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理学复习题.doc
16页伦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描述伦理学描述伦理学是一种对于个体或团体伦理观的经验研究从事描述伦理学的学者试图揭露人们的想法,这包括价值观、对与错的举止、道德主体的哪种特征是良善的等等描述伦理学只注重于表述出人们的价值观,即人们对于某种行为在伦理方面的对错看法,它不会对于人们的行为或想法给出任何判决 2.元伦理学道德哲学理论之一,是以逻辑和语言学的方法来分析道德概念、判断的性质和意义,研究伦理词、句子的功能和用法的理论最初由新实证主义者提出,并为后来各派沿用,形成了直觉主义伦理学、感情主义、语言分析学派、伦理自然主义等派别在新实证主义看来,只有元伦理学才是真正科学的伦理学其侧重于分析道德语言中的逻辑,解释道德术语及判断的意义,将道德语言与道德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分开,主张对任何道德信念和原则体系都要保持“中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问题在具体的研究中,有时机械地搬用自然科学的机械符号和公式,具有形式化和脱离实际的倾向,此后曾受到许多伦理学家的批评3.规范伦理学把研究的对象指向现实生活,强调通过探讨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应该与不应该之间的界限与标准,论证道德的价值,制定道德的规范,以指导和约束人们的生活实践。
其内部有三大理论,即功利论,道义论,美德论4.应用伦理学应用伦理学是研究将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应用于社会生活的规律的科学,是对社会生活各领域进行道德审视的科学应用性和学科交叉性是应用伦理学的基本特征5.功利主义(论)功利论,亦称功利主义,功用主义,是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狭义上主要是指边沁,穆勒为代表的西方功力主义,广义上不仅包括边沁,穆勒为代表的西方功力主义,还包括中国古代的功利主义,革命的功利主义6.道义论亦称义务论,它指人的行为必须按照某种道德原则或按照某种正当性去行动的道德理论这种理论与功利论是对立的,它主张动机论,强调道德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并形成了其道德理论的鲜明的特点7.美德论 美德论着眼于那些属于行为的、具有动机的、遵循原则的行为者上,即道德主体上美德论解决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性质的人的问题,在道德理论中占有重要一席8.道德的本质指道德区别于他物的根本性质,是道德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道德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总和9.公正公正的本质含义是均衡与合理,即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时,遵循不偏不倚的原则,给有关的每个社会成员以均衡的条件和机会,从而实现权力与义务的最佳统一。
包括个人公正和社会公正10.诚信诚信∶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诚信,分开来说的话:诚,真实,诚恳;信,信任,证据所以说,诚信,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11.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12.社会公德社会公德 简称“公德”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是生活与社会中的人们为了我们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与“私德”相对,这里的“公德”是指与国家、组织、集体、民族、社会等有关的道德;而“私德”则指个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德13.爱情爱情是建立在成熟男女性欲基础上的感性与理性的情感表达,是性爱和情爱的和谐统一14.道德行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人的道德认识的外在具它是人的品德作评价依据的外在具体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与“非道德行为”相对。
包括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两大类不同时代、民族、社会和阶级对这两类行为有不同的标准一般来说,道德的行为是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反之则为不道德行为15.道德冲突指行为主体在进行道德选择时所遇到的矛盾状态,面临着这样的处境:不同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对同一行为提出不同的要求,迫使行为主体在两者之间做出抉择16.道德选择道德选择,是人类有目的活动的一定形式.当某一个人在特定场合面临几种可供选择的行为方案时,依据某种道德标准在不同的价值准则或善恶之间进行自觉自愿的选择,作出符合一定阶级或社会道德准则的决定,这就是道德选择.17.生态(环境)伦理学生态伦理学是一门以“生态伦理”或“生态道德”为研究对象的应用伦理学它是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和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伦理”不仅要求人类将其道德关怀从社会延伸到非人的自然存在物或自然环境,而且呼吁人类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为一种道德关系二、简答题1.什么是伦理学及其研究对象?2.伦理与道德的区别和联系伦理与道德伦理是应然性的社会关系,道德是应当如何的规范 伦理强调的是由人构成的人伦关系,这些关系是外在的、客观存在的;道德则要将伦理客观化的道理、原则内化为内在的规范和德性,具有主观性。
伦理构成了道德的基础和前提;道德则成为伦理的载体和形式伦理更关注的是和谐,这是伦理关系的核心;道德则更强调规范,是伦理联系的外在形式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主要表现在:联系:在通常情况下,这两个词意思相近,可以互换在英语中,Ethics(伦理)直接具有“道德”的含义区别:(1)作为日常用法,“伦理”更具客观、外在、社会性意味;“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于个人,更含主观、内在、个体性意味道德是伦理的载体和形式,伦理则构成了道德的基础和前提(2)作为价值本身,伦理的核心是正当(适当、合适、合宜等),道德的核心是善(或美德、德性、好等)3)作为规范,伦理具有普遍性,道德具有独特性4)作为评价尺度,伦理的尺度是对与错,道德的尺度是好与坏、善与恶定义伦理是对社会关系的应然性的认识(should-be cognition )伦理研究的是道德现象道德现象道德现象是人类现实生活中为经济关系所决定,用善恶标准来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的一类社会现象道德现象包括: 道德意识现象 、 道德活动现象 、 道德规范现象如何理解伦理与道德的关系?所谓伦理,就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
是指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是从概念角度上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它不仅包含着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处理中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深刻地蕴涵着依照一定原则来规范行为的深刻道理是指做人的道理,包括人的情感、意志、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是指人际之间符合某种道德标准的行为准则道德包括伦理,都属于调整和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但伦理常用与家庭等有亲属关系的人.道德使用范围更广伦理主要指客观的道德法则,具有社会性和客观性;而道德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法,主要指称个人的道德修养及其结果3.简述边沁和穆勒(也叫密尔)的功利主义思想边沁的功利主义是以感觉论为基础,认为快乐是可以精确计算,边沁的苦乐说是从个体的感受为基础的,把多数人的最大的幸福作为价值目标,穆勒继承和发展了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并突出表现在最大幸福原则方面、在快乐的量和质方面、在道德的自我牺牲方面穆勒使功利主义学说中关于个人的利益与社会利益关系的解释较为精致些,但为根本改变边沁功利主义的利己主义实质4.简述康德的道义论思想第一:义务来源于先验的善良意志,是善良意志发出的命令,义务根源于人的内在理性第二:区分了行为的合法性和道德性,并提出“为义务而行”才具有道德价值:第三:道德价值与人们的感性经验、现实利益毫无关系。
第四:只有”形式”成为普遍立法的形式的本身,才是道德律令的最高原理5.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美德论思想他认为美德分为理智的美德和道德的美德,知识和理智是美德的必要条件,在美德的形成问题上,强调实践的训练和习惯6.简述关于道德产生根源的不同观点第一:从道德主体之外寻找道德的根源,认为道德根源于“天”的意旨或“上帝”的启示,如孔子、阿奎那的观点,第二,从道德主体之内寻找道德的根源,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即人天生就有道德意识如孟子的天赋道德论,康德人类天生“纯碎理性” 7.简述老子的“无为”之道老子由自然无为之道立论,道是道家伦理思想的核心,认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主张“绝仁弃义”反对世俗的道德规范和善恶观念,提倡“无知无欲”的“朴素”的“至德”境界认为伦理的最高原则是无为,通过为道否定有为,最后复归于无为之德,即与道体同,也就是达到了天道与人道的合一8.简述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二程把天理作为封建道德的本原,提出“去人欲,存天理”的口号和“格物致知”的修养学说,朱熹提出“理一分殊”,论证封建等级制度及纲常的永恒性和合理性,在人性论主张性同弃异和性命论,在修养论上论述了居敬、穷理互补的修养方法9.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积极意义:一:在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上,强调整体观念,重视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而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以义为上的价值观。
二;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提倡人伦价值,强调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美德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将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道德的最终目标四:在人的自我完善上,强调积极和坚定地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强调积极进行自我道德修养消极:一:从整体上分析,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道德原则是建立在封建宗法血缘关系及其等级制度之上的,带有封建色彩的烙印二:主张男尊女卑,否定男女平等的观念三:轻视自然科学知识,影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10.“美德即知识”包括哪些含义?一:任何行为只有受道德知识指导,才可能是善了;反之,如果不受德性知识指导,便不可能为善,二,只要具备有关的道德知识,人们就必然会做善的事情11.西方传统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一:崇尚知识,以理性为道德基础,二,强调公正原则在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中的重要地位,三,尊重人权,强调人是目的的人道主义精神,四,重视功利,追求人生的快乐和幸福 12.社会公正与个人公正的区别和联系区别:个人公正:既指个人行为的一种根本原则,也指个人的一种优良品德,主要表现在个人在为人处事时,能以当时社会的法律,法规等为准绳,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直做事社会公正:主要指对一定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的一种伦理认定和道德评价,具体表现为用均衡与合理原则对一定社会的制度、法律法规等作道德要求和道德评价。
联系:社会公正有依赖于个人公正,个人公正也有依赖于社会公正,相互依存13.罗尔斯关于社会正义的两个原则是什么?第一个原则:又称为自由的平等原则,即每一人对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于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 第二个原则:社会的与经济的不平等应该这样安排,使它们(1)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差别原则);(2)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 这两个正义原则是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核心,它体现了罗尔斯所构建的正义社会的基本制度应该遵循的原则14.简述先秦诸子有关诚信的主要观点孔子:“信则人任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孟子: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荀子:养心莫善于诚墨子:志不强者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轻诺必寡言,多易必多难庄子: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韩非子:巧诈不如拙诚15.简析幸福的内涵指一个人的状态得到改进而产生喜悦、满足和感恩、富足的心理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