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进中医药行业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方案.docx
7页促进中医药行业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方案基本建成以省级中医医疗机构为龙头,州市、县级中医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社会办中医为补充,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为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一、 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医药发展为了人民,中医药发展成果惠及人民,以维护人民健康和人人享有中医药健康服务为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高质量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坚持遵循发展规律遵循中医药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遵循辨证论治原创思维,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将中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深入发掘中医药精华,推进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找准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环节,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进一步改革完善中医药发展体制机制,细化完善中医药发展措施,统筹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协调发展,不断提升中医药发展水平坚持统筹协调推进以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统筹中西医协调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提升中西医结合能力,促进优势互补统筹兼顾中医药发展各领域各环节,不断增强中医药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二、 发展目标到2025年,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中医药发展政策和体系更加完善,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中医药在健康云南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以省级中医医疗机构为龙头,州市、县级中医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社会办中医为补充,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为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推动中医医疗机构晋级达标,扩大中医优质医疗资源深入实施中医“三名战略”,培育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医、名科、名药”推进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大中西医协同协作力度,提高重大疾病中西医结合救治水平,提升中医药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中医药人才队伍持续优化落实国家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项目,建立完善省、州市、县三级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培训力度,进一步优化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质量,充实中医药人才总量加强民族医药人才培养,发挥民族医药人才作用中医药科研水平显著提高进一步推进云南地方特色中医学术流派研究和传承,加强民族医药古籍保护挖掘,形成并推广一批地方流派学术思想、诊疗经验、特色技术推动搭建中医药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中医药理论和诊疗技术突破,推进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中医药事业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利用,推进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供给水平,推动中医药多业态融合发展中医药文化建设更加深入中医药文化科普和健康教育深入开展,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医药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拓展,云南中医药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三、 提升中医药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立完善中医药融入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加快建立传染病中医临床救治体系,依托省中医医院加快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依托高等院校、企业等建立中医药防治疫病基础研究和产业创新平台推动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设置发热门诊,加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肺病科等薄弱科室和可转换传染病区、重症监护室建设建设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支撑平台,加强中医药救治重大传染病研究,加大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的新药和医疗机构制剂研发力度加强中医药应急救治专家队伍建设,制定完善一批重大传染病中医药防治方案,加强中医药应急物资、药品、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储备鼓励探索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设立中医药部门,配备中医药专家队伍。
四、 不断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药传承保护加强中医药古籍文献、经典名方、口传心授等医药资料的抢救收集、整理研究和推广应用加强中医学术流派文化推广,系统挖掘整理地方流派学术思想、诊疗经验、特色技术,推动形成具有云南特色的滇南医学体系推动更多中医药项目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加强重点领域攻关在省级科技计划中加大对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深化滇南医学理论、云南特有民族医药理论、云南道地中药材作用机理等研究,开展中医药防治地方重大、难治和新发突发传染病诊疗规律与临床研究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名方、经验方研究,推动向医疗机构制剂转化生产加强中医药循证医学能力建设,构建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证据体系,研究阐释中医药的作用机理建设传承创新平台争取国家支持在我省布局建设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和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推动省中医中药研究院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加强中医临床技术研究和药物研发,力争在研发、生产、推广运用上有所突破支持中医医疗机构与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加强协作、共享资源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依托高水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及中药创新企业,加大中医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支持中医药先进装备、中药新药研发。
开展中医药优势病种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中药及其产业化技术研究,力争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并加快成果转化推动中药(民族药)医疗机构制剂二次开发和工艺标准提升,逐步扩大在医疗机构的调剂使用范围五、 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疾病预防能力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在中医医院及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设立治未病科室,规范开展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中医治未病服务,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继续加强癌症中西医结合防治,探索构建癌症中医药防治网络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丰富中医治未病内容,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药签约服务,持续开展0—36个月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中医药健康管理,逐步提高覆盖率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脊柱侧弯、肥胖等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试点,在儿童健康保健、妇女产后康复中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增强疾病诊疗能力推进中医医院晋级达标,80%以上的州市级中医医院达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90%以上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不少于15所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三级中医医院标准实施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行动,90%以上达到国家基本标准,50%以上达到推荐标准。
实施中医特色优势培育工程,做优做强骨伤、肛肠、儿科、皮肤、妇科、针灸、推拿、肿瘤、心脑血管病、肺病、脾胃病、肾病、周围血管病等中医传统优势专科加强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支持开展中医护理门诊试点到2025年,建好5个省级中医临床医学中心和不少于30个州市分中心,支持建设20个省级中医临床重点学科和不少于300个中医特色专科,推广不少于40个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强化特色康复能力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加强康复(医学)科建设,康复医院全部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其他提供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普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探索有利于发挥中医药优势的康复服务模式,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展中医特色康复医学,推动研发中医康复器具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尘肺病、小儿脑瘫等慢性病和伤残等,制定推广中医康复方案,推动中医康复技术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到2025年,不少于75%的二级中医医院和85%的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建成不少于4个省级中医康复示范基地六、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依托高水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及中药创新企业,加大中医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支持中医药先进装备、中药新药研发开展中医药优势病种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中药及其产业化技术研究,力争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并加快成果转化。
推动中药(民族药)医疗机构制剂二次开发和工艺标准提升,逐步扩大在医疗机构的调剂使用范围资料整理来源:《云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