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论文-大学生科学硏究训练计划的实践与探索.doc
8页高等教育论文-大学生科学硏究训练计划的实践与探索【摘要]作者:黄锁义程金生,陆海峰黄祖良,黄世稳,李振中S的为进一步对大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医学院导师制和作者近年来指导导师组学生开展科学硏究的实践和体会,分析 了医学院大学牛科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医学院大学生科 学硏究的对策,并就与之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实施大学生科学硏究训练 计划冇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词】 大学生;科学硏究;创新能力;培养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比较注重对硏究生科硏能力的培养,而对大学生则 重视不够,对大学本专科阶段科硏能力的发展与创造T生发展的关系,理论探讨较 少,实践中的探索也仅属于初步阶段,甚至不少大学甚至是重点大学取消或半取 消大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或答辩我院较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 养,本文结合我院导师制和笔者近年來指导导师组学生开展科学硏究的实践和体 会,阐述当前我院大学生科硏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1 我院大学生科硏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由于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竞争异常激烈,学生们渴望通过开展科学 硏究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硏能力,为今后的毕业就业、工作 或读硏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我院自从实行导师制以来,参与科学硏究的学生有 数百人之多,学生参与科学硏究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我院科硏硬件条件和教师数量的限制使众多学生不能加入导师组开展科学硏究导师组学生的科硏活动主流是好的,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学生的硏 究意识弱,过多地注重了知识的继承和储备,对硏究能力并不重视,动机不正, 愿望不大;学生的硏究能力不强,主要是思维能力无培训,也无重点培养;学生 的硏究方法懂得较少,没有此类的课程开设,也无系统的硏究方法的培训;学生 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不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更多地注重追求专业知识的精深; 学生忙于英语和计算机考级或社团活动,导师忙于教学或经常出差,故无暇顾及 学生科硏,以至有的学生从被录取进导师组至结束时都没有开展过科学硏究2 加强和改进我院大学生科学硏究训练计划的对策2.1 倡导大学生进行科硏是人才培养的需要2.1.1 配合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徳的要求 现在我们常讲索质教育、创新教育,如何进行索质教育、创新教育?如果学生没 有对科学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哪来创新?培养学生科学硏究精神 的教育也是创新教育最近一次全国调查显示,青年学生的科学知识在增加,而 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在退化,他们不愿从事艰苦工作和硏究。
很多学生表示,不 管自己学专业,今后如果有可能都要“谈股论金、西游取金” 〔1〕大学阶 段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时期,培养学生科学硏究的精神、态度、道德和能 力具有重要意义2.1.2 树立高校品牌的要求科硏被看作是教师的事,学生科硏对学校品 牌的树立常常被忽略了在高校生源国际化趋势初露端倪的今天,学生的水平, 特别是科硏水平也是衡量一个高校综合实力的指标如大学生“挑战杯”被看成 是学生科硏的实力赛,而获奖无疑对树立学校品牌有很大的影响英国剑桥大学 之所以闻名于世就是因为她培养出了一大批科学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之所以有 名也是因为其科硏实力雄厚,该校校长认为:“学生的专业能力是最为重要的, 应该通过教学和科硏来培养” 〔1〕当然,我并不是只重视科硏而轻视教学, 而是二者并重我很赞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长的观点2.1.3 就业要求 科硏能力和水平与学生就业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一个有 科硏能力的人往往是一个会思考、善于思考、具有敏锐观察力的人,而且具有发 现问题、勇于探索、努力解决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任何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而科硏成果更是就业中的重耍法码因为未来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 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的竞争。
2・2 指导学生从事科学硏究有助于教师素质的捉高,为素质教育创造条 件指导学生从事科学硏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耍求,它要求教师对其所从事领域 的知识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吋还要不断地学习、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硏究和 前沿动态,才可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通过科硏工作,教师需查阅大量的文献 资料,这就使得教师进一步开拓眼界,丰富自己的学识,从而为讲好自己的专业 课打下更为深厚的基础笔者除从事自己的课题硏究外,还经常指导学生从事科 硏活动(包括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硏究),所以在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 笔者还能结合自己的科硏课题及指导学生科硏活动的进展情况,使学生了解该领 域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在实际硏究中是如何运用知识的开拓学生思维学生 不但能够学到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学到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了 教学的效果2・3 素质教育促进科学硏究素质教育为科学硏究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 对科硏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促进科学硏究的发展科学硏究是一项创造性很 强的活动,它对硏究人员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适时补充高素质人力资源是科硏 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耍条件〔2〕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 重点,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了素质教育,从事或参与了科学硏究,就相当于岗前培 训,在步入科硏工作岗位后,就能很快进入角色,加快科硏进度,捉高科硏水平, 促进科硏的发展。
索质教育使学生的思想水平提高,意志力增强,这样在科硏中 就会不畏困难,坚韧不拔,为科硏成功奠定思想基础素质教育使学生综合能力 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强化,为学生成功奠定了基础这些无疑将促进科学 硏究事业的发展2.4 结合专业课的学习进行科硏 大学生科硏主要是一种硏究性的学习 活动,而不是独立的科硏活动,不能脫离学生的实际,结合专业课学习进行科硏 是培养学生科硏兴趣,提高科硏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因为大学 生的创造性在全面性基础上具有专业性特点,学生有大量的时间与专业课教师接 触,大量的专业问题等待去解决,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阵地,传播科学知识与科 硏精神,帮助学生确定选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能调动学 生学习专业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专业课教学的被动局面,同时也培养了学 生的科硏兴趣我院实施的导师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例如,笔者 结合所带导师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学过不同化学知识以及广西丰富的中草药植 物资源的特点,帮助学生确定科硏选题,积极指导学生申报学校普高学生科硏课 题10多项,均获立项,其中,获得科硏经费资助的占绝大多数、极少数为自筹 项目,共有40多位学生参加课题硏究。
2・5 改革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硏究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硏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笔者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 用类似指导硕士硏究生的方式指导导师组学生开展科硏活动(笔者曾在 2002-2003年获国家教育部资助在上海华东师范人学作高级访问学者进行课题 硏究并指导无机化学专业硕士硏究生和本科生毕业论文)〔3〕,鉴于现在指导的 是本科生,所以在指导方面要多花一些精力笔者的做法是:帮助学生选题、教 会学生如何查阅文献、指导学生实验(教会方法后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实验过 程遇到疑难问题时再问老师有的实验需耍反复摸索条件,实验完成后教会 他们如何写论文、论文写好后交给导师修改、如何选择投稿刊物、教会他们如何 按刊物要求排版、如何投稿等到冃前为此,指导学生开展科硏取得丰硕成果, 导师组学生撰写论文数十篇,其中舌E分已经在省级以上刊物包括核心刊物发表, 另一部分论文已经被录用或投稿,将陆陆续续发表有50多篇论文荣获广西高 校大学生第三至八届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奖,有30多篇论文荣获我校首 届大学生科硏创新优秀论文竞赛奖指导学生参力旷西高校第三届化学实验技能 竞赛获优秀奖。
这些学生科硏成果成为2007年6月份我院接受国家教育部的本 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亮点支撑材料之一,并得到国家教育部专家的好评, 为学校的迎评做出了积极贡献2・6 建立产学硏基地、科技园区学校可以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科硏 能力,与一些企业合作或单独建立产学硏基地(如校办约厂,过去我院曾有自己 的药厂将来扩大校园面积后可否考虑办厂)、科技园区(建议可否与百色学院 等院校联办),使之成为大学生们参加科硏工作的有效基地大学生可以利用基 地、园区的条件,以勤工助学、兼职等方式,从事科硏工作或生产实践,加深对 科技的认识,掌握科技的发展趋势,并把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提 供服务,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此外,学院要逐年给实验室添置先进 的仪器设备,逐步改善学生科硏条件(同时也是改善教师的科硏条件,可谓一举 两得),使学生科硏成果上档次上水平在学生科硏活动具有一定质量和规模的 基础上,学校应向社会大力宣传本校学生科硏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争取得到社会 各界的认可和支持这样,既可为学生科硏活动提供可能的硏究课题及经费;又 可为学生科硏成果的转化、应用和进一步开发提供广阔的市场前景2.7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优惠政策、奖励政策和制度我院首次建立学生科 硏课题申报制度,定期申报,对营造良好的学生科硏外部氛围,推动学生科硏工 作有重要意义。
我院还设立了学生科硏论文奖励政策,但是,有关优惠政策尙未 建立,如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科硏论文版面费没有报销的优惠政策(贫 困生发表论文尤为困难),学生科硏课题资助经费太少(我院2007年首次资助力 度每项只有1000元或1000元以下),没有足够的科硏经费,科硏工作较难开展 建议学院在学生科硏经费方面加大资助力度,以及应该建立学生科硏津贴制度, 给凡在科硏工作111表现出较大才能并获得一定成果的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和适当2.8 建议开设“科学硏究方法”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建议开设“科学硏 究方法”课程,因为它适应了新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耍,适应了大学生知识和 心理的特点,也是培养创新人才长远系列中的重要一环,培养创新人才,不是仅 仅给他创造一些外界条件即可,还须直接开设“科学硏究方法”这门课程,以便 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讲清方法规律,从内因和外界条件的结合上培养创新人 才〔4〕2.9用自己对科学硏究的精神感化和影响学生科硏工作又苦又累,但是, 苦累与快乐同在现在笔者承担各级各类科硏立项课题多项,经常工作到深夜, 自己的行为影响和感染了导师班学生许多同学晚上做实验很晚才离开化学实验 室,有的同学中午不休息也做化学实验。
笔者并不提倡不注意劳逸结合地工作, 然而,他们的敬业精神却令人佩服综上所述,实施人学生科学硏究训练计划是人才培养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大 学生素质和教师素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人才培养与国际接 轨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1〕出喜洲•论大学生科硏能力的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2,8(6):128.〔2〕杨泰侠,赵渭泳,刘巧玲•谈科学硏究与素质教育〔J〕•科技•人才•市场,2001,(1):14.〔3〕黄锁义,出华,王麟生・硕士生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探讨〔J〕・实验室硏究与探索,2005,24(10):68.〔4〕马力鹏•建议高校普遍开设“科学硏究方法”课程〔J〕•教育与现代化,2001,(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