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教育缺失,易使人变坏.doc
9页1劳动教育缺失,易使人变坏【摘要】近几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的现状已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促使众多教育人士从教育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来寻找问题的根源,进而提出青少年违法犯罪对策与建议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发展与稳定,是事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此问题也引起了我个人从学校管理及教育角度的深思在写此文前我试图从网络上和纸质的资料上去找到与我思考得出结论观点一致的内容,以便学习参考,但未如愿以偿,以致于 让我怀疑我观点的正确性我还是大胆地从劳动教育的角度阐述我对此问题的粗浅看法和不成熟的思想,以供交流关键词】青少年 违法犯罪 劳动教育 成长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的现状已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往往更多的是从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的角度进行探索,而忽略了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正是得体而适宜的社会劳动和家务劳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重复劳动或创造性劳动、自侍性劳动与服务性劳动,构成了多彩人生和创造生涯的主旋律劳动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有着非常重要并且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潜在道德品质和法制教育背后且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隐性凶手——劳动教育的缺失,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一、现状及其成因(一)不该发生的故事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的劳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轻视乃至放弃劳动锻炼的现象比较普遍,以至在我们身边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18.中小学德育 联丰完小 周良云 男 中一 158237415992故事:---我校初二 00 六(3)班学生向×的父亲在外地承包工程,家里非常有钱每次轮到他们小组值日扫地时,他们小组清扫的教室比别的组干净,为此班主任王老师经常在全班表扬他热爱劳动后来王老师才知道真相:每次值日,他都通知他家的保姆来学校清扫我校 2007 年秋学生集体野外实践活动中午野餐时,她奶奶给她提来一个保温饭盒老师问她什么这样,谭××不好意思地说:“我妈怕我煮不好,她替我煮好了我校 2008 级一班学生,班上安排的劳动从来不做,班主任找他谈话,他理直气壮地说:“我妈妈说的,只要成绩好,将来考上好大学就行了劳动叫瞎逞能!”由于各种原因,青少年在校学习期间劳动教育不到位,以至基本的劳动价值观未能形成在校期间其危害不能明显 一经踏入社会,就表现出不能为生活的需要而劳动,找不到正当的谋生之路,于是便出邪招走邪路,最终毁了自己我校 2001 年初中毕业生陈××,男,于 2001 年暑假便随当地打工一族到福建,去时以为福建满地是黄金,还兴冲冲地想凭自己的能力挣一笔钱。
到了后,进厂觉得工作时间长,不自在;外面打散工,一时半会又找不到活轻来钱快的活于是于 2002 年春节前夕便伙同几人抢劫故意伤人致死,2003 年使被判处死刑我校 2003 年初中毕业生张××,女18 岁初中毕业后到外地打工,因好逸恶劳,挣不了钱,便投身当地一家发廊当“小姐”出卖自己3的肉体和灵魂刘××,2004 年在我校初中毕业,在校期间就非常羡慕在外面打工挣钱的人,早就向往毕业后到外面淘金毕业后在社会上闯荡两年时间不如所愿,便走上了贩毒吸毒的不归路,2007 年夏被判死刑二)故事背后的“真凶”隐藏在以上这些故事背后的“真凶”就是劳动教育的缺失劳动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意义,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们在进行了 20 多年的跟踪研究之后发现,爱劳动的孩子和不爱劳动的孩子长大成人后相比,失业率是 1 比 15,犯罪率是 1 比 10应该说通过以上的例举,已可形象感知劳动教育缺失的严重危害了青少年正处于学知识、长身体、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忽视劳动教育对他们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和身体心理素质的提高十分不利,其危害是严重的:---自食其力差由于家长们的娇惯宠爱,许多学生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中”的生活。
他们自食其力能力不强,体质较差,吃不得苦,经不起挫折,受不了委屈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恶习由于他们极少参加体力劳动,劳动观念非常淡薄轻视劳动势必助长青少年贪图享乐、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恶习,他们变得任性、娇气、固执、自私继而滋生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观念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观念淡薄,不珍惜劳动成果由于极少参加体力劳动,孩子们很难有“粒粒皆辛苦”的体会,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和社会财富4(三) “真凶”的由来当前众多青少年劳动教育的缺失,不能单一地从家庭或学校,家长或教师方面去找原因综合分析,造成青少年劳动教育的缺失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上、农村中普遍存在着一股“望子成龙”、“跳农门”思潮社会上普遍存在重文轻劳的思想,相当一部分家长中存在不爱农、不学农、不务农的现象,对学生影响很大,使青少年普遍缺乏艰苦生活环境的磨炼,缺少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二是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过分溺爱,把孩子本应自己做的事全包揽下来由于父母较多地剥夺了孩子们参加各种劳动的权利和机会,造成他们吃苦耐劳精神在弱化,自理能力在下降,以致十三四岁的孩子不会叠被子,不会洗袜子、手帕,家常便饭都做不好。
扫地怕灰尘,抹桌椅门窗怕弄脏了衣服的大有人在三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不论是杜会舆论导向,还是教育部门对劳动教育宣传、领导力度都是不够的学校对于劳动教育往往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学校受应试教育束缚,明显存在片面讲分数、追求升学率倾向,忽视学生劳动教育虽然大多数学校开设了劳动技能课,但这些课大多不能得到保证,往往被所谓的“主课”所挤占尽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反复强调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和升学率一比,劳动技能课又能占多大的分量呢?如今的青少年真是苦不堪言,面临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他们往往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即使他们想帮父母干点家务事,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5二、对策及其措施什么病用什么药,青少年劳动教育缺失当然得通过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来改变这一现状不能一提到劳动教育,就只想到让青少年在学校上上劳动技能课、在家里干干家务活就能解决问题其实对青少年加强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正确认识劳动及劳动教育的作用社会生活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劳动,社会生活的最主要内容也是劳动在劳动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也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人类文化劳动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人类离不开劳动,社会发展离不开劳动。
即使国家进入到现代化程度很高阶段,也同样离不开劳动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讲,劳动是立国之本对于个人来说,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统帅着其他各种价值观念,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构成人的价值体系,中国传统价值体系最大的弊端是劳动观念的缺失劳动是成人之本,成才之本卢梭认为:劳动是一个社会的人不可或免的责任,任何人“只要不干活,就是一个流氓” 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中,劳动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质实践证明,人的许多优秀品质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培养孩子爱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艰苦朴素的好作风劳动能锻炼孩子吃苦耐劳、 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力,促进身心健康劳动能培养孩子勤快、主动的工作态度,有利于形成对集体、对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劳动能培养孩子自立、自理、自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进取精神劳动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6中国自古就有心灵手巧的说法,手巧会促进心灵,心灵又带动手巧卢梭在他的《爱弥儿》一书中曾这样阐述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独自谋生的自由的人,而生活中需保持的也最重要的是接受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人的生活因此,一切教育首先应归结为劳动教育。
只有劳动教育才能养成自食其力而独立生活的本领,借以摆脱寄生坐食的传统二)多方合力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孩子最该学会的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便是劳动,一切对孩子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应是劳动观的教育因此在家庭、学校、社会对孩子的教育中切不可忽视劳动教育其实,劳动教育并非干活这么简单,让孩子习惯劳动,懂得劳动,热爱劳动,才是其目的,可让他们一生受益作为家长来讲,应当在孩子的心里早早播下爱劳动的种子,从小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勤劳勇敢、不怕吃苦的人因为孩子的劳动观念具有其年龄和心理特点,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在家庭劳动教育中家长要做到以孩子能接受的方法进行言传,和孩子一起干进行身教可以引导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或其他劳动,按劳动的量和质给予报酬,让孩子体会一下劳动的艰辛和乐趣,让孩子懂得,幸福生活离不开辛勤劳动,劳动是一切幸福欢乐的源泉;还可结合日常生活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观念,如午餐时让孩子自己盛饭菜、收拾餐具,起床自己叠被子、穿鞋子,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这种有意识的责任感培养,可以增强孩子的劳动意识家庭里的劳动教育要把握丰富的内容,从多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一是进行劳动观念的教育;二是教育孩子热爱劳7动,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三是培养孩子的劳动品质;四是提高劳动技能;五是把劳动教育和孩子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孩子树立正确消费观。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主阵地,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校要做好此项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劳动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已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要通过学习,让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明确我们的培养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学生获得终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对学生加强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贯彻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青少年的劳动教育中还应起到一个中介作用,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向家长、社会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取得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和支持,特别是对学生加强劳动教育,提供参与机会、指导督促等方面引起普遍重视2.规范教育管理,加强劳动教育8设立领导机构,配备指导教师,为加强劳动教育提供组织保证。
全面落实劳动教育课程的要求,按教育部颁发的课程计划,不仅要把劳动技能课程排上课程表,还要求任课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进行教学,做到教学有计划,上课有教案,课时有保证,平时有考查,学期有总结重视劳动实践,并注意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适当变更和补充有关项目建立考核制度,促进全面提高在学生素质教育发展评估手册里,有一栏是劳动成绩评定在操行评定里,又分在家和在校的劳动情况每学期结束,对学生的劳动情况进行考核,包括劳动态度,劳动知识,劳动习惯等采用等级制,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家长评等形式,让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3.创设实践场所,强化劳动训练为了使学生有参加劳动实践的机会,校内应设劳动活动室,并根据实际分为若干小组如种植、饲养、木工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又从中培养劳动意识,训练劳动能力学校还应与社会广泛联系,积极建设在校学生劳动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基地里参加劳动实践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劳动技能,而且体会到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让学生感到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社会在青少年的劳动教育中应注重营造尊重劳动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给孩子积极参劳动实践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
对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刻不容缓,只要家庭、学校、社会协力而为之,方可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好新人、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9参考文献: [1] 裴斯泰洛齐.《关于劳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2]卢梭.《爱弥儿》. [3] 戴祖喜.《加强农村小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