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哲学第六课第二框.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53828346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18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课题: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二课时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学习目标】识记真理的含义,懂得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理解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知道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要看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明确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学习重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学习难点】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学习流程】【自主先学】一、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与谬误(1)真理:是标志 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2)谬误: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 ,不符合的认识则是 2.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真理面前 2)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 、认识能力和 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 。

      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适用于一定条件的 ,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 就会转化为谬误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 到认识,再从 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时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 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认识的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 的前进或 的上升4.方法论: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 ,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 组内研学】活动一: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7世纪,牛顿完成了创立经典力学的工作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经典力学无法解释两类问题:一是怎样认识高速运动的物体,二是怎样认识微观粒子。

      经典力学对这两个问题无法解释,表明经典力学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那就是低速运动的客观物体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正确处理了宏观物体的高速运动问题,人类获得了新的认识,科学家提出了量子力学来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性,并得到证实,人类获得了新的认识为什么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不能否认经典力学的真理性?活动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米勒因发明DDT,于1948年获得诺贝尔奖DDT因其稳定性、脂溶性、药效性、药效普适性等特点,一度大量生产普遍使用后来发现DDT的使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被绝大多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化学工作者进行不懈的努力,研制出多种新型杀虫剂,代替了DDT农药,既能杀灭害虫,又能减少污染,避免了对生态平衡的破坏运用有关认识论的知识分析人类对DDT认识发展的过程交流促学】产业发展的逆生态化是工业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2019年春,一部名为《穹顶之下》的雾霾调查纪录片在各大视频网站热播著名媒体人柴静以“患儿母亲”身份,陈述了“雾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办”三个问题因部分内容涉及国有石油企业、地方政府、环保部门,以及部分数据的可靠性、结论的可行性等原因,该片引发社会各界热议。

      一时间,既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也受到审视和质疑,甚至对于一些质疑的反质疑也陆续出现在各大媒体某环境系学生:作为学了七年环保的人,只知道出门带口罩的方法柴静勇敢的作为就像一阵号角,号召你要醒过来中石化某高层:柴静一知半解,属于“外行看热闹”;雾霾责任在烧煤,在公民,在政府……某著名财经人:少啰嗦,赶紧多买一点环保题材股票环球时报官方微博:该片更像环保部门对各种无奈的一次集体控诉,而柴静只是一个记录者如果纠结于她本人,恐怕没有真正看懂运用“认识的反复性”的知识,分析“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和“反质疑”并存的原因反馈评学】一、判断题: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属于物质的范畴 )2.真理作为一种认识,其反映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 3.真理与谬误相互包含 )4.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 )5.认识具有无限性,所以我们能够彻底认识整个世界 )6.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永无止境,因而人们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 ) 二、单项选择题:7.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是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这句话表明( )A.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8.“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A.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有用性 B.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上升性C.是错误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9.天津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后,引发了教师、学生、家长的热烈讨论有人说:“文理不分科了,我支持”;有人说:“英语一年两考,增加负担,没必要,我反对”人们之所以对改革方案持不同的看法,是因为( )A.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是客观的B.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总是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C.真理只有一个,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无条件的D.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导致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评价不同10.罗马诗人卢克莱修曾说:“站在岸上看船在海上颠簸是一件乐事,站在一座堡垒的窗前看下面的战争和它的种种经过是一件乐事,但是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的高峰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了这给人们的启示是( )A.要不断地追求和探索真理 B.追求终极真理是人生的乐事C.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D.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深化11.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

      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是( )①因人而异的 ②具体的 ③有条件的 ④客观的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12.“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运动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④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3.2019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是中国民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从1986年的民法通则到如今的民法总则,一字之变,背后却是立法理念、精神的变化和制度的创新发展。

      这说明( )①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③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 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三、简析题:14.2019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自本世纪六十年代起,氯喹等原有抗疟药因疟原虫对此产生抗药性而失效屠呦呦团队,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研制380多个样品,不断改进提取方法,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世界卫生组织在对全世界抗疟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后,认为使用单方青蒿素易使疟原虫产生耐药性,提出了停止使用单方青蒿素,改用复方青蒿素的建议从对青蒿素认识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认识论的启示?第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