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合作发展的路径与前景.docx
6页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合作发展的路径与前景摘要:东盟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响应者与参与者,近年来,双边农产品贸易急剧飙升,成效显著,东盟已成为中国农产品贸易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基于中国与东盟在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产业格局、产品结构、消费层次等互补优势,发挥政府与市场作用,构建区域性农产品贸易合作新体系,未来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关键词: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合作发展路径;背景2017年1月,中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进一步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合作,农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2017年5月,中国政府颁布《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为推进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提供了顶层设计方案,国际农业合作将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最佳结合点之一本文主要基于2001-2016年的数据,对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发展进行了具体分析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合作发展的现状及特征(一)贸易总量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资料:2001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为27.81亿美元,自东盟进口14.83亿美元,对东盟出口12.98亿美元,中方逆差1.85亿美元。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标志着自贸区正式启动,翻开了双边经贸合作新篇章,《农业合作备忘录》签署推动了农产品贸易合作驶入快车道,中国自东盟农产品进口增速高于对其出口,东盟贸易顺差剧增,经济效益凸显2004年1月1日,中国与东盟实施早期收获计划,在取消关税的贸易创造与转移效应下,双边农产品贸易保持两位数以上高速增长2007年,双边农产品贸易首次突破百亿美元,达110.22亿美元2010年1月1日,自贸区宣告建成,零关税为农产品贸易合作注入了新动能,2010—2011年,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速高达30%以上2016年7月1日,自贸区升级版生效,自由化和便利化全面开启农产品贸易合作新格局2015年,双边农产品贸易首次突破300亿美元2016年,中国自东盟进口144.95亿美元,降幅8.34%,对东盟出口153.78亿美元,增长3.59%,中国出现了近15年来首次贸易顺差,金额为8.84亿美元2001—2016年,中国在大多数年份中处于逆差地位,2012年以来,逆差日趋递减,中国自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累计达356.18亿美元(参见表1)。
二)贸易地位2001—2016年,双边农产品贸易在中国与东盟各自农产品贸易中比例攀升,地位彰显,影响力增大2001年,东盟在中国农产品贸易中所占比例为10.01%,排名第四,次于日本、美国和欧盟,东盟在中国农产品进口、出口贸易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2.56%和8.13%;同期,中国占东盟农产品贸易的5.42%,占东盟农产品进口、出口的6.09%和4.95%2007年以来,东盟在中国农产品贸易中的占比超过日本,跃居第二,次于美国2016年,东盟占农产品贸易的16.30%,次于美国(17.10%),东盟蝉联中国农产品出口榜首,所占比例达21.15%,东盟在中国农产品进口中位居第二,所占比例为13.10%,次于美国(21.64%);同期,中国占东盟农产品贸易的13.19%,分别占东盟农产品进口、出口的14.52%和12.01%三)国别分布2001—2016年,中国与东盟各国间农产品贸易合作程度差异大、不均衡2001—2012年,马来西亚曾连续12年蝉联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合作首位2013年,泰国跃升榜首2016年,泰国继续保持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合作领头羊地位,金额达77.88亿美元,所占比例达26.07%,泰国是中国自东盟农产品进口贸易第一大来源,所占比例近三成;越南是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第一大对象,所占比例达25.14%;同期,中国与柬埔寨、老挝和文莱农产品贸易合作总量低,发展缓慢,所占比例均不足1%。
四)商品构成根据《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2012)》6位制为基准的商品分类,2016年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涉及到546种,金额超过1亿美元为38种其中,位居首位是HS070320(大蒜),金额为12.49亿美元,所占比例为8.10%,大蒜曾在过去15年中有10年蝉联农产品出口榜首,东盟是中国大蒜出口第一大目的地,占该商品全国总出口的47.11%;排名第二位是HS030749(墨鱼及鱿鱼),金额为8.05亿美元,所占比例为5.23%;排名第三位是HS080810(鲜苹果),金额为7.62亿美元,所占比例为4.96%,东盟是中国鲜苹果国际第一大买家,占该商品全国总出口的52.48%,泰国、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和缅甸均列居中国鲜苹果出口前十位;排名第四位是HS080520(柑桔),金额为7.00亿美元,所占比例为4.55%;排名第五位是HS071239(其他干蘑菇及块菌),金额为6.99亿美元,所占比例为4.54%同期,中国自东盟农产品进口涉及420种,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商品有24种其中,位居首位是HS151190(棕榈油及制品),金额为28.53亿美元,所占比例达19.69%,东盟是中国棕榈油及制品进口第一大来源,几乎占该商品世界进口全部,集中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排名第二位是HS071470(木薯),金额为13.79亿美元,所占比例为9.51%;排名第三位是HS100630(精米),金额为11.11亿美元,所占比例为7.67%,东盟是中国精米进口第一大来源,占该商品世界进口的83.13%,集中于越南、泰国;排名第四位是HS110814(木薯淀粉),金额为7.29亿美元,所占比例为5.03%;排名第五位是HS081090(其他鲜果),金额为7.11亿美元,所占比例为4.91%,包括火龙果、龙眼和荔枝等。
五)互补性与竞争性关系分析中国领土集中于温带与亚热带,而东盟多处于热带,双方赋有天然合作基础及较强互补性优势经济发展层次、消费偏好与传统习俗、农产品供需结构等差异使双方农产品贸易合作领域广、关联度高、潜力大2016年,在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中,互补性与极强互补性商品分别为21种和176种,所占比例为0.88%和70.69%,竞争性商品为101种,所占比例为27.97%,比较劣势商品为13种,所占比例为0.46%;同期,在东盟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互补性与极强互补性商品分别为19种和67种,所占比例为3.81%和48.99%,竞争性商品为81种,所占比例为36.91%,比较劣势商品为20种,所占比例为10.29%2001—2016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结合度指数均大于1,远高于双边总贸易结合度,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较为密切,2016年,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结合度指数达2.89,高于同期中国对美国农产品贸易结合度指数(1.02),东盟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结合度甚至高达11.98二、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产品贸易壁垒较大程度阻碍双边合作升级发展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壁垒主要集中在关税与非关税方面。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部门,多被列入敏感性领域,各国普遍对农产品贸易领域开放与自由化程度较低,高关税仍是深化农产品贸易合作的重要障碍;同时,各国普遍对部分农产品进口采取不同程度的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审批、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环境贸易壁垒等,给双边农产品贸易顺畅发展造成极大阻碍如鲜水果方面,中国对东盟国家开放进口品种数量有限、不均等,泰国为22种,其他东盟成员均不足10种,且指定进境口岸大米方面,中国仍延续进口配额制,限定50%为国营贸易,但配额长期使用不充分、效率低下,束缚贸易合作发展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东盟国家为维护本国利益与产业成长,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实施了一系列非关税限制措施,给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蒙上了阴影二)互补性农产品贸易潜力未挖掘,竞争性比重仍较高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合作互补领域广、关联度高,但合作潜力未能充分挖掘,表现为富有竞争优势且双方处于互补性关系的农产品贸易水平低下中国与东盟HS08均具天然互补性优势、地理毗邻、潜力巨大,但东盟在中国水果进口贸易所占比例尚不足50%,集中于泰国、越南和菲律宾等,近年来,中国盛产温带性水果(如鲜苹果)对东盟出口所占比例反呈下降趋势,而中国与智利、美国等水果贸易合作却高歌猛进。
另外,除老挝外,东盟各国拥有丰富海洋资源,中国在东盟HS03出口中所占比例仅为6.60%,规模有限、层次低竞争性产品在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合作中比例偏高,在东盟对中国出口中更为突显,达36.91%,竞争性产品出口给对方产业带来冲击和损害,时常遭致对方抵制,不利于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三)国别间农产品贸易发展不均衡,合作潜能尚待开发中国与东盟农产品合作较多依赖于部分国家,集聚外贸集中风险,不利于农产品市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弱化对同其他成员合作关注度,自贸区内部合作利益分配不均双边农产品贸易集中于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与其他成员合作成效欠佳如大米方面,越泰两国合计占自世界大米进口75%以上,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同为传统农业国家,自然条件优越,优势独特,但长期以来中国与其贸易合作甚为有限,中国占其农产品贸易比例均不足10%,诚然,巨大合作潜能未充分挖掘同时,中国对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农产品贸易长期保持巨额顺差,增添贸易摩擦四)农产品贸易合作层次低下,深精加工程度低下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贸易以垂直型为主,水平型合作不足,垂直型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合作主要基于自然因素所形成差异与优势,呈现为初级产品比例高,制成品比例低,产业链短,附加值小,辐射效应有限。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合作中果蔬类等初级大宗产品所占比例较高初级产品缺乏需求弹性,易受自然因素影响,国际价格波幅大,季节性特征显著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主要集中在流通环节,研发、生产、加工等严重匮乏,农业领域相互投资裹足不前,挚肘产业内深层次合作另外,中国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初建跨境农业合作产业园项目,但国际农业合作项目进展滞缓、层次低下、成效低微五)基础设施与通关便利化瓶颈制约农产品贸易合作发展东盟国家农业基础设施发展程度低下,国内与区域性交通运输网络不发达,物流配送体系尚不健全彼此优势与特色农产品运抵对方消费市场距离遥远,耗时长,加之物流设施与技术落后,综合成本高,效率偏低,大幅削弱了市场竞争力目前,尽管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已开通农产品运输专列火车和定期航线,但班轮频次不高,对接口岸开放数量不足,加之各国国内运输设施软硬件良莠不齐,对接困难,便利化程度低双方对彼此内地市场认识与开发不足、销售渠道短缺、品牌意识偏弱、消费者对彼此产品认知度和信认度低各层次农博会及农产品贸易信息平台尚未健全,与现代大数据网络优势融合对接有限,影响合作成效三、推进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合作发展的路径优化与前景展望(一)加强政治对话与互信,增进农产品贸易政策沟通完善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对话磋商机制,构建健全常态化、各层次、多领域的农业合作机制,增进彼此战略对接、政策沟通和融合发展,协商谋划合作愿景及措施,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加速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改革进程,共同制定检验检疫标准和农产品品质认证体系,协调化解贸易摩擦。
在自贸区升级版合作框架下,农产品贸易领域仍有较大降税空间,循序开放新领域,减少非关税壁垒,以释放农产品贸易合作潜力同时,扩大农民为主体的民间交流,开展国际农业实践考察与学术交流,增进信任,夯实民间合作根基和民意基础举办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博览会,加大东盟农产品在中国内地市场推介力度,适当增扩自东盟进口规模,平衡贸易格局,实现互利共赢发展二)挖掘互补优势产品贸易合作潜力,营造互利共赢格局发挥政府引导与服务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