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专用)中考语文高分一轮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ppt
64页专题六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中考考情速递中考考情速递2014-2018年数据统计年份考查内容20182017201620152014篇目临江仙 山行浣溪沙二月二日出郊春光好题量与分值(2题4分)(2题4分)(2题4分)(2题4分)(2题4分)体裁词诗词诗词类别词律诗词律诗词朝代与作者金元元好问唐项斯宋张孝祥宋王庭珪唐欧阳炯考查形式课外单一课外单一 课外单一课外单一课外单一中考考情速递中考考情速递年份考查内容20182017201620152014题型选择选择选择选择选择考点1:内容理解考点2:品味炼字考点3:画面描绘考点4:思想情感考点5:艺术手法考点6:作品风格考点7:人物形象考点8:作品构思中考考情速递中考考情速递(1)考查范围:近五年考查篇目均为课外篇目,主要集中在唐宋诗词2)题量分值:近五年均为2题4分,题型均为选择题,考查形式为课外单一考查,不作对比本专题将对江西卷的选择题的设误方式进行归纳,帮助同学们摸准命题规律,找出考点突破口3)体裁类别:近五年共考查诗2次,考查词3次其中诗考查了律诗,词考查的主要是唐宋诗词作者注重选择爱国、江西诗人或词人在专题训练中将对诗词的各种体裁类别进行全面训练,并突出唐宋诗词。
4)主题分布:主要涉及自然风光、山水田园、边塞类等在专题训练中将对这些高频主题重点设题考查与预测中考考情速递中考考情速递(5)考点频率:主要考查内容理解(5年5考)、思想情感(5年5考)、画面描绘(5年5考)、艺术手法(5年5考)、作品风格(5年3考)、品味炼字(5年3考)、作品构思(5年3考)、人物形象(5年1考)本专题将对这些高频考点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同学们高效备考,精准把握各考点的设分项6)难度评估:诗歌鉴赏题只有2道题,且出自课外,有一定的难度,但贴近中学生的能力水平只要认真备考,总结方法,规范语言,就能取得满分7)篇目预测:近五年诗与词呈现轮替考查的规律,因此2019年考诗的可能性较大,主要来源为唐宋诗,内容主要涉及山水、边塞、田园以及其他自然风光等类别在题型上仍以选择题出现,还是侧重内容理解和诗歌赏析两大方面文体知识清单文体知识清单分类内容概念主题(主旨)古代诗人以诗言志,诗歌中所表达的理想志向,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所蕴含的美好情操,或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进行的总结等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天地间的一切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亭台楼阁等,在特定情况下还有人,全都是“物”。
按一般情况说,物是客观存在,它原来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便是客观表述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因此,所谓意象,就是沾染或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物象文体知识清单文体知识清单分类内容概念意境意境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的达到“内情”与“外物”相统一而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境界如:雄浑壮丽、苍凉、恬淡闲适、雄奇瑰丽、清新自然、沉郁悲凉、萧瑟凄凉、苍茫、高远等中考试题中的“画面描述”题便是考查对意境的把握提示:意象是意境构成的“细胞”,若干个和谐统一的意象便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文体知识清单文体知识清单分类从形式上诗古体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乐府诗:歌、行、吟、引、曲律诗:五律、七律、排律;绝句:五绝、七绝词 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曲 小令;套数按题材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另:山水田园诗、咏物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咏史诗、怀古诗、宫怨诗等)按表达方式 叙事诗、抒情诗(一说: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文体知识清单文体知识清单写作手法(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抒情直抒胸臆即直接抒情诗人不借助任何事物,而是直接鲜明地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钱塘湖春行中“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寓情于景间接抒情的一种将感情融于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其特点是:表面写景,实质写情,所表达的情感不直接写出来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一种借景抒情即借助描写的某种景物来抒发感情其特点是:景、情都明确地写出来如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文体知识清单文体知识清单写作手法(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描写景物描写对景物的形态、颜色等方面进行描写如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细节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肖像(外貌)、语言、动作来刻画人物,这种表达方式一般只出现在长篇叙事诗中,如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白描用明快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议论常见于直接揭示某种哲理的诗句中,如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叙事这种表达方式较为少见,常见于长篇叙事诗中,如木兰诗卖炭翁等文体知识清单文体知识清单分类内容写作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见附表修辞方法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布衾多年冷似铁”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如“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丝”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如“瀚海阑干百丈冰”文体知识清单文体知识清单分类内容写作手法(表达技巧)修辞方法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如“感时花溅泪”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文体知识清单文体知识清单语言风格平实质朴 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含蓄隽永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清新雅致 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形象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绚丽飘逸 有华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粗犷豪放 铿锵有力、笔力豪健,节奏明快、音调高昂风格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雄浑、豪放、沉郁、悲壮、俊爽、闲适、旷达、婉约、清新)文体知识清单文体知识清单分类内容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
例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动静结合指描写景物时既有动态景物的描写,也有静态景物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虚实结合虚写即想象某种情境、景物,实写即写眼前真实的景物,二者互相结合,为读者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李商隐的无题附表古代诗歌常用表现手法文体知识清单文体知识清单分类内容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常见的反衬有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正衬如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反衬如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文体知识清单文体知识清单分类内容烘托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简言之,烘托即描写景物,以便达到“烘云托月”“众星捧月”的效果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用典运用典故来抒情表意例如使至塞上中“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的“燕然”即运用了典故文体知识清单文体知识清单分类内容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物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例如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提示:只呈现物象,而所象征的意思非常隐晦)托物言志诗人不直接表露心志,而是借用某种事物,把自己的理想、志向、人格操守寄托于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歌颂中这种表现手法常见于咏物诗中,例如于谦石灰吟借写“石灰”表达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和决心(注意:借物抒情抒发的是情感,而托物言志表达的是志向)比兴“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兴手法常见于先秦诗歌中,例如蒹葭关雎考点技法突破考点技法突破第第1讲讲内容、情感、画面、手法、炼字内容、情感、画面、手法、炼字真题体验真题体验一、2018江西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每小题2分,共4分)临江仙金元元好问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注释 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至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
济源:地名,今属河南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B.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C.“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D.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答案】D【解析】D项,原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意思是“桥下的流水倒是善解人意,殷情传情,怎奈路途遥远,何时才能将这离愁寄到东州呢?”句子并没有写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D项理解不正确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B.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C.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D.这首词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D【解析】D项,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借物抒情;赤壁采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和以小见大的方法两者的表现手法没有“异曲同工之妙”。
D项赏析不正确二、2017江西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每小题2分,共4分)山行唐项斯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注释 枥:同“栎”,落叶乔木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B.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C.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答案】D【解析】颈联描写了茅舍飘出的烘茶蒸茗的气味和隔着竹篱传来的缫丝声,并未直接描写烘茶的过程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富有动态之美C.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D.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答案】C【解析】诗人描写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选取了“山当日午”“草带泥痕”两种寻常事物,以及暮春山村最具特色的物事烘茶与缫丝来开拓诗歌的意境因此,C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是不准确的。
三、2014江西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每小题2分,共4分)春光好欧阳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