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贵州美丽乡镇-202100个示范小城镇》.doc

33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170441440
  • 上传时间:2021-03-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3KB
  • / 3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品文章《贵州美丽乡镇--100个示范小城镇》贵州美丽乡镇——织金县茶店乡茶店乡位于织金北部、与大方、黔西隔六圭河相望,全乡辖21个行政村,146个村民组8760户33057人,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是织金县城市总体规划副城区的一部分、是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的地方、是贵州织金经济开发区的主战场、是毕节试验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向省人民政府申请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茶店乡交通便捷,素有织金北大门之称,是率先实现整乡推进村村通油路,组组通公路的第一个乡镇;下一步的黄织铁路延长线织金至叙永段从茶店穿境而过,在建的黔织高速公路,从官寨白马互通距茶店乡只有5公里茶店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及日趋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具备了开发投资的很多优势条件茶店乡作为毕节市50个特色小城镇建设示范点之一,按照“突出特色、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做强产业、体现内涵、融入文化”的要求,建设茶店乡两线(大营线、沙桂线)四片(茶店片、大营片、海马片、沙桂片)六个示范点(先锋特色小城镇、大营苗族特色“五园新村”、安乐生态文明新村、红艳布依族特色古村寨、桂花生态移民新村、团结军民共建新村),按照黔西北民居风格再融入民族特色改造全乡2300多户房屋。

      整合各方面资金1220余万元、政府贴息贷款2100多万元、群众自筹1100多万元政府引导统一施工模式,实现房屋错落有致、功能布局合理、道路纵横规范、绿化美化达标、生活环境优美、文化场所亮丽、配套设施齐全、村镇管理有序的目标茶店特色小城镇建设主要从以下方面抓好配套建设:一是建设完成了连接先锋村长26公里、上级投入383万元、乡财政投入50余万元的“一事一议”道路硬化工程,实施3000多万元、长48.7公里的先锋至各村的通村油路整乡推进网二是投入80万元实施了先锋等6个村安全饮水工程三是投入370万元建文化站、客运站和6000余平方米的民族文化广场筹资40万元安装电子显示屏,建设成全县一个乡镇级精品示范文化广场四是投资200万元安装先锋村路灯、建设绿化带五是投入24万元建设规范的农贸市场六是中央投入易地移民扶贫搬迁专项资金410万元、县乡匹配和群众自筹700余万元、建设长640米大街道路油化结束七是加大“整脏治乱”力度,每月出资8000元招聘保洁员对街道环境进行日常保洁整治,营造舒适亮丽的环境八是计划争取有关资金,把老街全面油化,完善排污设施xx年拟办理10件实事:一是投资100余万元实施先锋集镇路灯亮丽工程,确保4.6公里大街小巷全覆盖,目前工程已经基本完成。

      二是投资200余万元新建48套公租房,解决计生、卫生职工住房困难问题;三是规划投资3000万元、建设一所容纳xx学生的煤化工项目搬迁安置完整小学;四是用市场运作模式投资300万元完善先锋安全饮水工程,增加5000人饮水容量;五是多形式投资融资1.3亿元,建设安置600户的煤化工项目一期安置点;以土地换投资模式,启动煤化工二期700户安置点建设,同时积极引进投资,力争启动茶店城市综合体建设,城市综合体基础设施建设约投资4亿元引资3000万元在煤化工一期安置点修建星级宾馆、农贸市场各一个;六是引资10亿元启动支嘎阿鲁湖“一湖三湾三岛”滨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建成一个山水相融、天人合一的“工业基地后花园”;七是建设一个上千万元规模的以服装加工为主业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八是争取上级供电部门投资1000万余元改造茶店城镇及周边用电;九是继续争取资金200万元完善茶店乡异地扶贫搬迁大街绿化、美化及排污工程,彻底改变茶店环境现状;十是完成龙井、洞口和山林等村投资250万元长5公里的小康路修建,实现茶店村村通油路目标100个示范小城镇——玉舍镇玉舍镇位于六盘水南部,东经10446†,北纬2629†,距市中心约18.6公里。

      总面积为217.67平方公里,属高山耸林峡谷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平均海拔1800米xx年11月撤乡建镇,辖11个行政村,58个村民组,共9367户35654人,其中镇政府驻地(含玉舍村、上寨村、教育、工业区务工)居住人口9360人,城镇居民人口3870余人镇境内交通便利,212省道、两水线、水柏铁路、水盘高速、在建杭瑞高速东西南北贯穿境内;境内矿产资源以煤为主,探明煤炭储量4.8亿吨,国家级森林公园、彝族文化、山地户外运动、休闲度假等旅游资源丰富农作物以马铃薯、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核桃、板栗为主,素有“核桃之乡”之美誉xx年国民生产总值146260万元,财政收入111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100个示范小城镇——六枝特区>岩脚镇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西北部,是贵州省双百重点小城镇及六枝特区五个建制镇之一,距特区机关驻地23公里,全镇共辖25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5884户,64036人,境内居住着汉、彝、苗、回、布依、仡佬等民族全镇总面积131.4平方公里村村通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是六(枝)纳(雍)、六(枝)织(金)公路主干线近年来,岩脚镇充分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把建设旅游观光型小城镇和交通枢纽型小城镇作为全镇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城镇人口从xx年的11500人增加到现在的2万余人,城区面积从xx年的2.5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2.9%,xx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完成26577万元,占任务25593万元的103.8%,同比增长36.6%;社会固定资产完成95249万元,占任务93454万元的101.9%,同比增长7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439万元,同比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276元,同比增长20%;财政总收入完成780万元,岩脚古镇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曾是连接川、滇、黔三省的古驿站,素有“小荆洲”之称;被誉为长寿村的木贡有正在开发的温泉,地表水温为终年29.3℃,有富含锶、偏硅酸等24种微量元素的富硒复合型矿泉水;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现已探明储量7500万吨;矿产资源丰富,有重晶石、硅铁、高岭土等;有天麻、杜仲、桃仁、金银花、何首乌、野人参等多种中草药;有丰富的饮食文化,岩脚面条、岩脚醋、岩脚臭豆腐、岩脚凉粉、岩脚糯米酒等,风味独特、享誉遐迩曾为驿道枢纽的岩脚人才辈出讨袁”战争与“北伐”的一代名将彭公武是岩脚人,他与朱德、杨森、熊克武等人是云南讲武堂同窗。

      贵州省农学先驱、贵州农业学校创始人、上世纪初六盘水第一位留学生龙幼安是岩脚人;若按解放前的区划,孙中山的秘书、辛亥革命的元老安健也是岩脚人此外,当地居民还屈指数出了不少从岩脚走向五湖四海的名人,有官员,有文学艺术家等等这么多的人才,有人解释为地灵人杰,即山川形胜,物产丰富所哺育岩脚确实山美水秀,气象不凡诸如“九狮拜象,普贤骑狮”、二道水飞瀑、龙溪夜月被誉为极佳的风光100个示范小城镇——石桥镇石桥镇地处盘县东南部,东临民主镇、南接乐民镇、西与盘县新城(红果镇)接壤,北与水塘接壤,辖区面积58.7平方公里,有10个行政村,129个村民组,四溪八岭间杂居着白、彝、布依、苗、汉等民族,全镇共7289户,23081人平价降雨量1500毫米,全年无霜期280天,地处东经10430之间,北纬2853之间石桥镇交通便利,南昆支线有24公里横穿全境,在辖区鲁番村设有一个火车站,盘县新城环东线至石桥快速通道从东向西穿过石桥,距距离22公里,赵威线从北向南穿过石桥,距离10公里,距正在修建的毕水兴高速公路5公里,到达安顺、六盘水、曲靖、兴义等市级城市大约2小时,到达贵阳、昆明省城约3.5小时自然景观优美,有远近文明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妥乐千株古银杏群,是全省古银杏保存最完整的地方,其中妥乐村最为集中,有古银杏树1136株,平均树龄在600年左右,最长树龄在1000年以上,高15—20米,直径1—2米,最大的需6人才能合抱。

      自xx年以来石桥镇人民政府加大银杏开发力度,先后在10个村种植银杏树8000余亩,有嫁接苗15余万株,实生苗30余万株xx年获得为贵州省最具力民族村寨第一名,xx年中国生态文化村的美誉石桥镇矿产资源丰富,境内有煤、石膏、钎锌、铁等矿产资源,是盘县重点产煤乡镇之一,煤储量2.47亿吨,还有铁、石膏、锌等矿藏资源,现有有证煤矿9对,洗煤产3个xx年生产原煤75万吨,生产洗精煤炭2.90万吨,工业总产值完成208049万元,农业生产总值完成3447.92万元,财政总收入达10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06元,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工作都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100个示范小城镇——木岗镇木岗镇位于六枝特区东部,是“中国凉都”和“江南煤都”六盘水市的东大门,地处六枝、普定、镇宁三县交界,六枝特区木岗工业园区与安顺普定工业基地、安顺红星工业园区连成一体,形成黔中经济圈,素有“金三角”之称距六枝特区政府驻地34公里,距清黄高等级公路23公里贵昆铁路、普镇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60平方公里,建成区总面积7平方公里,全镇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2.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718人)耕地面积14745亩(习惯亩),其中田7305亩,地744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5380元。

      地势平坦,是全省二十一个万亩大坝之一,地貌类型以溶丘盆地为主,属亚热带气候,水资源较为丰富,黔中水利枢纽穿境而过,地表有5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4个,地下有99个龙潭,适宜发展粮食、蔬菜等特色作物及产业园区建设,xx年以来木岗镇主要发展农业及产业园区作为支柱产业xx年地区生产总值23910万元,财政总收入833.725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200万元木岗镇距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黄果树大瀑布30公里、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龙宫风景区30公里,距织金溶洞风景区80公里镇区内腾龙山庄可以提供度假休闲境内清澈的水库、宽阔的坝子、盆景似的小山、茂密的林场、颇具民族特色的石板房村庄可以提供游玩和观赏美丽乡镇——六盘水市郎岱镇郎岱镇位于贵州省西部,六盘水市东南部、六枝特区南部,地处北盘江上游,郎岱镇镇区距六枝特区政府所在地37公里,距六盘水市75公里、贵阳140公里东经10520†至10524†,北纬2606†至2607†之间东北接陇脚乡;东靠折溪乡和关岭县;南连洒志乡;西北至中寨乡;西南至毛口乡,是六枝特区西南部的中心城镇和交通枢纽全镇国土面积98.42平方公里,全镇辖12个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42116人。

      镇域主要产业有青菜塘煤矿:年产量18万吨;中柱煤矿:年产量8万吨;平桥煤矿:年产量5万吨xx年国民生产总值2.6亿元,财政收入1965.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36元历经二百七十五年的郎岱古城,先得名于老王山(古称郎山)与城内岱山,古称郎岱始建于明朝初年,于雍正六年建县,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北面有老里地坡,南有福堂坡、狮子坡、马鞍山、打铁关等诸峰,地势险要,尤其是打铁关,不仅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而且还是滇黔古驿道的必经之地,相传古夜郎国王曾多次在这里巡查、督战,平西王吴三桂三上云南也是从这里经过,故有兵家必争之说郎岱文化源远流长,古有“岱山书院”、“竹影山馆”,近有比较有名的郎岱师范,现有4所小学,一所初中、一所高中和一所老年大学郎岱八景:“东山紫气、南岳飞仙、西陵晚渡、北驿文峰、云盘古树、月朗平桥、岩疆锁钥、陇箐连云”,郎岱古城风貌和空间格局基本完整,古镇中庙宇16座,先保存完好的尚有观音阁、庙、龙宫祠等古城中的木城址碑、古城墙、民居、兵役局、观音阁、江西会馆及文笔塔等具有较高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其双坡重檐,二架招梁,缕空柱础,木石精雕为全省少见,高低起伏的重檐封火墙,双坡青瓦屋面,青砖粉墙及渐进的小天井和后花园更使古城引人入胜。

      另外,随着牂牁旅游的开发,郎岱势必成为牂牁旅游的接待中心100个示范小城镇——平坝县夏云镇一、交通区位:夏云镇位于安顺市的东北部,素有安顺“东大门”之称沪昆高速公路、贵黄公路、贵烟公路、贵昆铁路穿境而过,距。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