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辩论_读书有用.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10826169
  • 上传时间:2024-02-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3.13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方的观点是读书有用1. 读书可以安身立命,治国平天下从小的方面讲,读书可以修身养性,让我们做高尚的人正是因为这里一点,古人说“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孔子说“一日不读书便觉满身污垢”、哲人说“书籍上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从大的方面讲,读书可以治国平天下三国时期蜀国名相诸葛亮因勤奋读书而有经天纬地之才,辅佐刘备成就霸业;人民总理周恩来发宏志“为中华只崛起而读书”;无数名家大师皆是“读书破万卷”由此可见,读书小可修身养性,大可治国平天下古今中外成就事业者无不以读书为快乐,无不以读书为滋养可以说自古无不读书而人品高尚且成大事者这么多的人都体会到读书之用,惟独对方辩友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看来还是书读少了,体会不到读书的精妙所在2. 读书可以获取天下信息,掌握世界动态书,不可不读当今时代的书越来越普及化、多元化传统的书籍是书、网络信息汇集成网络之书、各种媒体报刊可谓上好之书,如此众多之书收集天下信息若想做到“书生不出门,能知道天下事”,不读书还是不行的,毕竟我们没有这么多钱财去“行万里路”要想获取人类智慧的结晶,要想掌握世界动态,不读书就是妄谈3. 读书可以获取功名自古以来,尤其是自从有了科举制度和考试选拔制度之后。

      读书就成了获取功名最好的途径为什么?因为统治者知道,只有读书的人才是智慧的人,才是“劳心”者,只有读书人才能“治”天下之民因此,统治者需要这样的人,客观上就是承认了读书人的智慧,是对人类文明的尊重4. 读书可以维持精神生命人不同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自我精神的塑造读书则是塑造人类的精神的最好手段,如果不读书,人的精神生命就会枯萎、衰竭读书,就是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注入新的动力,用新鲜的血液滋养自己的精神生命5. 读书可以使对方辩友学习辩论技巧,掌握辩论素材反对辩友在辩论的过程中可以说是洋洋洒洒、旁征博引,其才华让凤凰佩服不已这种才华来自于什么地方呢?回答很简单:读书!正是因为对方辩友读书了,而且读了好书,这才培养了如此卓越的才华来参加辩论因此,读书可以使对方辩友学习辩论技巧,掌握辩论素材,让我们的辩论更有水平,更有素质!这难道不正好说明了我方观点——“读书有用”?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如果读书无用论者问我读书有什么用,我相信我能说书100、1000甚至更多的用处但我要是问读书为什么没有用,估计对方辩友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还有,一个国家的富强必须靠知识来武装尤其在当今和平年代,科技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

      虽然工作岗位不能以大学生增长的速度来增长,致使一些大学生一时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好工作可是,如果仅凭此就否定读书的有用性,那我想问,若大家都不念书,社会何以发展?国家的综合实力如何得以提高?落后就要挨打!难道我们还想再被别人叫成“东亚病夫”吗?无论什么年代,读书都是有用的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没有知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富兰克林说过:“倾囊求知,无人能夺,投资知识,得益最多”今日,一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只能说明其自身就业能力和观念存在问题.并不能说明读书无用所以我方坚持认为读书有用!综上,我方坚持认为读书有用反方;读书要精日的名言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一一韬奋《韬奋文集》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一一周恩来《周恩来选集》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一一托尔斯泰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一一爱因斯坦读书要博的名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丰富的知识就是靠日积月累得来的读书既要博,又要专,只有博,才能更好地专读书要博,当然对于做专业研究的人而言在某些方面还要专没有博就会如“宋夫曝日”里的宋夫或“盲人摸象”里的盲人没有专也会像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或像熊瞎子掰棒子顾此失彼,一无所获读书要博;同时也要有循序致精的顺序,才能由博而精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只有日积月累,知识广博,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读书要博.读书如同蜜蜂采蜜,博采众长,才能酿成香甜的蜂蜜罗素说,读书要博、约、深、美,也是把“博”放在了首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会得到那些不可言传的东西博采与精鉴我们认为,基础知识要厚实、宽广,先“博”而后返“约”,即精深,有创见博学不同于杂学博学是大而精深,杂学是多而庞杂博与精的关系,是以一贯多,在熟悉、掌握各种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基础上,把研究对象集中到一个焦点上。

      博是显知识之广,偏于宏观;约是显知识之深,偏于微观由博而约,是融各科而成一种新知;由约至博,是由一、二门精深知识,扩充至多种学科总的讲,读书要博,研究要精有人说读书要“博”,有人说读书要“精”说要博读的如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中庸》所言,人要“博学之”说要精读的如宋代朱熹建言:“泛观博取,不若熟读精思”;有时即使在一个人嘴里,却初现似乎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如明代的胡居仁既说“学贵博”,又说“知贵精”矛盾吗?其实一点也不矛盾,世上许多事情本就是对立统一的哲学中的命题很多,其中就有一个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命题首先是“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这好理解,数量是基础,舍弃了数量何谈质量?反过来说,“没有质量就没有数量”,所以哲学中的数量与质量和读书的“博”与“精”都是相对而言,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所以才会出现古人似乎矛盾其实并行不悖的读书理论不仅古人,今人同样有绝妙之论:鲁迅就说书要多读,“必须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而邓拓却在《燕山夜话》中说:“读书不必求多,而要求精”看似矛盾,但理解其精髓要义,“博读”与“求精”并不矛盾,是相辅相成、相反相成反过来说,一个人抱着一本书精读百遍,即使倒背如流,也未免会眼光狭窄;一个人博览群书,业无专攻,读无所获,只会成为一个“书袋子”。

      所以我赞赏博读与精读相结合,博读以防毁于偏,精读以防毁于随有人说,哪能呢,人精力有限其实借口没功夫读书都是一种托词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你要挤,就有;不挤,就没有如果我们总觉得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处于无知,就会像大学问家苏格拉底那样虚怀若谷——“我知道我什么也不知道”而拼命读书;如果不想读无所获,就要牢记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中国儒家经典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都是讲的博与精、读与思的关系,可谓治学良言读书,精于勤,荒于嬉,成于思,毁于随只要意志坚定,形成良好读书习惯,且注意学习方法,会收获颇丰的不信,就试试1 / 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