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pdf
153页1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 1 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9 第 2 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12 第 3 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 14 第 4 课时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的练习. 17 第 5 课时亿以内数大小比较. 20 第 6 课时亿以内数的改写. 23 第 7 课时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 26 第 8 课时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29 第 9 课时亿以上数的读法. 32 第 10 课时亿以上数的写法及改写. 34 第 11 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 . 37 第 12 课时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 40 第 13 课时一亿有多大? . 42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 . 45 第 1 课时公顷的认识 . 47 第 2 课时 平方千米的认识. 50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 . 52 第 1 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55 第 2 课时角的度量 . 59 第 3 课时角的分类 . 62 第 4 课时画角 . 65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 . 67 第 1 课时笔算乘法( 1) . 70 第 2 课时笔算乘法( 2) . 73 第 3 课时练习课 . 76 第 4 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 79 第 5 课时 单价、数量和总价. 82 第 6 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 84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 . 87 第 1 课时平行与垂直 . 90 第 2 课时画垂线 . 93 2 第 3 课时画长方形 . 96 第 4 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98 第 5 课时梯形的认识 . 101 第 6 课时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103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 . 106 第 1 课时口算除法 . 110 第 2 课时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1) . 112 第 3 课时练习课 . 115 第 4 课时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2) . 117 第 5 课时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3) . 120 第 6 课时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4) . 122 第 7 课时练习课 . 124 第 8 课时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126 第 9 课时练习课( 1) . 129 第 10 课时 练习课( 2) . 131 第 11 课时商的变化规律( 1) . 133 第 12课时商的变化规律( 2)136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 . 139 第 1 课时条形统计图( 1) . 141 第 2 课时条形统计图( 2) . 143 第 3 课时条形统计图( 3) . 145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 . . 148 第 1 课时数学广角( 1) . 150 第 2 课时数学广角( 2) . 152 第 3 课时田忌赛马 . 155 第九单元总复习 . . 158 第 1 课时多位数的认识 . 158 第 2 课时公顷和平方千米. 160 第 3 课时乘法和除法 . 162 第 4 课时图形与几何 . 165 第 5 课时统计 . 168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3 一、教学内容。
1亿以内数的认识 2十进制计数法 3亿以上数的认识 4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例题的编排增加了一些衔接语,使内容更具连贯性;还注意体现学生探索 学习的过程,尽量为教学提供一定的引导 2读数、写数例题的编排更具层次性,强调分级读、写数的好处;对大数的 读法、写法法则,以学生讨论、探究、填空的形式加以显示 3增加了将一个数写成扩展式的例题用不同形式来认识数,也为中学学习 科学记数法做一定铺垫 4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分别安排例题教学,以避免学生将二者混淆 5计算工具的发展原来是阅读资料,现将其作为正文,以连环画形式,配以 简要的文字,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历程随后单独介绍了算盘、计算 器 6增加了“你知道吗”的版块,在原来的基础上增至六个主要围绕:对 一亿的感知、数的分级、非位置制计数方法、 记数符号的来历、 位置制计数方法、 计算器特殊按键的介绍等进行,丰富学生对大数的认识, 充分体会阿拉伯数字的 特点和十进制计数法的优势 7新增了“整理和复习” 三、具体内容 (一)亿以内数的认识 1例 1:认识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首先通过呈现北京市的人口数, 说明学习比万大的数的必要性 然后借助计数器, 利用动态拨珠的形式,在原有的计数单位的基础上,引出新的计数单位“十万” 、 “百万”、 “千万” 、 “亿” ,并让学生初步感知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在有 了计数单位后,简要说明了用数字表示数的方法,由此引出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4 并让学生结合北京市人口数,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 教学时应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 由万以内的数引出比万 大的数,由已知的计数单位引出新的计数单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 其在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例如,在计数器万位上拨数,一万一万地数, 数到十万,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十万怎样表示” 的问题,经历“满 十进一”的过程,引出计数单位 “十万” 还应注意让学生了解 “数位”的意义, 体会“位值”的含义在认识亿以内的计数单位后,要说明:“在用数字表示数 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 使学生初步体会计数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作用引出数位顺序表后, 通过说出 北京市人口数中一些数字表示的含义体会“位值”的含义。
2例 2、例 3:读亿以内的数 教材的编排分了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教学读整万的数,让学生体会读数的本 质,第二个层次是教学读一般的含两级的数,总结读数的方法 例 2 的编排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发现整万数的读法的思路 第 1 个学生是迁移了 “万以内数的读法”:也就是由高到低按顺序把每个计数单位都读了出来,这实 际上也体现读数的本质:就是读出计数单位的个数第2 个学生则归并了“万” 字,简便了读法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加深对万级数的读法的认识此 外,例 2给出的 4 个数也很有代表性 例 3 是教学读含有两级的数,第一个数没有0,给出读法;后边两个数,中间和 末尾都有 0,没有给出读法特别是有关“0”的读法例3 的数据的选择也突 出了读数的重点和难点 3例 4:写数 通过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上铸字的信息,引出写数活动对照数位顺序表,出 现 4 个不同的数第一个给出了写法,采用画竖线的形式,凸现了先分级、再写 数的思路,其余3 个则让学生自己探究写出总结出写数的方法 4例 5: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首先给出了2011 年 6 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为学生学习亿以内数的大 小比较提供了生动的学习资源。
法则,重点突出了两个方面: 位数相同的情况和 位数不同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大小比较 5 5例 6:大数的改写 探讨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小精灵的话,则凸显了把整万数写成 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意义和作用 例题后面的“做一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一方面让学生在“改写”中深化对所 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和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 6例 7: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学习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时,可举一些实例说明近似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用一个省或一 个市的人口、全国小学生数、全国粮食产量等方面的实例,说明在实际生活中, 一般没必要十分精确地表示一个事物的量,常用近似数来表示 7数的产生 教材通过图文配合的方式, 简要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和数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出示 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3 幅图,展现了古人一一对应的记数方法随后 简要说明了数字产生的原由, 并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 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 和完善的,并通过小精灵的话说明了统一数字的必要性 然后呈现了 09的阿拉伯数字, 并以首先通过小精灵的话说明了数字的作用,加 深学生对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认识。
最后用简练的文字揭示自然数的概念与特点, 一方面对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 展到分数、小数做准备 (二)十进制计数法 教材首先运用两个实例, 说明比亿大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凸显学习更大的数的 必要性然后在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利用计数器数数, 认识新的计数 单位“十亿”“百亿” “千亿” 此基础上,“扩展”数位顺序表,系统整理计数单 位、数位、数级等知识, 并概括出“十进制计数法”,并为亿以上数的认识和读、 写作好准备 (三)亿以上数的认识 1例 1: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材通过呈现地球不堪人口重负的画面,让学生在感受大数, 学习亿以上数的读 法的同时 提供了 3 个亿以上的数 让学生借助数位顺序表把亿以内数的读法迁 6 移到读亿以上的数之中在读法的总结上,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先分级, 再读数和 重点关注“ 0”的读法问题 2例 2:亿以上数的写法 教材结合数位顺序表, 呈现了 1 个整亿数和两个非整亿数, 让学生通过思考与尝 试、讨论与交流,自主迁移、探究写法,并注意引导学生先分级,再按级写 “做一做”第 2 题采取题组形式,把个级数、整万数、整亿数对照编排,使学生 进一步体会分级写数的特点,更好地掌握写数方法。
3例 3:把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第一个呈现改写结果,其余2 个让学生独立完成,熟悉改写的方法 4例 4: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再改写成用“亿”作单位 的数 所以这里用色块和文字标注的形式说明如何用“四舍五入” 法省略一个数亿位后 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然后直接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下面的阅读材料介绍了我国古代用算筹计数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位值制, 感受我 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并由此了解数字“0”的产生,丰富对“ 0”的认识 (四)计算工具的认识 实验教材是放在“阅读材料”里的,修订教材把它作为了正式教学内容让学生 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 增强学生学好数学 的信心 教材用简洁的文字与画面揭示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由两千多年前的算筹到现 在的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等, 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人类在计算工具方面的 探索与发明,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再引出对算盘和计算器 的详细介绍 接下来教材说明了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算盘在生活中的应用接 着呈现中国算盘和日本算盘的实物图,让学生感受算盘的影响和传播的广泛。
最 后,呈现了 3 幅直观图要求学生写出算盘上表示的数,因为二年级已经学过用算 盘记数,所以这里简单回顾介绍一下即可 见“算盘的数学文化” ) 对于“计算器”的认识,通过呈现结账这一情境,让学生了解到计算器是人们日 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 并说明计算器的优点是操作简便, 算得又对又快 7 然后呈现了计算器的实物图, 并标注了显示屏及两个功能键的名称,其余键的功 能和使用方法,则让学生自己探索、交流接下来的例1 教学用计算器进行加、 减、乘、除基本的四则运算教材呈现了加法计算的例子,减、乘、除法式题, 则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例2 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通过计算探索规律,培养 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 “大数的认识”数感的培养 四、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小学生整数认识的最后阶段,也是系统整理整数概念、 读写法则等的过 程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 使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 一是提供生活中大数运用的事例,突出学习大数的必要 性;二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真切感受大数 2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 大数的认识中,万以上的数、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计数法、大数的读 写法则、近似数等,都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
因此,必须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 念的教学,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3紧紧抓住数的分级,引导学生探索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