 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一 、译文你 问 我 归 期 , 归期实难说准巴 山 连 夜 暴 雨 , 涨满秋池何 时 归 去 , 共剪西窗 烛 花 ,回头再说那巴山夜雨的况味二 、 赏析1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以及离别的痛苦2 . 赏 析 “ 何 当 共 剪 西 窗 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这 两 句 诗 既 写 出 空 间 的 殊 异 , 又 写 出 时 间 的 变 迁 , 还从空间、时间的变化中写 出 了 人 的 悲 欢 离 合 ,丰富地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十 一 月 四 日 风 雨 大 作 (其 二 )[ 宋] 陆游僵 卧 孤 村 不 自 哀 ,尚思为国成轮台夜 阑 卧 听 风 吹 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一 、译文我 直 挺 挺 躺 在 孤 寂 荒 凉 的 乡 村 里 , 没 有 为 自 己 的 处 境 而 感 到 悲 哀 , 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 将 尽 了 ,我 躺 在 床 上 听 到 那 风 雨 的 声 音 ,迷迷糊糊地梦见 ,自己躺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二 、赏析1 .“ 夜 阑 卧 听 风 吹 雨 " 中 的 " 风 吹 雨 ”一 语 双 关 ,请 指 出 其 两 层 含 义 ?" 风 吹 雨 ”既 指 眼 前 风 雨 肆 虐 的 现 实 环 境 , 又 含 有 象 征 意 义 , 象征南宋王朝风 雨 飘摇的处境2 . 诗 人 是 如 何 将 “ 风 雨 大 作 " 与 " 卫 国 战 争 ”联 系 起 来 的 ?" 风 雨 " 和 " 战 争 " 二 者 之 间 本 来 并 无 必 然 的 联 系 , 但因为实现祖国统一是陆 游 梦 寐 以 求 的 强 烈 愿 望 ,所 以 一 场 突 然 而 起 的 暴 风 雨 触 动 了 他 的 情 思 ,那窗外 呼 啸 的 风 声 ,嘴 啪 的 雨 声 ,在 梦 境 中 化 为 战 场 上 铁 崎 奔 突 之 声 ,若不是诗人曾 在 战 场 搏 杀 过 ,若 不 是 诗 人 怀 有 强 烈 的 爱 国 热 忱 ,是不可能写出如此具有感染 力 的 诗 句 的 。
潼关[ 清] 谭嗣同终 古 高 云 簇 此 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河 流 大 野 犹 嫌 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一 、 译文自 古 以 来 这 巍 峨 的 雄 关 就 被 白 云 团 团 簇 拥 着 ,阵阵秋风吹散了清脆的马蹄声 滔 滔 的 黄 河 与 辽 阔 的 原 野 还 嫌 拘 束 ,过 了 潼 关 ,将是重重叠叠、浩渺无际的 秦 岭 山 脉 ,再也没有平坦之路了二 、 赏析1 .诗 的 前 两 句 写 出 了 潼 关 怎 样 的 特 点 ?孤高突起、寂寥辽远2 . 诗 人 借 吟 咏 潼 关,表 达 了 什 么 思 想 感 情 ?这首是体现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介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考点剖析】考点一:课内诗歌赏析例 1 . 阅 读 《 观沧海》,完成下面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 . 动静结合是古诗文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往往能够达到“ 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的效果本诗中用“ 澹澹” 表现了水波荡漾之动态,用' ' ①—” 描绘出静态的山岛耸立挺拔的样子;再写草木与洪波,静与动映衬,显示大海②一的特点,形成意象和意境的和谐统一。
2 .清代诗论家叶燮曾说过:“ 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 说说本诗画线诗句与王安石《 登飞来峰》中的“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 冕 《 墨梅》中的“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分别表现了三位诗人怎样的胸襟 答案】1. 竦峙 示例:宏伟壮阔2 .示例:曹操的诗句借助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表达了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王安石的诗句写不畏视线被浮云遮挡,表明自己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以及拨云见日的豪迈气概王冕的诗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不求人夸只留清香的美德,表达诗人不媚世俗的高尚情操 解析】1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与" 水何澹澹” 写的是动景,“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与“ 山岛竦峙” 写的是静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在这水波“ 澹澹” 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故第一空填“ 竦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
后二句则是对“ 水何澹澹” 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故第二空可填“ 宏伟壮阔''或" 波澜壮阔''或" 汹涌起伏'’ 等2 .此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曹 操 《 观沧海》中的“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作者运用想象,写出了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王 安 石 《 登飞来峰》的“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意思是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王 冕 《 墨梅》的“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名的品格。
考点二:课外诗歌及对比赏析例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塞上听吹笛高 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风吹一夜满关山 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 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 】①梅花落:乐曲名 1 )两首诗都写月夜闻笛,感情基调有何异同?( 2 )【 乙】诗的前两句描绘了“ ” 和“ ” 的边城夜色, 如此运笔,是为了借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答案】( 1 )两首诗都表达了征人思乡的感情高诗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意境澄澈壮阔,感情哀而不伤( 乐观开朗);李诗写月如秋霜,充满寒意,夜风送来呜咽的芦笛声,意 境 寒冷凄清( 愁惨),感情悲凉哀怨 2 ) 沙 似 雪 月 如 霜【 解析】( 1 )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主旨的对比分析感情基调的同 《 夜上受降城闻笛》“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绪? “ 一夜” 和“ 尽望” 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 塞上听吹笛》:在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 梅花落》曲调啊 梅花落” 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色香洒满关山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 梅 花 ( 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也就含有了思乡的情调感情基调的异 《 夜上受降城闻笛》: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卜雪一般的沙漠,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诗人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整体意境寒冷凄清,感情悲凉哀怨 《 塞上听吹笛》: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营造出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意境澄澈壮阔,感情哀而不伤2)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乙诗前两句意为: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 沙似雪’ ’ 与" 月如霜' ’ 是边塞特有之景,表现了天气的寒冷与环境的恶劣作者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
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真题演练】1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雨” 是历代诗人喜欢描写的意象,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 雨' ’ 这一意象的作用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天 净 沙 •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1)请描绘“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一句所展现的画面.(2)比较马致远的《 秋思》与 白 朴 的 《 秋》写景的异同【 过关检测】1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0峨眉山月歌李 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客发苕溪叶燮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叶燮:清代诗论家,定居苏州吴江横山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所呈现的画面2)两位诗人都是乘船疾行,心情是否一样?请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请说说李白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与王勃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在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3 . 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 甲)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乙)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 共凄凄,春半②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 )①宦情:做官的情怀;羁思:滞留异乡的思绪此诗为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所写②春半:春天的中间,即二月 画面描绘)甲诗前两句描绘夜晚登城远望但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边城夜色,凄神寒骨乙诗后两句 _ _ _ _ _ _ _ _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