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韩国汉诗文吟诵初探.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xins****2008
  • 文档编号:111244027
  • 上传时间:2019-11-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9M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韩国汉诗文吟诵初探中央民族大学 徐健顺 薛育从 龚昊 董景玲内容提要: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文人们对汉诗文传统的唯一的诵读方式,韩国古代文人也是以吟诵的形式来创作、学习和欣赏汉诗文的,这一方式对韩国汉诗文创作的影响巨大但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面临失传的危机,韩国对于吟诵的抢救和研究很少,中国学界更是未曾涉及本文即在采录、搜集和考证的基础上,对韩国汉诗文吟诵的传统、现状、分类和规律做了初步的考察,认为韩国古代的吟诵传统非常发达,意义重大,分为文人吟诵和艺人吟诵两种,在语音、节奏、曲调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规律,值得引起学界的重视关键词:吟诵 韩国 汉诗文 吟诗 诵读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文人们对汉诗文传统的唯一的诵读方式,从先秦开始,通过私塾、官学等教育系统,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流传至今直到一百年以前,汉文化圈中所有的读书人,都是吟诵的吟诵经典文献,吟诵诗词文赋,吟诵一切汉文作品吟诵着创作,吟诵着欣赏,吟诵着学习和记忆吟诵是汉诗文的活态和原貌吟诵是吟咏和诵读的合称吟咏和诵读都是按照汉语的特点和汉文作品的创作规律来进行的两者的区别在于,吟咏有曲调,诵读没有曲调吟诵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汉文化圈的文化共通性的体现。

      中华民族除了汉族以外,还有很多少数民族也吟诵汉诗文,比如满族、回族、朝鲜族、壮族、布依族、白族、纳西族等等,同时,在东亚东南亚汉文化圈里,日本、朝鲜、韩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都有吟诵汉诗文的传统,而且这个传统一直在传承这些民族的汉诗文吟诵,有的是直接使用汉语的,有的是使用汉语转读音的,有的是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汉诗文也是通过吟诵的方式进入了这些民族的文化之中百年以来,我们只注重从文字的角度研究汉诗文,而忽略了它的声音形式,这是一个很大的偏颇其实,汉诗文首先是一种声音,古人都是先吟诵,然后笔录下来的汉诗文的声韵是表达涵义的重要手段,不吟诵就不能了解汉诗文的声韵之美,也就不可能体会到汉诗文的深入完整的涵义对于韩国、日本、越南这样的国家来说,吟诵就更为重要了因为汉语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外语,只有诵读好才能真正掌握它而吟诵汉诗文的形式,也直接影响着这些国家汉诗文创作的特征但长期以来,我们对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近些年来,我们正在对国内的中华吟诵进行全面系统的抢救性采录和研究,同时也兼及海外汉诗文吟诵本文即在目前采录和搜集的韩国吟诵的基础上,对韩国的汉诗文吟诵做一个大略的勾勒,更细致的研究尚待未来。

      一、韩国古代的汉诗文吟诵汉诗文是以怎样的声音形式传入古代朝鲜的?由于中国人对汉诗文都是吟诵的,不难想象,古代朝鲜文人也是学习以吟诵的形式来诵读汉诗文,并以吟诵的形式创作汉诗文的韩国汉诗文的鼻祖崔致远的《桂苑笔耕集》中存有30首汉诗,有2首出现了“吟”字《孤云集》中存有33首汉诗,出现“吟”和“咏”字的有6首这个频率是非常高了这说明崔致远来到唐朝后,已经会很熟练地运用吟诵了,吟诵已经成为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如《饶州潘阳亭》:“夕阳吟立思无穷”,写诗人站在夕阳中,口中吟咏构思诗句的情景;《和张进士村居病中见寄》:“病来吟寄漳滨句”,更是明白无误地提示,崔致远是先“吟”成诗歌,再笔录下来“寄”给朋友的;此外还有《赠云门兰若智兴上人》:“境高吟不尽,瞑目悟真如”等等高丽时期是引进汉文化的第一个高峰,以下我们统计了高丽时期主要文人的诗集①,其中出现“吟”、“咏”、“哦”“诵”的诗句很多,可以证明至少在高丽时期,文人已经熟练地用吟诵的方式创作和欣赏汉诗了,并且吟诗已经成为文人们颐养性情、修身养性的必要方式大诗人李奎报一生嗜爱吟诗李需在《东国李相国文集》序中说他,“常以诗酒自娱,虽在蚁床,犹不绝于讽咏。

      在《东国李相国文集》中,有近70首汉诗出现了“吟、咏、哦、诵”等与吟诵有关的字;《东国李相国文集后集》中,近50首汉诗出现了与吟诵有关的字李奎报的诗中多次提到自己吟诗的情景,如《绿瓷砚滴子》中说:“我本好吟哦,做诗日千纸”;《次韵白乐天病中十五首》的并序中说:“予本嗜诗,虽宿负也至病中尤酷好,倍于平日,亦不知所然每寓兴触物,无日不吟,欲罢不得,或谓曰此亦病也说明诗人在病中、闲暇时、出游时无时不吟诗诗人几乎每天都作诗,在生病时诗兴更加浓厚,以至于有人称此爱好也是一种病《李侍郎百全见和》中说:“读成闲榻长声咏,警破比邻殷酣眠诗人闲暇时在榻上高声吟诵诗歌,惊醒了正酣眠的邻居诗人还会到清幽的山谷中吟诗,声音之大把山鸟惊飞了说明诗人吟诵时的调子悠长,声音高亢《和傀居空馆》中有“咏诗惊谷鸟”,“得句不须书”的诗句《戊戌正月十五日大雪》中说,“兹为词人事,歌咏所自作《分行驿楼上次韵金学士黄文诗韵》中说韩国文人最爱的事就是吟诗,“鸡林好事首吟诗,留作多情朝暮思”《次韵金承制仁镜谢规禅师赠归》:“鸡林得诗喜不寐,面壁吟赏心无穷说韩国文人极好诗文,得到一首好诗十分高兴至于睡不着觉,晚上在屋里面对墙壁反复吟咏欣赏,体会到诗的意味无穷。

      《次前所寄绝句韵赠欧阳二十九伯虎》的序中说,“以首唱者韵,各赋四韵诗此既路上口唱,非有所笔诗人和朋友在马上,大家决定口唱(即吟咏)诗为乐按第一个人的韵,依次赋诗此时的诗完全是吟咏出来,没有用笔,既说明韩国诗人的汉诗造诣之高,又点明吟诵是诗歌创作的方式《次韵全覆之游安和寺》写道:“绝景无穷才有限,山川入我苦吟中羡君顷刻摹千状,岂是诗翁赛画翁李奎报的诗论《论诗中微旨略言》也叙述了其用吟诵作诗的经验:“句有难于对者,沉吟良久 这种先吟后录的过程,与中国文人的吟诵创作过程完全一致高丽晚期的名儒重臣李穑的《牧隐稿》中收录诗稿35卷,文稿20卷,其中有近200首诗文提及“吟,咏、哦、诵”李穑著作颇丰,一生嗜爱吟诗写诗《诗酒歌》中写到,“酒不可一日无,诗不可一日辍······手引深杯苍海翻,口吟长句飞电决诗人无论早晨、夜晚,常以吟诗颐养性情《晨兴》中有:“晨兴慵盥栉,兀坐独吟诗早上起来懒得去洗漱,却先要坐着吟诗《即事》中写道:“吟诗自作长短声,一片清闲物外情此句透露出了古代韩国吟诵的特色,即讲究音节的长短《绝句》中写道:“一灯危坐五更阑,四字长吟一字难作一首五言诗,吟出了四个字,第五个字吟不出来了,这就是描写用吟咏创作的情况。

      还有一首诗的题目为《二十二日夜中,风雨大作,吟成一篇,晓起录之》,说明该诗是晚上吟咏而成的,早上用笔记录《记忘》中写暮年的诗人夜里躺在枕上吟成一首诗,点灯提笔写时却忘了枕上哦成一二联,呼灯欲笔却茫然……聊将耿耿灯前意,拥被高吟动远天诗人晚年体弱多病,吟诗更成了病榻边的良药《自咏》中写道:“病夫自是无聊赖,一味吟诗老不休《用前韵自咏》:“病不吟诗恐乱心,数年长卧到于今诗人论及诗歌创作的心得时,多处提到吟诵作诗的妙处《吟诗有感》中写道:“吟哦有味足清娱,此乐人间更有无旧句闲余加润色,新诗淡处着功夫诗人深知吟诵对诗歌创作的作用,闲暇时反复吟咏自己的诗,发现不足处,便加以润色修改《偶吟》:“新诗赋罢长吟好,时有白云生翠微《与郑清风同赋》:“诗成更高咏,颇觉有神功说明诗人做好诗后便会长声吟诵,体会诗意《有感》写道:“哦诗妙处自难言,批点讥评欲透源 说明诗人作诗时或作诗后都用吟咏的方式推敲字句,体味韵律,以便做出修改林椿的《西河集》中约有14首诗提及吟诵如《八月十五日夜探韵得起字》:“旋酌鹅黄蹴我起,耸肩危坐共闲吟,颠倒如掗笔下字写出诗人吟诗改诗的情景;《岭南寺竹楼》:“吟罢挥毫留粉壁这是运用吟咏以创作。

      《谢了惠首座惠粮》:“文字五千空柱腹,平生嗜酒喜吟诗总结了吟诵对自己的意义李齐贤的《益斋乱稿》中约有10首诗提及吟诵如《雪》:“驴背吟诗忍饥冻”;《悼一斋权政丞》:“醉吟佳句桂花间”;诗人在中国入蜀途中写的《路上》:“马上行吟蜀道难”其余诗人的状况也基本类似郑梦周的《圃隐集》中有15首诗提及吟诵,如《蓬莱驿示韩书状》:“每作新诗和我歌”;《题圃隐记后三章章四句》:“高吟又赋乌川诗” 闵思平的《及庵诗集》中共12首诗提及吟诵如《次惠鑚上人诗韵呈愚谷》尾记中说,“枕上吟得拙诗”,又“因忆昔年拜呈之行,吟成绝句诗一首”;《右捕东倭》中有诗句“闲词谁咏烛红摇”李榖的《稼亭集》中有16首诗提及吟诵如《送金梅翁赴化平府序》:“送人作郡谩吟诗”;《中秋习元月》:“况当佳节共吟诗”郑誧的《雪谷集》中有4首诗提及吟诵 如《诗稿序》:“供职是务,不能专意吟咏”;这里直接以“吟咏”代“写诗”《东莱杂诗》:“吟哦兴未阑,辟间无一字,岂为和诗难”李达衷的《霁亭集》中有5首提及吟诵, 如《原韵》:“倚栏不觉沉吟久,拙笔难成万一容”;《闵及菴祭文》:“诗有旨味,文友高致,俾余长吟兮,中而不倚”白文宾的《淡菴逸集》中有8首提及吟诵,如《及庵集序》:“余读之,不觉吟咏之不足……可歌之多累千百首”;《动齐说》:“子皆有诗,予有忧患来,诗益拙,不能为之歌咏”。

      李集的《遁村杂咏》中有6首提及吟诵,如《遁村杂咏 十六》:“吟风咏月乐在中”;《复用前韵呈诸君子》;“新诗再三读,令我愈头风,题咏见余事……”田禄生的《壄隐逸稿》中有11首提及吟诵郑道传的《三峰集》中有1首提及吟诵等等等等以上资料可以直接证明吟诵在高丽是多么的普及,其兴盛的情况决不亚于中国凡是读书人都会吟诗,吟诵是每个文人几乎每天必做的功课吟诵既是诗歌的欣赏方式,又是创作方式吟诵对高丽文人来说已经超越了诗歌的范畴,变成修身养性的重要方面,还是朋友之间常有的娱乐方式高丽朝是如此,到了李朝时期,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李朝重理学,四书五经的吟诵更成为文人士子的基本技能在这些诗文表达的背后,反映着古代朝鲜整个汉诗文教育体系的状况在私塾和官学中,吟诵是对汉诗文的唯一的诵读方法朝鲜的文人们,从小就是吟诵着汉诗文长大的韩国古代读书人从小学习汉文,其方式与我国古代启蒙教育相同,即不仅用眼睛看,最重要的是发声读吟诵是汉诗文的声音载体,承载着汉诗文语音形式和意义载体的功能这样,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也自然习得了吟诵甚至可以说,吟诵是学习汉语的必要方式吟诵还可以增强记忆吟诵的旋律好听又简单,记得吟诵的旋律,自然也就想起了内容。

      据韩国学者调查,古代朝鲜文人在学习汉文时,平均每天要花费7-8个小时来读书和背诵学堂教育一般有12年,每天都要吟诵他们认为,发声读书不仅能在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会渗透到身体里这种学习方式也是与中国一样的古代韩国文人虽然熟练地掌握了汉字和汉文化,创作了大量汉诗,但汉语只是书面语,大多数人并不能用汉语自由交流所以大多数韩国文人吟诵汉诗时用的是韩国语或转读音他们在私塾中接受汉语启蒙教育,古代汉语无标点,无论学习汉语诗歌还是散文,老师先大致讲解其意思,然后让学生断句,并在断句处添加韩语词缀之后,再用转读音吟诵老师据其吟诵来判断学生是否理解文章意思吟诵汉诗时,汉语有四声,且汉诗讲究平仄押韵,这需要准确而合适地把握四声的平仄从而发出高低长短的声音诗人创作汉诗时,用转读音在口中吟咏推敲诗句,再拿纸笔用汉语书写出来,再用吟诵加以润色修改这一特殊的吟诵方式对韩国人学习、欣赏和创作汉诗都有影响从创作的角度讲,汉诗,尤其是近体诗讲究格律对于不会说汉语的韩国诗人,创作时必须背诵熟记韵书,即汉字押韵字表,保证所做的汉诗韵律整齐,格式规整古人作诗多是先吟出来,在口中推敲词句,再下笔记录在纸上吟诵对诗人创作有直接的影响。

      那么韩国诗人独特的吟诵方式必然对其创作的汉诗有特殊的影响与中国汉诗相比,韩国汉诗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韩国民族的特色,是否与创作时吟诵方式的不同有关?从欣赏的角度讲,同一首汉诗,由于欣赏时吟诵方式的不同,韩国文人与中国文人的理解也就会存在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