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湖北省高考语文作文解读.doc
5页2012湖北省高考语文作文解读湖北荆门掇刀石中学 刘武忠 2012湖北省高考语文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代替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 学生丙:“即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要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读】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材料展现了一个讨论问题的过程,以老师的感慨始,以学生的扩展终,由个别到一般,话语的中心是“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从材料的整体出发,抓住关键词“改变”,从“改变”的利弊、大小、快慢、隐显、因果等方面,选取一点阐释什么是改变,为什么要改变(或者为什么不能改变),怎样推动这种改变(或者怎样防止这种改变),符合题意。
“改变”会有一个过程,记叙、描写这一过程,符合题意围绕“改变”,抒发情感,也符合题意从材料中五个讨论者老师、生甲、生乙、生丙、生丁中,选取一个或者几个人的见解作为话题,紧密联系现实,分析问题,记叙经历,抒发情感,也是符合题意的 【优秀作文】听听那冷雨 谁寄锦书来?如果李清照等的不是信鸽,而是电子邮件,她还会写出“一处相思,两处闲愁”,这样浪漫的词句吗? 日子变化得好快,日新月异这个词都赶不上这迅猛的速度而那些感觉,在这频繁的折腾里,不知不觉地没有了 在余光中的笔下,那冷雨是浪漫而怀旧的雨落在旧式楼房的瓦格上,雨落在蹬三轮车的斗笠上,雨落在牵手情侣打着的油布伞上,每一个片段都像是老上海的电影镜头,黑白无声,但意境深远而悠长 但我听不到他的冷雨,我所听到的雨落在柏油马路上,落在我家的防盗网上,或者落在了我穿着的红色雨衣上,迷住我的眼,让要迟到的我忍不住地咒骂 何时可以与友人一同秉烛夜谈,一起说巴山夜雨涨秋池时的故事科技的发达让整个世界缩小成了一个地球村,你可以和你在爱斯基摩的朋友聊三亚的好风光,通过互联网这个神奇的第七大陆,距离变幻不成问题,但心的隔膜竟不知不觉地加深了。
林觉民的《与妻书》,开头:意映卿卿如晤这几个字竟让与他们相隔一个世纪的我感受到了其中浓浓的情意这种感情,只有用信纸的质量、钢笔的笔触、墨水的浓度才可以承载,穿越时空,超越时间 而便捷的代价便是过滤掉其中的款款深情,用同一的字体,像机器人一般,呈现文字而字里行间的情意,便在光缆传输中不翼而飞 我们是受益者,不用感受足蒸暑气的炎热,不用经受寒风刺骨的严寒我们活得很久很久,很健康很成功但却总有点空虚,总有点孤独咫尺天涯,尽管我通过我新电脑薄薄的屏幕看到了你,但我摸不到,好像你跑到我在看的电视剧里 正值梅雨季节,总是下雨,雨落在我一直过夏天的皮肤上有点冷,它淅淅沥沥的,在我的窗外妩媚地笑我竖起耳朵拼命地听,但总会有尖锐的鸣笛声和刺耳的刹车声它们毁掉了冷雨所制造的寂谧和怀旧 如果现在余光中再听到这冷雨,或许只能写出钱钟书的《一个偏见》,我在我那明亮的灯光下看书,读到“落花人独立”,可能无论何时,这冷雨落花都会给心一点慰藉,尽管窗外车水马龙 【点评】文章围绕古人今人对“雨”的不同感受,不同通讯方式的不同情味等内容,集中抒写了社会、科技发展后“我”精神上的某些失落和遗憾,表达了对某些传统生活方式的怀旧和向往之情。
视角独特,视野开阔,情感细腻,韵味绵厚,符合题意,内容项评为满分 采用散文体式,融记叙、议论和抒情为一体,行文自然灵动,语气凝练典雅,书写美观,表达项评为满分 材料丰富,意境深远,文句有表现力,发展项评为满分 得分:25+25+10=60 人在风中 漫漫黄沙,朔风连天,抵着炎日的炙烤,脚踏发烫的流沙,玄奘背着他的经文,一步步向天竺进发漫卷黄沙吹不走他的信念和朝圣的虔诚即使一路上有很多诱惑,他的眼神依然笃定而人生亦是如此,在漫天黄沙、强劲的朔风之中,更要坚定自己现代社会发展如此之快,各种“风”盛行,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但屹立在“风”中,人要有一颗不变的赤子之心一切都在改变,但赤子之心不能变 当城市的喧嚣取代了乡村的宁静,“现代风”吹过,我们期待赤子之心的回归湘江汩汩,凤凰山挺拔,在那样一个安谧的世界里,沈从文固守他的精神家园在“文革”期间,沈先生遭受红卫兵的辱骂,但仍然能说出“这儿的花开得真好”的话语,先生亦有一莲荷花于胸中,先生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它化作一缕阳光,为先生驱散了阴霾 正是因为这种赤子之心,先生的生命的荷园又开出了蓬勃的一朵,屹立在“风”中。
当钢铁的森林取代屋舍的恬静,我们不能改变的是赤子之心天津的哥马志刚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的至诚至善之人他载过一位盲人,盲人下车后给他钱,他拒绝了,并说:“我不伟大,但赚钱也比你容易点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也许社会的发展速度会让人们的心灵蒙了尘,但我们要掸去这层尘土,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在瞬息万变中保持一颗不变的赤子之心,马志刚做到了,这份“不变”扶社会道德大厦之将倾,将倒塌的道德“多米诺骨牌”反向推起 是啊,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高楼大厦取代传统民居,开发区取代自然名胜,而“瘦肉精”“毒黄瓜”“回炉面包”则体现出人心在“现代风”“唯利是图风”中的改变,而这些被“风”吹倒在潜规则洪流中的人们是不是也缺少一颗赤子之心呢? 生活在社会中,必然会遇到很多“风”,会像母亲的手那般轻轻抚摸,会像巴掌那般疼痛,现代社会变化的东西有很多,我们不能阻止时代之发展,但我们可以保持一颗不变的赤子之心,这样,我们就能一路花开,一路阳光 【点评】本文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文章由“玄奘西天取径朔风吹不走信念虔诚,一路笃定”引入,提出“人生亦如此”,在“强劲的朔风之中,更要坚定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浓从文文革期间“固守他的精神家园”和天津的哥马志刚在瞬息万变社会中保持一颗纯良的心为例证,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呼吁大家:在多“风”的社会,“保持一颗不变的赤子之心”。
故内容项评为一类,24分 本文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结构严谨,叙议结合,文句顺畅,故表达项评为一类,24分 发展等级方面,观点具有启发性,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材料丰富,观点与材料之间搭配恰当,给8分 得分:24+24+8=56分 写封家书报平安 小姨来信了在五月濛濛细雨中,我带着那封从万里之外辗转而来的信,去了外婆家一开门,我亮出信,瘦小的外婆眼中忽然就有了亮光,急匆匆地拆开,又小心将信封装到一个盒子中看到那盒子,我的眼眶有些潮湿了 十多年前,小姨和姨夫因为工作需要移民加拿大而性格倔强的外婆在机场愣是一滴泪也没掉,只说了一句“到了安顿下来信给我,寄封信报个平安,别的都不要挂念,我很好的便再无其它可之后每个周末,我们去看她时,她总会问及那封平安信到了没半年后,平安信总算“姗姗来迟”,外婆那时不过五十多岁,身体尚可,头发也仍乌黑她拆开信,走到窗边亮处,将那薄薄几张纸看了又看,我默默看着窗边的她,微张着嘴,显出一种紧张而急迫的样子,仿佛想通过这几张纸去看一看她的女儿女婿,看他们是不是过得尚好过了半晌,她才微微点头,自言自语道:“嗯,他们都好然后把目光收回,小心把信折好,放在盒子里。
十几年里一直如此,几年前,我们家有了宽带可以视频了,我们都劝外婆来家中与小姨直接聊天,她却坚决不肯,说电脑晃得她眼花于是只得作罢,仍要小姨给她一封又一封地写信 可今天,当小姨的家信已快满盒子时,外婆也在时光流逝中老去了她已经是满头白发的七旬老人了,中风使得她不得不依靠拐杖,她的背也驼了,眼也花了,不变的,是收到小女儿家信时的喜悦与急迫她会一把抓过信,悠悠地走到窗边,戴上老花镜,在家人的陪伴下,微张着嘴,仔仔细细,一遍又一遍地读着那几页信,末了,又有些不舍地小心收好她的银发在月光中显得有些透明,她孱弱的身体佝偻着,恨不得把外孙女和女儿女婿从信中看出来一般吃过饭,她默默地踱回卧室,又将信取出来一遍遍地看,眼中溢满爱与牵挂 而我和母亲也只是静静地在门口站着,半晌,母亲哽咽着对我说:“你要是去了别处读书也要给我写信回来啊!”我正要笑她婆妈,她却潸然泪下道:“收到信才觉得安心咧我的笑容瞬间变得严肃起来 是啊,时光流逝,世事变迁,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书信仍旧寄托着每一个母亲对孩子至深至亲的牵挂那一纸家信里承载着她宝贝多年的女儿的点点滴滴,是她也是她最心爱的孩子的纽带撒满了她的牵挂与爱。
历经流年,依旧闪烁着母爱的光芒,散发出母爱的温暖 无论走多远,记得写封家信报平安信的那头,总有一个饱含牵挂与爱的母亲在静静地等待 【点评】文章叙了外婆20年来对海外家书一如既往地期盼和珍惜,并以“平安家书”为载体表达了在网络时代对于“至深至亲”的亲情的守望和呼唤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动人内容项给满分 行文流畅,细节感人,极富生活气息,结构严谨,字迹工整,文体鲜明,表达项给满分 文章构思新颖,材料丰富,见解深刻,感染力强发展项给满分 得分:25+25+10=60 正确对待改变 书信在减少,而信息交流更加流行,代表着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在逐渐改变;木门换成防盗书,门锁换成指纹鉴别的,我们的安全措施不断改变;汽车变火车,火车变飞机,我们的交通工具也随着人们的需求逐渐改变……但是,这些改变并不代表我们内心的改变,我们应正确对待这些改变 首先,我们应正确认识改变改变并不代表着消失就像从古延续至今的书信,它比起、短信、邮件,可能并不快捷方便,但是它却最充满诗意,最能表达人的情感同时,这种书信承载了我们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怎能被人们抛弃,怎能消失?也许正如同学丙所说,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但是书信本质是不会消失的。
其次,我们应该正确判断改变的好与坏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变得多元化,并不是所有的改变都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发扬那些正确改变而摒弃那些错误的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通方式在变得更加便利,可我们与人交往的一颗心却不能改变,应该一如既往地真诚热情;我们的防盗措施越来越高级,但却不能让竖起的铁门将我们的心也隔阂,改变我们心的温度,让它变得冰冷,待人冷漠;我们的交流在逐渐发达,人们努力改变提高着行驶速度,可是交通质量怎么也以改变呢?越来越多的高空坠机、高铁追尾,速度提升,交通安全却在逐步下降,这无疑是坏的改变,我们应该在深刻认识之后将它再次改变,将交通质量提升 最后,改变其实也是一种自我认识的提升,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在适度改变时抓住改变的机会,提升自我试想,如果没有改变,齐白石与川端康成怎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怎能为世人留下精美的画作与启迪人心的文学巨作;如果没有刘翔从跳高到练跑步的毅然改变,怎会有震惊世界的奇迹出现,怎会有黄色闪电惊艳世界时! 改变是多种多样的,有好有坏,我们应该做的便是正确对待它只有正确对待改变,我们才能提升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